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记者新闻采编能力提升策略

发表时间:2020/5/11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33期   作者:陈海萍
[导读]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闻记者要坚持正确的新闻志向,提高业务水平,勇于改进创新,不断自我提高、自我完善,做业务精湛的新闻工作者。
        临夏州民族日报社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闻记者要坚持正确的新闻志向,提高业务水平,勇于改进创新,不断自我提高、自我完善,做业务精湛的新闻工作者。随着现代化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百姓获取信息的渠道逐渐增多,作为消息传播的核心,基层记者的采访技巧和综合能力直接关系着新闻的影响力和传播效果。作为与百姓联系最为紧密的基层记者,报道的新闻要贴近民生,反映社会生活。因此,本文从基层记者新闻采编能力的现状入手,分析提升基层记者新闻采编能力的策略,提高基层记者新闻采编水平,报道出能够让人们产生共鸣的好新闻。
        关键词:基层记者;新闻采编能力;提升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蓬勃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也大大提升。因此,基层记者应该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不断提升自身技能,使得自己不被时代发展所淘汰。基层记者的职业技能直接关乎到基层新闻机构的工作效率,因此,应当大力提升基层记者的新闻采编能力,使得其所创建的新闻大大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一、基层记者新闻采编能力的现状
        近年来,社会生活的节奏不断加快,人们每天都在忙碌的生活,对信息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然而,忙碌的生活挤占了人们阅读的时间,新闻就逐渐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基层记者是百姓的发声人,他们与人们的生活联系的最为紧密,起到为时代发声的作用。因此,一个优秀的新闻记者必须具备敏锐的眼光,能够筛选出有用的信息,并做好新闻的策划和编写,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但是,目前我国基层记者新闻采编能力还无法达标,综合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1.新闻敏感度不高
        新闻敏感度,又被称为新闻记者特有的“新闻鼻”,是指新闻人能够在第一时间准确捕捉到新闻的能力,它也是新闻记者长期培养出的职业能力之一。可是,据调查发现,很多基层记者处于无新闻可报道的现状,对于百姓身边发生的故事缺乏敏感度,无法及时捕捉到新闻,采编出的信息更难以引起人们的共鸣,有时已经在网络或报刊出现某某新闻事件后才后知后觉。
        2.忽略了百姓的需求
        基层记者应该为百姓服务,立足人民的生活,从百姓最关心的事情出发进行报道。但是,一些新闻记者片面的追求宏大的报道,新闻采编不关心群众利益,过分追求点击率和关注度,有时还编造假新闻,违背了新闻为百姓发声的原则。这样一来,就忽视了百姓的需求,无法传播人们最想要知道的信息。
        3.采编形式老旧
        目前,我国基层记者新闻采编沿用的还是老一套模式,新闻采编手段固定单一,缺乏创新性,与网络环境不适应。同时,采编的固有风格也无法给观众带来视觉强有力冲击,再加上新媒体的冲击,令基层新闻报道越来越不被重视,传播效果也愈加示弱。
        二、提升基层记者新闻采编能力的策略
        1.努力树立基层记者的职业意识
        (1)整体意识。基层记者既要面向未来、开拓创新,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改善自身,站在时代的最高点全面的看待新闻时间。又要密切的关注基层人民的生活,寻找时事新闻,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新文化建设,面向社会,面向群众,面向未来,为人民群众谋福利。以锐利的眼光寻找新闻,准确地找到时代发展的一般规律,适时推出深受人民喜欢的好的新闻作品,播送人民喜闻乐见的新闻,使得自身具有高瞻远睹性。在当前十九大召开之际,要准确的把握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思想,大力宣扬以习近平同志为党的领导核心的核心思想,将反腐倡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脱贫攻坚等政策方针宣传到位。营造良好的基层舆论氛围,将人民团结起来,使得党和人民可以进行良好的沟通,为社会主义的良好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树立精品意识。做事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做新闻也同样是这个道理。一名基层新闻采编人员所整合出来的新闻作品不要求有央视新闻的广度、宽度、深度,却要求紧紧联系人民群众的生活,要把人民群众迫切要求的、喜闻乐见的实时新闻展现在人们眼前。应当立足于实际生活中,设身处地地为人民着想,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将当地领导与人民群众通过这一纽带联系起来,做到上情下达的同时,“下情”也可以“上达”,打造出真正改善人民生活的新闻精品。
        (3)树立责任意识。新闻一定要做到新和真。这就要求基层的新闻采编人员一定要树立责任意识,对自己所采编的新闻负责,保证新闻的真实可信度,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首先要坚持党的政治方向和原则,不得在任何方向层面歪曲党,任何新闻都应当以政治原则为基础。新闻的立场要客观,一切以事实为依据,引导人民群众相信党、跟党走,营造健康向上和谐的舆论氛围。不能因为任何经济利润而歪曲事实,带偏社会风气。引导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从人民群众来,到人民群众中去,扎根基层,培养发现新闻眼光
        基层新闻采编人员主要的新闻目标是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为了寻找更多的新闻题材,就必须做到扎根群众,密切关注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并且要大力培养自身的新闻敏锐度,做到对微小的新闻事件有敏锐的洞察力。
        (1)基层新闻采编人员要深入基层。“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说的就是这么一个道理,新闻来自于生活又要归于生活,既要反应人民群众的需求又要通过新闻的播出解决人民的困难。因此,基层新闻采编人员要深入到人民群众中去,认真听取人民群众的呼声,反应人民群众的愿望,为老百姓办实事、解难事。同时,也要有良好的洞察能力,重大新闻一般都起源于小新闻,因此,工作人员要认真体味每一个生活中的小事件,以小见大防微杜渐,通过现象看本质,深刻剖析社会现实,增强新闻感染力。
        (2)提升职业技能,准确地表达新闻的价值。在深入人民群众并以敏锐的目光发现新闻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对新闻进行分析整理,确定新闻播出的方式、形式、时间、深度以及最终想要传达的价值目标。这就要求基层新闻采编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技能,能够对这些信息进行高度整合,最后完整的表达所要传递的价值观。与此同时也要对新闻进行深度的剖析,客观的播报,引导人们深刻了解事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所寻找新闻要坚持民本为主。基层新闻机构的主要观众是当地人民群众,据调查,人们最喜欢当地新闻频道播报民生方面的新闻,由此可见关注民生的重要性。因此,基层新闻采编人员应该提高自己对人民的人文关怀并且把这一任务作为自己的社会责任坚持遵守。新闻的采编要紧紧围绕人民,不搞假大空,深入人民群众,即使是柴米油盐类的小事也会引起高度关注。当地的新闻机构是创建人们精神文明建设的主战场,要争取使这一平台成为沟通政府和人民的传话筒和纽带,因此,媒体在民生方面付出的努力必不可少。
        结语
        基层新闻机构逐渐成为联系政府及群众的平台,是群众和人民的传话筒,是群众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因此,基层新闻采编人员的技能必须得到及时的提高,既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不断更新自身技能,又要深入人民群众倾听人民呼声。要从自己本身建立职业道德精神,不断从经济高度,政治高度,将经济利益,政治利益和社会利益融入到自己的职业中,坚持十九大精神,以社会主义立场来不断要求自己。
        参考文献:
        [1]石林.浅论基层新闻记者的采编能力[J].新闻研究导刊,2018(3).
        [2]温道来.新媒体时代新闻采编能力的培养策略[J].科学与信息化,2017(34)
        [3]张春荣.新媒体时代下新闻采编能力的自我培养及提升[J].记者观察,2018(3)
        [4]郭朝.浅析增强新闻记者采编能力的有效途径[J].新闻研究导刊,2017(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