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环境污染中常见的问题及环境保护措施研究

发表时间:2020/5/9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第6期   作者:赖文学
[导读]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明显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明显,在噪声污染、水源污染和空气污染等领域的治理工作所面临的压力与日俱增。城市环境保护工作应该制定具体的环境保护工作内容、环境保护措施和目标,推动各项治理措施能够真正得到落实贯彻,以有利推动城市环境保护工作整体效果的有效提高,实现城市整体生态环境的优化。
         关键词:城市环境;环境保护;问题探究
         1城市环境污染中常见的问题
         1.1生活垃圾污染
         城市环保建设工作的工作重点之一就是对生活垃圾进行治理,对生活垃圾的处理规模以及数量等问题称为城市环保建设工作的第一任务。而就我国目前的现状而言,几乎所有的城市环保建设中都普遍的存在这类垃圾大量堆积的问题。即使有很多地方的相关政府部门已经开始重视并积极处理这类问题,对其进行了严格的规划与整治,同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做法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城市中仍然出现有生活垃圾大量堆积的问题。而这些大量堆积的垃圾长期以来就会导致出现土壤渣土化、垃圾病菌传染疫病等等的问题。因此,各个城市环保建设的相关部门都应该加强对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管理,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使得城市能够更好地发展。
         1.2城市大气污染
         目前,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工厂、燃煤电厂、汽车尾气排放等技术仍然处于较为落后的阶段,导致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和烟尘废气等超高指标的排放量,这些因素是造成我国现代化城市大气污染的首要原因。近年来,我国现代化城镇居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已有所提高,由于科技手段的提高,人们更不用担心生活资源的短缺。因此,就出现了城镇的工厂开发与建设,以及随之增加的城市气流量等情况的发生。同时,多年来由于国家的发展过度地依赖自然资源的开采,长期以来就造成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环境的建设不能够同步进行,使得它们之间的发展关系不能得到更好地协调,从而造成大气污染的严重问题。
         1.3城市建设中的水污染问题
         由于近年来我国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城市第二产业及第三产业的发展、以及对污水处理的不当等原因,使得城市及其周边水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据有关监测资料表明,我国城市的水体污染正呈上升趋势,在对监测的1300多条河流中,有860多条有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在我国的七大水系中,以海河、辽河、淮河污染相对严重,在对其周边城市中的147条河流进行污染监测时,有140条水体存在污染;全国范围内将近79%河流不能作为饮用水源使用,一半以上的地下水源有污染情况。
         1.4公众责任意识不强
         我国已经将环境治理的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关于生活垃圾的投放,很多城市生活垃圾的收集处理时,人们也能够自觉地进行配合,将生活垃圾按时地、定点地投放在指定的地方。但还是存在很多的市民随地乱扔垃圾以及在大街小巷乱丢废弃物等情况,也就是公民的公众责任意识不强,还没有将处理生活垃圾的良好习惯培养出来,这些普遍存在的道德问题对现代城市的环保规划和建设都造成了直接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对公民这方面的道德建设加强倡导和宣传,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2加强城市环境保护的措施
         2.1加强开展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的编制
         做好城市环境保护规划建设,对环境保护具有重要作用。第一,做好城市工业污染控制规划,工业生产污水的排放,直接影响了环境保护问题,因此,在规划城市的工业区时,应充分考虑工业的生产条件和环境保护问题,从而规划工业地区,并确定工业的发展规模,同时依据不同的工业,建立工业污染物的排放标准。

第二,加强城市污染控制规划,城市是环境污染的主要地方,规划好城市污染的控制,环境污染就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因此,应根据城市的发展条件和环境要求,合理规划娱乐场所、建筑居民区、商业街、交通运输通道等;提倡节约用水制度;对城市垃圾的处理,应集中在一起,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第三,加强水污染控制规划,对工业区,制定污水排放标准;加大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提出有效的污水处理方式。
         2.2完善环境管理体制
         按照区域生态系统管理方式,逐步理顺部门职责分工,增强环境监管的协调性、整体性。建立健全国家监察、地方监管、单位负责的环境监管体制。国家加强对地方环保工作的指导、支持和监督,健全区域环境督查派出机构,协调跨省域环境保护,督促检查突出的环境问题。地方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环境质量负责,监督下一级人民政府的环保工作和重点单位的环境行为,并建立相应的环保监管机制。法人和其他组织负责解决所辖范围有关的环境问题。建立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实行职业资格管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加强环保机构建设,落实职能、编制和经费。进一步总结和探索设区城市环保派出机构监管模式,完善地方环境管理体制。各级环保部门要严格执行各项环境监管制度,责令严重污染单位限期治理和停产整治,负责召集有关部门专家和代表提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审查意见。完善环境犯罪案件的移送程序,配合司法机关办理各类环境案件。
         2.3加强环境监管制度
         要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将总量控制指标逐级分解到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并落实到排污单位。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禁止无证或超总量排污。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对超过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生态破坏严重或者尚未完成生态恢复任务的地区,暂停审批新增污染物排放总量和对生态有较大影响的建设项目;建设项目未履行环评审批程序即擅自开工建设或者擅自投产的,责令其停建或者停产,补办环评手续,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对生态治理工程实行充分论证和后评估。要结合经济结构调整,完善强制淘汰制度,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及时制订和调整强制淘汰污染严重的企业和落后的生产能力、工艺、设备与产品目录。强化限期治理制度,对不能稳定达标或超总量的排污单位实行限期治理,治理期间应予限产、限排,并不得建设增加污染物排放总量的项目;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责令其停产整治。完善环境监察制度,强化现场执法检查。严格执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按照有关规定全面负责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环保总局及国务院相关部门根据情况给予协调支援。
         2.4强化公众意识
         城市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不仅仅需要政府的努力,同时也必须要有公民的齐心协力。因此,我们应该加大对环保工作的宣传力度,对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进行强化,帮助公民了解并意识到环境恶化的严重问题,使得公民能够更好地配合政府完成城市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同时政府也应该将当地的大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进行公开,让人们能够更进一步地了解当地的环境质量,而重视环境保护,实现最终的目标。
         结束语
         总而言之,噪声污染、水源污染和空气污染是影响城市环境的主要因素,做好这几个方面的污染治理工作,才能创造更好的城市环境,为城市环境的健康运转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基础条件。设城市环境应当立足于生态平衡,坚持生态位原则,以及确保多样性的物种,只有如此,才可以创建确保生态平衡性的生态园林城市。
         参考文献:
         [1]王鹏宇.生态园林与城市环境保护探讨[J].现代园艺,2020(04):168.
         [2]杨维友.我国城乡环境保护平衡的挑战与对策[J].环境与发展,2019,31(09):223-224.
         [3]田蕴,初平平.生态文明建设实施下城市环境保护及治理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9,16(20):141-14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