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摘要:城市规划作为城市管理及建设指导性纲领,关乎到整个城市长远的发展及整体的利益,牵涉各社会团体和个人根本的利益。完成了城市规划的审批后,准确的批后管理动态的规划管理着建设全过程,只有正确、有力而灵敏的反映城市规划结果才能实现其价值。文章阐述了规划批后管理的基本概念,从城市规划批后管理存在的问题、搞好城市规划批后管理工作的要点及搞好城市规划批后管理应落实的有关制度等方面进行了论述,为搞好规划批后管理工作献计献策。
关键词:城市规划;监督;管理
一、城市规划批后管理的基本内容
城市规划批后管理工作,主要是起到城市建设的监督规划作用,它指的是城市在执行规划的过程中建设用地规划和工程规划中得到许可认证的同时,依照许可的内容进行核查,就后期出现的问题给予解决,及后期的建设项目的进程进行确认的行为。根据经济发展下的城市规划和环境规划的要求,依照地区规划的上层空间要求,政府在自然经济的社会技术研讨下,做出的城市发展规划,计划出城市的发展规模,有效地抉择出城市用地的发展布局,依照工程在技术和环境上的要求,合理分配城市不同工程的设备和引导方法。按照城市土地使用为主体,进一步加大基础城市空间规划的内容。
二、城市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城市规划管理缺乏公众监督
在我国,许多时候的城市规划决策,往往是只有领导者才是“决策者”,规划决策权集中在书记、市(县)长及几个规划专家手上,是少数人闭门造车式的决策。规划师和公众只是决策的执行人和贯彻人。地方政府和部门规划自由裁量权过大,对行政审批缺乏约束制度和监督机制。这种决策主体的错位使得规划领域的决策呈现封闭型、政治家型的特点,缺乏公众监督,容易滋生腐败等问题,从而使城市规划决策背离城市规划目标,公共利益的最优化被某些群体、个体利益所替代,最终使城市偏离良性的发展轨道。
2.管理机构不统一
规划主管部门的名称是五花八门,有规划局、城乡规划管理局、城乡规划环境保护局、规划国土局、规划国土房产局、规划建设局等等,以致有些城市出现外商找不到规划主管部门的现象。之所以如此,关键是城市的规划、国土、建设三者难以协调所致,其中既有体制不顺的原因,也有利益界定不清的原因。
3.影响规划部门正当行使“规划审批权”
当前,我国城市市区政府之间的协调并不充分,下级规划局在“规划审批权”的行使上必然会因政府的要求而放弃从全市整体利益出发的规划原则,即城市政府行政管理体制影响到规划局正当行使“规划审批权”。尽管在权力监督机制上,备案制度上可以发挥一定的监督作用,但仍存在着及时性的问题而造成监督乏力。而县级规划管理部门在“人、财、物”上均由县政府管理,而业务上相对独立(市规划局主要其指导作用),这样县规划局的行政权力受到县政府的制约就更大了。
三、城市规划批后管理工作的策略
1.搞好规划批后管理工作措施
(1)方案审批阶段跟踪管理,这也是对规划工作的事前控制。当发现方案存在不合理现象时,及时要求各方对方案重新进行讨论,避免由于方案的不合理导致建设单位以后随意改变规划,从事前对违法、违规现象进行有效控制。
(2)建筑物定位放线环节严格把关。建筑物的定位放线是规划批后管理很关键的一个环节,决定了建筑物的位置是否正确、建筑物是否加长、加宽等。在验线中若发现违法行为,可以及时进行处理,将事件消灭在萌芽状态,避免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和更为严重的后果。
(3)主体施工环节。主体施工阶段可以控制建筑物不加高、不加宽、不加层,有效的控制建筑物随意“长高”“长胖”现象的发生.
(4)竣工验收环节。在建设项目完工后,及时对建设项目进行竣工规划验收,对于不符合规划的建设项目不予验收或在落实整改措施后予以验收。
2.为了批后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制定出规范性的相应条款
政府部门应当积极的进行城市规划批后管理条例的制定,细致的做出规范,有条理的进行管理。在制定规划中,应当依据当地的实情,仔细调查,详细研究,对于在城市规划法中制定不明确的条例,要进一步的明确划分。在城市规划批后管理过程中,在程序上、工作内容上、职责范围上、时限标准上都要进行详细的划分,规定出在各个工作的进程中,规划出具体部门所要执行的权利及义务,力争做到降低行政执法工作中的不规范性及实际工作中的玩忽职守的现象,杜绝工作当中失职的现象发生,以便顺利的进行工作的执行。
3.强化社会效应的宣传力度和监督力度,加强工作措施
城市规划在执行过程中应当合理的掌握时机、运用手段,强化宣传力度。对于工作方面没有做到位的地方和有意的对规划审批方案进行更改的违规建造的建造单位,要进行严格的惩处,加以重视,强化司法部门的协同合作。遇到影响严重的建造情况,在环境合理的条件下,要给予拆毁,如果条件不允许,要给予没收。加强政府网络、局域网、简报等方式的管理工作,在可行的方式下进行大范围的曝光,形成社会效应,加以宣传。与此同时,对城市规划的监督工作也要进行强化,尤其是扩大批后管理工作的力度,加强社会各界人士的参与度,将规划批后管理部门的工作得到有力提升。
4.规划综合验收
规划综合验收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场地清理:施工机具、临时工棚、临时围墙、建筑垃圾、剩余建材及构件等。
(2)用地规划要求:用地红线退让、建筑密度、容积率、建设用地控制高程等。
(3)建筑规划要求:建筑使用性质、建筑红线退让、建筑出入口方位、建筑层数、建筑层高、建筑高度、建筑间距、室内地面标高等。
(4)城市设计要求:建筑立面造型、建筑色彩、建筑外墙材质、建筑灯光、建筑小品等。
(5)绿化环境要求:绿地率、带征道路退让用地内绿化建设情况、带征河流退让用地内河道整治及绿化建设情况。
(6)交通规划要求:对外交通出入口方位、主次入口数量、停车场地、小区道路宽度、硬化情况等。
(7)市政设施规划要求:市政给水、排水、排污、供气、供热、电力、电讯等工程管线走向和竖向标高,公厕、化粪池、垃圾箱等环卫设施。
(8)公共设施规划要求:幼儿园、物业管理用房、社区办公文化活动用房、商业服务用房等。
(9)涉及具体项目,以项目审批要求为验收内容。
5.规划批后动态数据库
规划批后管理信息系统的信息保障,该数据库与规划核心数据库可以进行数据交互,规划批后活动需要的各种规划信息和基础地理信息可以从规划核心数据库提取到规划批后动态数据库中。结合规划动态检查、遥感监测和规划批后活动,获取的所有信息不断完善和更新动态数据库,辅助规划批后管理。每项建设工程在动态数据库中均有独立的专题信息档案,用于存储建设工程在批后实施阶段产生的全部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方便规划职能部门进行规划检查、项目验收和档案查询。
结语
城市规划作为城市管理及建设指导性纲领,关乎到整个城市长远的发展及整体的利益,牵涉各社会团体和个人根本的利益。文章通过介绍了城市规划审批工作内容、细节和服务意识,提出完成审批的项目在批后管理必须严格执行,同时对城市规划批后管理的范围、内容和操作的程序之后,把握项目建设批后管理基本问题,提出恰当的处理方法。
参考文献:
[1]阮圣行.探究城乡规划实施与依法行政的现状和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05)
[2]孙万彤.大庆市建设项目规划审批后期监管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
[3]陈伟伟.厦门市市政工程规划批后管理探讨[J].厦门科技,2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