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将生活化的教育思想引申到小学语文教学中

发表时间:2020/5/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期   作者:何坤荣
[导读] “生活化教育”是我国陶行知老先生提出来的教学思想,这种思想对当今的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这种生活化教育思想的特点就是摆脱了生活生产实践以及传统教育模式相分离。
        摘要:“生活化教育”是我国陶行知老先生提出来的教学思想,这种思想对当今的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这种生活化教育思想的特点就是摆脱了生活生产实践以及传统教育模式相分离,提高了同学们对于学习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所以应该怎样把这种生活化教育思想贯彻到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是目前小学语文教育的重中之重,本文作者结合自己教育实践经历,联系知识理论,对论如何将生活化的教育思想引申到小学语文教学中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望对我国目前的小学语文教育有所帮助。

【关键词】:生活化思想;小学教育;语文教学
       
一、用生活化的方式阐述教材
        (一)老师紧密结合生活,树立起生活教材之理念
        《我的大学》是著名学者高尔基老先生的著作,它讲述的大学就是社会大学,正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生活中的理论知识是我们这一生取之不竭的瑰宝,值得我们不停追求,所以语文老师在和同学们阐述课程的同时务必向同学们传达在生活之中学习语文知识这种观念。语文老师的生活化思想教育理念至关重要,老师们对教材的阐述直接影响了同学们对事物以及实践真知的理解和掌握。
         举个例子:语文老师在向同学们传授《猫》这个课程时,教师光是在课堂上凭借书本,用晦涩的文字去讲述猫的部分习性,极小的可能能激发同学们对于新课程的兴趣,所以可以这样办,使家里有猫的同学们上台聊聊自身和自己家里的猫相处的一些趣事,同学们畅所欲言,有条件的甚至可以去宠物店或者其他途径借一只猫,让同学们亲身的切实感受猫,这样不仅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更贴近的生活,极大的提高了教学成效。
        (二)引导同学们自主观察生活,了解生活教材意义
        每个同学都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其独立性在随成长而不停进展,因为成长过程中老师教学的做法会在同学们的成长道路上打上深深的络印,也就是所谓的向师性,所以教师们的教学引导也是重中之重的。
    引导同学们自主的观察身边的人、事、物,使得同学们养成主动观察生活中的一切事物,细心认真,特别是在平常的学习以及生活当中能够理解和体谅老师以及家长,知道他们的辛苦,让同学们从小就知道要孝顺父母。
        举个例子:语文老师在向同学们传授《彩虹》这个课程时,为了不让教学太枯燥乏味,讲述的内容太晦涩难懂,可以设计一些和老师或者父母互动的一些小活动或者小任务:提前
偷偷的观察父亲母亲每天都在做什么,做了多少,自己做这些事的时候要花费多少的时间以及精力,感受父亲母亲对自己的付出和关爱,思索自己可以为父母或者为这个家能够做什么事?也可以组织同学们展开用“彩虹”为话题的活动:
        1)、画出来:将同学们分成几个小组,以彩虹为题画一幅手抄报,将自己的心意画出来,送给自己的父亲母亲,也可以全班一起出一期黑板报。
        2)、写出来:可以以彩虹为题写一篇作文,回家念给自己的父亲母亲听,让他们写下评语。
        3)、说出来:可以开展一个家长会,请同学们的家长到场,现场把自己队父母的心意给说出来。


         展开以上的这些活动,不但可以使得同学们从书本中解放出来,还能够让同学们学以致用,更可以让同学们养成主动思考,认真观察的良好习惯,极大的提升了同学们的文学素养,还对促使同学们孝敬以及理解父母亲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二、把生活化方式赋予写作
        (一)老师在布置作文主题时要着重结合生活实际
        小学语文老师在教写作文时,最重要的就让同学们在写作时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以及写的是真人真事,而不是网上摘抄,无病呻吟,但是真情实感以及真人真事要从哪里来呢?这问题就体现了生活化教育的重要性了,小学语文教师在教育的时候,选取能够和生活化相结合的作文主题,让同学们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往往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同学们在写作文时要有结合生活写作的理念
         在小学语文的教育当中,同学们不能够一味的从老师那里被动的汲取知识,而是要养成同学们主动学习的习惯,使得同学们有对知识的渴望,因为创造性思维能力也是同学们文学素养最为重要的一部分,而写作正是要求有创造思维能力的,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一篇好的作文,就是要结合实际,联系生活,结合生活当中的大小事务,幽默趣事,老师们再加以从中引导,使得同学们建立生活化思想写作的理念。
       
三、把生活化教育方式融于语文实践
        (一)展开更为贴近生活的语文课后实践
        要使得生活化教育思想彻底渗透进语文教学,单单是在课堂上是远不够的,还应该要使得生活化思想教育深入生活当中去,所以课后练习可以好好的利用起来,展开精彩纷呈、层次丰富的实践活动,在加深之前课堂的教学内容的效果,使得同学们获得时间以及理论知识的双丰收。
         举个例子:可以组织同学们去调查附近的河流的污染状况或者道路旁边的垃圾分类情况,调查附近垃圾的来源情况以及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了哪些影响,然后以小组的形式让同学们展开讨论辩诉,从很多的方面提高同学们的文学素养。
        (二)布置同生活实践密切结合的语文课后作业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文学知识是无处不在的,要用心感受,用心观察,就能获取知识,就好像同学们可以从电视广告中学习一些知识,可以在旅游的途中学习历史以及文化知识,从名胜古迹以及博物馆里面获取知识,所以说生活当中的知识是无处不在的,关键在于老师在教学的时候有没有结合生活化教育思想,让同学们贴近生活,走进生活,高于生活,最后又回到生活当中去,感受文学魅力的同时,提升文学素养。
        
结束语:
        生活当中的语文知识无处不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与生活化思想教育相结合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让同学们建立生活化学习的理念的过程任重道远,老师们在构建这个“大工程”当中,务必要做到组织者以及引导者,打破传统单一的教育模式,解放思想,提升同学们的文学素养,结合生活化观念,保障同学们能够主动以探究学习的方式走进生活,学习语文知识,为自身打下坚实的基础。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