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市莲都区生态公益林建设措施与效益探讨

发表时间:2020/5/11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33期   作者:汤后良1 凌忠良2
[导读] 摘要:丽水市莲都区自2004至今已规划公益林104.29万亩,占林业用地面积的59.09%,为确保生态公益林的持续健康发展,提出了莲都区生态公益林建设措施的研究探讨,。
        1丽水市莲都区老竹林业工作中心站  浙江省丽水市  323007;2浙江省丽水市白云山生态林场  浙江省丽水市  323000
        摘要:丽水市莲都区自2004至今已规划公益林104.29万亩,占林业用地面积的59.09%,为确保生态公益林的持续健康发展,提出了莲都区生态公益林建设措施的研究探讨,。完善地区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制定控制碳排放量交易有关文件,针对环保企业出台优惠政策,提出生态森林与病虫防护制度,配备专业森林护林人员,实施森林动态化监管,全面落实“积极预防、综合治理”森林病虫害管控策略,为地方生态与经济效益的提升提供保障。
        关键词:丽水市莲都区;生态公益林;建设措施;效益;
        0引言
        莲都区隶属于丽水市辖区,位于浙江省西南部区域,作为丽水市地方政府所在区域,是丽水政治、经济、文化等建设的核心区域,占地总面积约为1500km2,地区四周山脉环绕,宛如一朵莲花瓣,因此,该地区被美誉为“莲都”。去年荣获国家生态保护部门颁发的“国内天然氧气吧”证书。作为多地区上游源头区域,境内富含丰富的天然生态植物,也是省内重点保护的林业区域[1],
        占全市区土地面积的80%以上,高出全国各省市平均25个百分点,对打造养生莲都、建设长三角休闲旅游基地具有重要意义。在整个华东区域的环境建设中占有十分关键的地位,对国家生态经济的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经过多年封山育林政策的实施,丽水市莲都区
        森林蓄积量逐年呈现出阶梯式递增趋势。尽管生态的综合质量存在很大程度的改善,但结合林业部门生态调查数据显示,仍存在部分发展矛盾的问题有待解决。例如,生态资源建设补偿资金不足,工业化进程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由于环境生物种类较复杂,内部控制环境发展的病虫害较多,且个别地方政府尚未出台有关病虫害防治的治理条例。针对生态公益林的建设缺乏持续针对性目标,环境综合评估模式缺乏有效的措施,开展丽水市莲都区生态公益林建设措施与效益探讨。
        1丽水市莲都区生态公益林建设措施
        针对上述提出区域生态公益林建设存在的问题,结合地区经济发展趋向,为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发展现状,开展丽水市莲都区生态公益林建设措施的详细探讨,为区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
        1.1完善地区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
        考虑环保部门提出的意见,联合地方政府出台有关生态公益林建设、管理、保障等法律条例,定期开展生态环境市场调查,根据生态建设现状及时完善或更改有关条文,同步发行生态补偿政策,形成一种全民参与生态保护的良性循环机制[2]。加大环境服务供给,确保生态链的完整性,对补偿机制进行深入探究,结合市场调研延展资金供应渠道,逐步完善适合莲都区生态发展的市场管理体系,加深对国家碳氮等物质排放权益的分析,承诺部分污染物排放原则,制定控制碳排放量交易的有关文件,包括退耕还林政策实施、核查、确认等论证方法与规章制度。严格落实责任到个人制度,本着谁污染谁补偿原则,搭建顶层森林补偿结构。借鉴西方等经济发达国家的转移制度政策,增收地方工业化产厂区水资源治理费、生态环境补偿金、污染管理费用等。此外,提出生态工厂减免税收、降低贷款利率等优惠政策,鼓励市民参与到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的监督工作中,确保政策的实际执行。


        1.2提出森林生态与病虫防护制度
        加强专业护林人员的建设,结合《森林法》及《生态公益林管理条例》中提出的行政治理手段,配合执法部门的工作,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定期到生态公益林指定区域内开展巡查,及时发现并严厉处理破坏森林林地、污染生态环境等违规行为,包括随意砍伐树木、林区野外随意用火、森林病虫害传播等。基于具体管控措施实施的基础上,每距离100km2安排一名专业的专业森林护林人员,配备工作人员GPS定位装置,全天24小时开启工作人员定位观察系统,定期检查工作人员书写的护林日记,并在官网上发布生态公益园管现状,供市民及区域政府阅览[3]。实施严格的考勤及奖罚制度,对林区实施动态化监管,发现病虫灾尽早上报,及时处理,防止灾害因素影响公益林区的可持续发展。
        由于生态公益林中人工造林的杉、松等林木已趋近于成、过熟林,遵循小范围砍伐规定,尽快实施中下层森林抚育措施,提高人工林在生态公益林中建设中发挥的生态经济效益[4]。同时,对于森林中由于森林火灾、环境因素、病虫害导致的枯萎树木,应将其在最短时间内清除,降低对其它树木生长的影响。全面落实“积极预防、综合治理”的森林管控策略,切实做到无虫预防的治理方针,加强科技投入,对内部生态系统的动态化运转模式实施综合性监测,及时向上级汇报监测中出现的异常区域,将病虫害对地区生态公益林的危害降至最低[5]。
        2效益探讨
        基于生态公益林建设的不断深化,地区天然森林蓄积量开始逐年提升,据相关部门统计截止去年森林覆盖面积已经高达650万m2,取得的市场经济效益同步提升,累积营养效益已经达到0.67亿元;净化大气环境效益达到1.48亿元,吸收CO2量达到182.5吨,调节生态水量约4.5亿吨,同比去年,经济年增长效益高出30个百分点,生态圈内多种生物的生活得到保障,目前公益林内保护生物价值约为19.88亿元,占总经济效益的35%,2019年莲都区省级以上公益林发挥生态效益已高达108.70亿元,平均每亩10423元。与2014年相比,生态效益增加56.78亿元,其中公益林游憩价值增加最为明显,增加21.51亿元,增长79.31%,促进了生态旅游业的发展,为促进经济增长提出的新的发展策略,森林火灾、虫害出现的比率大幅度下降,近三年地区未出现过大范围生态林区灾害。
        3结束语
        完善生态公益林建设是确保国家生态文化传播的关键途径,以此本文以丽水市莲都区为例,从两个主要方面,开展了生态公益林建设措施的研究,维护森林内生物的多样性发展,完善有关保障制度,拓宽了补偿金的获取途径,在促进环境可持续发展方面提出新的发展理念,完善了地方旅游环境,为社会经济效益的增长提出了新的策略。希望在以后的实践中,本文的观点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为生态链的持续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刘春腊,徐美,周克杨,等.精准扶贫与生态补偿的对接机制及典型途径——基于林业的案例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19,34(05):989-1002.
        [2] 罗佳,田育新,曹玉玲,等.慈利县公益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J].湖南林业科技,2019,46(04):049-058+073.
        [3] 杜娟,谢芳婷,刘小进,等.不同群体林农对生态公益林补偿政策的满意度研究——基于江西省南方集体林区的实证分析[J].林业经济,2019,41(09):016-023.
        [4] 袁传武,徐红,张黎,等.湖北生态公益林绩效评价指标分析及改进建议[J].湖北林业科技,2019,48(06):048-051+055.
        [5] 梁建霞.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措施研究--以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为例[J].山西农经,2019(8):67-67.
        作者简介:
        汤后良(1968年出生),男,汉族,浙江丽水人,本科学历,工程师,主要从事营林生产、林业技术推广和公益林管理工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