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技术研究 刘元春

发表时间:2020/5/11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33期   作者:刘元春1 焦国平2
[导读] 摘要:纵观现阶段建筑工程建设,在稳定性、环保性、安全性等方面的要求与标准不断提高。
        浙江电联通信机房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16
        摘要:纵观现阶段建筑工程建设,在稳定性、环保性、安全性等方面的要求与标准不断提高。高支模施工技术作为现代新兴施工技术,应用于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可以为建筑工程整体稳定性和安全性提供保障。基于此,本文针对建筑工程中高支模施工技术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高支模
        1.高支模施工技术概述
        在我国建国这70年的时间内,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在目前不断加快的城市化进程中,人们对于建筑工程的要求也不仅仅局限于遮风避雨,同时也对居住的舒适性、环境是否优美、甚至是个性以及安全等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不仅增加了高层建筑的数量,缓解目前不断加快的城市化进程中土地资源紧张的局面,而且也出现了较高结构设计比较独特以及较大跨度的高层建筑类型。针对这些类型的建筑,应用比较广泛的施工技术之一就是高支模施工技术,主要作为现代高层建筑中的重要支撑体系。此施工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确保此类建筑施工中的质量和安全,但是同时也对施工的荷载能力和搭设跨度等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因此在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应用中,不仅需要施工技术人员做好不同部分之间的连接工作,还要开展有效的工程检查工作,做好对每个环节施工质量的全面和系统地检查与检测工作,保证每个环节的施工质量达到施工方案中的标准要求。同时还要在此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做好问题的分析以及经验的总结,不断推进高支模施工技术的进步。
        2.高支模技术要点分析
        2.1剪刀撑设置
        依据相关规定与施工要求,需进行水平、竖向剪刀撑的合理设置,以此实现对支撑架整体结构的可靠性、稳定性提升,确保支撑架的强度达到标准要求,提升脚手架的承载能力。通过剪刀撑的合理设置,可以实现支架承载能力提升26%~40%[1]。另外,支架的承载能力也会随着剪刀撑设置数量的增大而随之增大,例如剪刀撑设置的斜框格与整体框格之间进行比对,若剪刀撑设置占比超过5%,那么支架的整体承载能力可以提升超过30%,若剪刀撑设置占比超过15%,那么支架的支撑能力会提升至原有的1.5倍[2]。
        2.2外连装置针对外连装置的连接,依据具体情况进行刚性连接方式的应用,在周围结构与支撑架之间直角扣件连接过程中,需采用钢管套箍,以此实现对支架整体稳定性和安全性的提升。与此同时,结合实际施工情况,将双杆箍柱式拉杆设置在支架的框架柱位置,进而提升支架的整体稳定性,降低施工期间出现安全隐患的几率。
        2.3水平杆设置
        针对扫地杆的设置,需按照横杆上、纵杆下的原则进行合理设置,其在立杆位置需控制在距离地面20cm处。针对水平拉杆的设置,需在立杆顶端位置与扫地杆之间均匀布置,考虑扫地杆与顶部水平拉杆之间的间距,在满足模板设计所确定的水平拉杆步距要求条件下,合理分配步距,保持一步距内设置一道纵横方向水平拉杆。
        3.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具体应用
        3.1 施工前的准备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应用高支模施工技术之前,首要的工作就是要彻底检查之前施工环节的质量,而且对后续各个施工工序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调查,重点就是掌握每个环节中所需要的施工材料,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详细施工方案的制定,保证此施工方案满足实际情况的要求并且具有可行性,而且此施工方案中还需要对施工材料的高度和尺寸等数值进行明确,便于后期施工处理。此外在此准备阶段还需要对梁板的相关规格信息等数据进行详细的注释,保证高支模工程施工的明确和完整,便于开展后续施工。

针对所采购的施工材料还需要做好施工检查和管理,保证所采用的施工材料以及施工技术都符合质量安全管理等要求。
        3.2 混凝土的浇筑
        在混凝土施工阶段,浇筑之前需要结合设计方案中的混凝土配合比来进行混凝土的拌制,并且结合现场施工环境中的温湿度以及所用材料中的含水量等因素来对配合比进行优化调整,必要时要对混凝土进行浇筑试验和质量检测。在严格控制混凝土所用原材料的质量以及数量,并保证混凝土质量达标之后,合理规划运输路线,保证在混凝土初凝之前运输至现场并且浇筑完毕。在使用汽车泵向楼面进行混凝土的泵送和浇筑的过程中,主要采用分段和分层浇筑的连续浇筑方式,而且结合混凝土的供应能力来对浇筑高度进行明确,如果在上述过程中不可避免出现中断,则需要对中断时间进行严格控制。在浇筑作业中还需要做好振捣工作,保证全面和均匀振捣,并且做好浇筑和振捣作业中保护工作,避免出现孔洞位移、变形等问题,在混凝土初凝之前将上述意外问题进行彻底解决。
        3.3 高支模施工的安装
        在首先确定梁线的位置之后进行轴线的确定以及水平控制线的确定,在上述基础上确定整个高支模整体框架的核心线。使用钢管在两地铺设的方式进行高支模模板的搭设,并且进行模板和侧面模板的逐一安装,在钢管托板上进行龙骨架的架设。在楼板浇筑完成并且满足一定强度要求之后才能开展小脚结构上层模板的安装以及支架的架设。模板安装完成之后要确保接缝位置经过良好的处理并且不能出现漏浆的问题,在浇筑之前还要清理以及打湿模板并且进行隔离剂的涂刷。在高支模施工安装作业中,需要做好钢筋、水和电等不同安装体系之间的相互配合,在符合模要求时才能开展合模作业,而且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需要对墙板的垂直度进行浇筑,做好专人的在旁监督检查,及时处理浇筑作业中的问题。此外,还要做好高支模施工安装中重点环节的质量监督和控制,做好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以及安全教育,保证其具有较高的安全和责任意识,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来保障人员安全,在此基础上实现施工质量和速度的提升。
        3.4 高支模工程施工要求
        此技术实际应用中表现出具有较大施工难度的特点,因此需要严格执行施工要求,尤其是在进行梁板安装的过程中,应该在底模安装完成之后进行中心线的确定,在此基础上将拉线对准中心线并进行校正,确保此中心线与模板一致,之后才能进行侧板的安装。此外,还要在混凝土浇筑之前明确混凝土配比以及做好材料的检查工作,保证符合要求才能进场开展浇筑工作。
        3.5 高支模工程的检查与验收
        为了满足高支模施工中的技术要求,首先就是要做好施工现场中的检查以及清理工作,保证现场的整洁。在所有高支模施工环节的工作完成且按照要求完成养护工作之后才能开展质量验收工作。在质量验收工作中需要坚持高质量的标准,而且由专业技术人员根据所编写的专业施工方案由相关专家进行论证,做好施工中每个环节的质量检查和验收,经过验收合格之后才能开展下一道工序的开展。最后还要进行最终的竣工验收,并做好相应的检查记录,针对其中不合格的内容技术进行重改。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高层建筑施工建设过程中,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应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高支模施工质量效果关乎到高层建筑的整体安全性与稳定性。鉴于此,要想进一步促进高支模施工技术作用和效能,要依据对高支模施工技术特点、要点的分析,严格按照相关高支模施工技术要求和方案,通过施行高质量高支模施工措施来实现对高层建筑施工效果的显著体现,确保高支模施工达到标准要求,最大化发挥出高层建筑的功能与作用。
        参考文献:
        [1]徐嘉锐.建筑工程中高支模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研究[J].城市建筑,2019(8):150-151.
        [2]邵浩祥,姚传勤,白蓉,.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技术研究[J].山西建筑,2014,40(5):97-9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