摘要:当前中职课改新形式下,机械专业课堂教学更多强调的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学生之间能够团队合作,互相讨论,共同完成某项教学任务。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改变的不仅是教学形式,更重要的是教学理念的革新,不再是过去的以教师为主体,满堂灌,单向传输式的教学。特别是很多基础理论课程要向实训课程学习,采用项目式,任务驱动式的“做中学”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中掌握更多知识以外的内容,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是学生学习的设计者、引导者、合作者、帮助者和促进者。从而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构建任务驱动,互助探究的中职课堂教学新模式,让中职机械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主阵地。
关键词:任务驱动、互助探究、自主学习
一、任务驱动,互助探究的教学新模式
任务驱动,互助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帮助下,根据教师提供的任务书,学生自主学习,分组探究,互助合作,驱动学生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每个学生自身的作用,让他们在合作中学习。传统的教学是知识传输式教学,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机械专业课程《零件测量与检测》重在应用,所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敢于探索的精神是教师的主要职责。建构主义所阐述的学习就是基于真实问题情景下的探索、学习的过程,就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问题构成了建构主义学习的核心。教师要精心设计学习任务,让小组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按照“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要求,一步步地达到教学目标,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和动手能力。中职机械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要围绕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讲练时间分配要合理,让学生充分地讨论、充分地实践操作,教学过程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先进行探索式实践,再把得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教学过程中把自主学习和互助探究相结合,切实做到师生互动、及时反馈,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以《零件测量与检测》教学为例
中职机械专业《零件测量与检测》的课程中有一节是《轴类零件的测量》,笔者将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为六个环节:1.教师准备学案;2.学生课前自学学习;3.课堂上教师提出任务,引导学生分析问题;4.分组学习且每组只提供一种类型的量具,学生自主探究利用所提供的量具完成所有可以完成的测量;5.将学生打散重组,使每组内的量具齐全,互助探究所有测量任务,学习量具的使用方法;6.学生展示,教师总结。
具体来说,教师应首先创设情境,在课前,准备相应的学案或者微课,很多一看就懂或已经学习过只要复习巩固的知识点完全可以放在课外完成学习。本课中,教师准备游标卡尺、外径千分尺、内径千分尺、万能角度尺四种量具使用方法的导学案,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导学案。其次要设计任务,准备任务书,任务是一节课教学中的重点,是问题提出的先决条件,每个任务都含有要学习的内容。教师收集学生车工实训课中完成的工件,准备测量工具,提供测量该零件的任务卡,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具体任务,即对在车工实训课完成的轴类零件进行综合检测学会相应量具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提出任务之后,教师不要急着讲解,应当和学生一起分析分析任务,让学生讨论、分析任务,在一个任务中,一些是已经学习过的,一些是新的知识点,这些内容可以在这个环节中重点探讨。
完成以上环节后就进入自主学习,互助探究的环节,本课中先分组测量,每组8人,共4个团队,组内以2人为单位,每组只利用游标卡尺、内径千分尺、外径千分尺、万能角度尺四种量具中的一种进行测量,共同学习该种量具的使用方法。然后四组学生打散重组,互助探究,即从每组中抽取两名学生组成一组,互相教授各自量具的使用方法,测量工件,统计数据。这里面有一次学生的重组过程,这样设计的意图是突出学生之间的互助学习,重组后的学习中,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成为知识点的传授者,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探究将更为充分,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是要会单纯的测量,还要试着进行同伴间的沟通交流,互助合作,体现了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同样的,在这两个环节中,教学任务是逐步递进提升的,相当于将任务化解成几个小任务,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分析问题,突破难点,解决问题。否则,很容易造成学生无从下手,逻辑混乱的问题,进而导致整个课堂的学习有效性和时间把握的困难,甚至最后又变成传统的教学模式,总之,教学过程中的任务分解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才能真正驱动学生完成知识点的学习。最后学生展示,师生交流,拓展提高,教师在整个课堂中扮演的是设计者、引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角色,也许教师讲课的时间会大大减少,但给了学生更多的探究和自主学习时间,对课程的设计要求更加高了,教师需要在课前准备更多的教学资源。
三、互助学习打造高效课堂
在中职机械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主动地学习、探索、实践,走出过去理论教学的传统模式,创新设计自主协作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任务驱动、互助探究,实现多种教学组织形式的灵活使用,打造高效课堂,让学生做中学,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卢宝山,“问题探究,互助合作”学习模式初探[J],教育家,2018年19期。
[2]徐宜华,彭高阳,杜文贤,基于小组互助学习模式的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研究[A],十三五规划科研成果汇编(第四卷)[C],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