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姜山中学 浙江宁波 315100
摘要:杜威的经验主义和《美术课程标准》都指出“……教育从生活经验出发……并回归生活”。“麻雀教学法”就是通过对平常生活中的典型“成品”进行知识分解和思维推进,让学生正真融入到设计的实践活动中来,从而达到设计技巧和理论知识的融会贯通,进而活学活用,最终形成“分析——理解——模仿——创意——实践——分析”的有效循环。在实际教学中,也要注意作为实例的“成品”的选择,注意反例的佐证以及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发散。“麻雀教学法”有着资源优势、交流优势以及认知优势。正是“麻雀教学法”在实际教学中所体现出的这些优势和价值,让学生从设计中来到设计中去,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动性,实现了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麻雀教学法;设计;成品;教学有效性
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认为“一切学习都来自于经验,教育必须从每个人实际的生活经验出发……进而深化生活、丰富环境、改造经验”。国家教委《美术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了美术教育改革的“生活化”要求,即“生活与美术是一体的,生活是美术得以生长的土壤……真实美术教育必须从生活出发,在生活中进行并回归生活”。
那么,在高中美术教学的实践过程中,这些理念又如何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加以贯彻与实施呢?本文中的“麻雀教学法”便是笔者在设计模块教学中运用以上理念进行教学实践的方法归纳和总结经验。
作为高中美术新课程的主要内容之一,如何有效地开展设计模块教学,培养学生设计与应用的能力,是每一个美术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设计,来源于生活,更服务于生活。一个完整的设计过程是生活经验的人性化提炼,也是个人创意的大众化实践。而其最终所诞生的设计成品,都是生活经验反映和设计思想的升华。因此,一件看似普通的东西,往往就是一个成熟的设计链的终端应用所在。而这个终端,大到一屋,小到一物,虽有设计领域之别,却都可归入日常生活的经验系统和实际应用之中,并且在创意、设计与应用的过程中涉及了包括“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构成、工业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服装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和电脑美术设计”等现代设计基础领域,以及包括 “基础图案,金属工艺、竹木工艺、编制工艺、纤维工艺、纸工艺、泥塑和陶艺以及各种民间工艺美术制作等”传统工艺美术领域。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本文中的“麻雀教学法”,就是把那些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着密切联系的典型“成品”作为设计教学的鲜活实例,将包含其中的各类设计知识加以分解和提炼,让学生正真融入到设计的实践活动中来,从而达到设计技巧和理论知识的融会贯通,进而活学活用,最终形成“分析——理解——模仿——创意——实践——分析”的有效循环。
“麻雀教学法” 中的“麻雀”,其胃口可大可小。小到针对一个知识点;大到包含一课、一个单元甚至于一本教材内容。
以下便是笔者依据湘版高中美术设计模块教材,运用“麻雀教学法”进行教学的教学示意图之一。
麻雀教学法示意图
那么“麻雀教学法”在实践中又有哪些注意点呢?
一、作为教学实例的“麻雀”必须是“五脏俱全”
作为“麻雀”——这个“成品”必须要有机地包含了与教学内容相关联的各类知识,是设计思想和生活元素的高度集中。而作为教师,在这个五脏俱全的“麻雀”面前,要有“庖丁解牛”之道,将所有的知识架构与脉络加以解构与分析,从而将“聚网状分布”的知识团消化为“散点状分布”的知识点;反之,“麻雀教学法”并不是让学生扔掉教材去“抓麻雀”,而是让他们从“成品”出发,将教材中的各类知识点依据“成品”加以有效的提炼和归纳,进而主动地将教材中消化、分散的的知识点融入到一个真实、完整的设计活动之中,最终又将“散点状分布”的知识点变成“聚网状分布”的知识团。在这“聚散离合”之间,将重点消化,将要点吸收,从而做到活学活用,充分将学生潜在的创新能力有效激活。
“散点状分布”的知识点 “聚网装分布” 的知识团
二、实际教学中不但可以有“麻雀”,也可以有“乌鸦”
这里所说的“乌鸦”,就是那些因为某些设计环节上的失败而导致不被市场认可和大众接收的产品,以此来更进一步佐证“麻雀”的成功。一个产品在设计上的失败与成功当然是一个相对的感念,但恰恰是这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不确定性,反而能为课堂教学增添教学趣味,增添设计教学所特有的随机性和互动性,最终在思维碰撞与观点交锋中擦出创意的火花。
三、纵然是“麻雀教学法”,但并不排除“凤凰展翅”般的想象
高中美术教学的本身决定了课堂中的设计教学较之社会上的设计活动有着很大的不同。前者更加注重设计过程本身所体现出的教学价值,而绝非只强调设计成果所包含的行业价值和商业价值。因此,在“麻雀教学法”中,不是为了“麻雀”而“麻雀”,学生完全可以发挥他们那异想天开的发散性思维,将“麻雀”变成“凤凰”——并且在此过程中,消化和吸收“成品”中所包含的普遍性的设计原理、手段和规律,最终,将别人的“成品”变为自己的“作品”,进而成为明天的“新品”。而这一切都是因为“成品”始终像一根张弛有度的长线,将纯粹的发散性思维牢牢地控制在一个设计的情境和维度之中,最终不至于让真实的“麻雀”变成飘渺“凤凰”。
所以说,“麻雀教育法”强调了教学实例的实用性,增加了知识论证的真实性,保证了思维发散的合理性,体现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比较以往设计教学中常见的教学方法,笔者以为“麻雀教学法”有如下主要优势和价值:
(一)资源优势
本法教学中所选的实例在教学前期准备中易于获得,在教学过程中便于操作,在教学成果中易于模仿和创作。其价值在于可最大程度地降低学校教学硬件对于课堂设计教学的束缚和影响,使得教学过程变地更加便捷、真实、直观。
(二)交流优势
本法教学中所选的实例具有极高的普遍性,因此更有利于在“师生交流”或者“生生交流”中提供较为统一的参照实体和较为客观的审美共识。其价值在于可最大程度提高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点的理解与认同,从而在真正巩固教材中相关知识点的基础上,进行有依有据的知识延伸与实践创新。
(三)认知优势
本法教学中所选的实例都是有着有极强社会认同感和市场认知度的“成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于相关知识的分析和明确,就更具现实性、典型性和全面性。其价值在于凸显设计的社会性,其中的“成品”概念,就是对“‘设计’不单为‘做’,更为‘用’”的最好诠释。这就避免了在课堂设计教学中,学生“将随意当做创意,将空想当成设想”的设计概念误区,从而大大提高设计模块教学的专业性和可操作性。
正是“麻雀教学法”在实际教学中所体现出的这些优势和价值,让高中设计模块教学在走出课堂的同时又回归于课堂本身,在注重课堂创新的同时又关注教学实际。而这,恰恰是在新课程背景下,对于“聚焦课堂,丰富教学方式和提高教学实效”的精彩注解,也是“生活美术教育”在美术课堂教学实践中的精彩呈现。
参考文献:
[1]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2014.
[2]李范等.美育的现代使命[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湘版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设计模块教材[M].湖南美术出版社.
[4]美术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
王瑜(1978-11-02),男,汉,宁波,本科,单位:宁波姜山中学,研究方向:中学美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