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葛洲坝集团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湖北宜昌 443000
摘要:本文介绍了BIM技术对于地下管廊施工进度管理的意义,分析了地下管廊施工进度管理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相关实践经验,分别从多个角度与方面,详细探讨了基于BIM技术的地下管廊项目施工进度管理应用,阐述了个人观点。
关键词:BIM技术;地下管廊;施工进度;管理控制
引言
随着城市建设质量的不断提高,地下管廊建设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发展机遇,如何通过BIM技术,统筹整合地下管廊项目施工进度影响要素,创新地下管廊施工进度管理方法,成为业内广泛关注的焦点课题之一。本文就此展开了探讨。
1、BIM技术对于地下管廊施工进度管理的意义
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质量显著提升,城市经济发展节奏越来越快,城市框架进一步拉大,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持续改善,这对市政工程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地下管廊项目的建设越来越重要。在当前形势下,为持续推进城市建设任务高质量发展,必须宏观审视地下管廊等市政工程施工现状问题,严格控制施工进度,确保市政工程保质保量地如期完工交付使用。长期以来,国家及地方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城市地下管廊建设,先后相继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为优化地下管廊施工成效提供了基本遵循与依据,在地下管廊建设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现实成就,为充实城市发展内涵,提高城市发展品质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为强化地下管廊施工进度管理效果,技术人员开始陆续运用BIM技术方法。随着BIM技术应用优势的凸显,它已逐渐成为控制地下管廊进度,调整优化施工工期各要素的重要工具。通过运用BIM技术,可通过可视化的方式从宏观角度分析把握施工进度的各项影响要素,将相对抽象而复杂的施工进度控制问题变得具体化、直观化,在特定模型结构基础上,实现施工资源的优化配置,完善施工进度管理流程。
2、地下管廊施工进度管理存在的问题
2.1限制因素普遍存在
地下管廊施工是一项系统性较强的施工工作,受外界环境要素的干扰较为显著。由于地下管廊的施工内容主要面向城市基本功能,无论是市政道路桥梁工程、给排水工程,还是园林绿化、照明排污等工程,均会受到地下管网、城市交通等方面要素的影响。部分地下管廊进度管理依旧沿袭传统保守陈旧的管理方式与管理理念,无法统筹协调各影响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所采取的进度控制措施随意性与盲目性突出,无形之中放大了施工难度,拖延了施工工期,与当前形势下高强度、快节奏的地下管廊建设发展趋势不相适应。
2.2施工计划和实际操作不符
为提高地下管廊施工管理成效,施工单位大多会在施工前,充分考察分析施工环境,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但纵观当前地下管廊施工实践,普遍存在着施工实际操作偏离施工计划,施工计划无法全面执行落实到位这一共性问题,制约着施工进度管理的实效性。部分工程管理人员漠视施工计划的关键作用,片面地认为施工计划会受到各种要素制约,必定会在执行过程中出现偏差,并不具备太过重要的存在价值,因此无序地消耗施工工期。这种狭隘认识的存在,已经逐渐发展成为施工计划严重脱节的重要阻碍因素。
2.3难以控制成本投入、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之间的关系
地下管廊建设既要确保施工进度,又要统筹协调成本投入、工程质量,三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缺一不可。部分地下管廊过度强调施工进度,片面追求压缩施工工期,在建设规模与难度的双重压力下,加大了成本投入,降低了施工质量,偏离了现代地下管廊建设发展的主流趋势。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协调地下管廊成本投入、施工进度与工程质量三者关系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技术手段,应积极探索现代信息化管理方式的运用路径,谋求地下管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平衡统一。
3、基于BIM技术的地下管廊施工进度管理应用分析
3.1基于BIM技术的工程项目施工进度模型构建
在BIM技术支持下,地下管廊施工进度管理可首先构建数据模型。数据模型的构建需全面搜集地下管廊基础数据信息,将所有数据输入到模型中,建立数据与模型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该过程中,基础数据的准确性直接决定着数据模型的可靠性。由于地下管廊施工涉及多个部门,不同部门承担各自不同职责,为提高模型构建的针对性,可分部门、分步骤、分阶段地依次构建,降低构建难度,提高构建效率,确保各个数据模块清晰直观。在施工进度数据模型构建完成后,可根据地下管廊施工进度实际需求,通过修改模型图元属性信息,达到特定管理效果,考量不同要素对施工进度的影响。
3.2基于BIM技术的工程项目施工进度偏差分析
地下管廊施工中的部分因素属于不可控因素,存在较强的隐性特征,若识别不清,控制不当,极易对施工进度造成严重偏差,偏离施工技术计划。通过运用BIM技术可对地下管廊的实施进展情况进行动态化跟踪,随时比对施工计划目标值与施工进度实际值之间的关系,对于目标值与实际值偏差较大的情况,则可第一时间做出应对处理,分析造成施工偏差出现的原因,及时纠偏(如图1所示)。同时,借助BIM技术软件,可在特定时间维度内,检索进度偏差信息,围绕工程整体目标计划,调配工期、成本、质量等要素之间的关系。施工进度始终处于动态化状态,因此进度纠偏同样应保持动态化。
3.3基于BIM技术的工程项目施工组织优化
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对于优化地下管廊进度管理效果具有直接作用。在传统进度管理模式下,施工组织优化效能较低,无法准确体现地下管廊施工的动态化特征,存在明显的滞后性。而通过BIM技术,则可对项目施工现场进行仿真模拟,在虚拟环境中展示施工组织方案,并将施工组织方案与施工进度管理相连接,在调整施工组织方法的同时,可直观形象地查看施工进度变化状况,最终获取最优化的施工组织方案,达到相应的施工进度管理目的。
3.4基于BIM技术的工程项目施工进度模拟
部分地下管廊项目结构相对复杂,施工流程与环节较多,需要事先制定多套各有侧重的施工方案,通过BIM技术可从施工进度管理角度出发,对施工方案进行仿真模拟,清晰把握不同施工方案的各自优势与不足。对施工进度影响较大的部分因素进行优化处理,做出精细化调整,避免施工工序与施工环节之间的逻辑冲突,为提高施工进度管理效率提供良好条件。在现代城市建设与更新频次不断加快的形势下,BIM技术的应用优势将更为突出,所展现出的实际应用价值将更高,同时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将会更好地管理施工进度影响因素,为促进地下管廊建设始终朝着更高水平、更高质量、更高效率的发展方向奠定技术基础。
结语
综上所述,受管理模式、施工技术等方面要素的影响,地下管廊施工进度管理中依旧存在着多方面的缺陷与不足。技术人员应从地下管廊施工的客观实际需求出发,充分遵循BIM技术的基本应用规律,切实优化市政施工进度。
参考文献:
[1]徐东升,徐锋.基于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的现代市政工程施工进度管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