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马上办,抓落实”精神

发表时间:2020/5/11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第2期   作者:罗承艳
[导读] 990年代初,习近平在福建任职期间倡导“马上办,抓落实”
        摘要:1990年代初,习近平在福建任职期间倡导“马上办,抓落实”政风观,并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由此,“马上就办”植根榕城大地,成为党员干部办实事、讲效率、抓落实的行动准则。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国家博物馆的《复兴之路》展览时,语重心长地谈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是在治国理政的高度对往昔“马上就办”理念的进一步阐发。新形势下,继续弘扬“马上就办”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摘要:“马上办,抓落实”;精神;
        一、习近平论“马上办,抓落实”
        1990年5月17日,刚刚上任9天的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首次提出“马上就办”,随后又多次加以充实和发展。改革开放,犹若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习近平强调“马上就办”,就是要求党员干部秉持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对工作闻风而动,雷厉风行,体现的是一种落实态度。“要大力提倡‘马上就办’的工作精神,讲求工作时效,提高办事效率,使少讲空话、狠抓落实在全市进一步形成风气、形成习惯、形成规矩。”1991年2月20日,在福州市委工作会议上,习近平第一次向全市干部明确提起。
        “民有所呼,我有所闻;民有所呼,我有所为”。“马上就办”针对的亦是作风问题,特别是“庸懒散浮拖”现象,要求党员干部树立勤政为民的使命感,心系群众,排忧解难,让人民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彰显的是公仆情怀。“‘马上就办’加上‘真抓实干’,我们就能切实转变作风,把工作落到实处,开创新局面。”
        习近平主政福州期间,“马上就办、真抓实干”这八字箴言不仅写在了市委礼堂的外墙上,更是融进了福州人的内心里。五年中,福州GDP以年均超过20%的增长率迅猛突进,从1990年不足100亿元到1995年超额400亿元,迅速跻身于全国大中城市前列,成为东南地区改革开放的一面旗帜。
        二、“马上就办”与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离习近平初提和践行“马上就办”,20载悄然逝去。如今,其背后蕴含的种种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却正待不断的挖掘和探索。
        发展是当代中国的主题,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首要任务,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回首十一届三中全会,打开国门、改革开放,转轨市场经济,此般重大决策为何?因为党中央认识到,倘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表现,就是能够允许社会生产力以旧社会所没有的速度迅速发展……如果在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内,社会主义国家生产力发展的速度比资本主义国家慢,还谈什么优越性?”便如邓小平再三强调的,“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贯彻科学发展观,追逐民族复兴梦,要求“马上就办”的行动朝气,抢机遇、抓落实。当今世界,“数字经济”“互联网+”“工业4.0”等等光芒闪耀,时代在创新,但它只会青睐“只争朝夕”者。良机稍纵即逝,能否把握得住、抓得好、上得去,关键依靠的是“马上就办、真抓实干”。求发展、争跨越,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迎难而上、敢于担当。当机运在前、重任在肩,党员干部不应守成观望,总是坐等上级给政策、给条件,而要审慎快速反应,积极作为、主动作为,雷厉风行、紧抓快办,开创新经验、探索新路子,自己创造身边的“小气候”,才能不断地将各项事业推向前进。“我们必须破除‘不犯错误便是好同志’的旧观念,树立‘无功即过’的观念,建立一种激励人们敢闯敢干的机制。”习近平如是说。
        1992年春天,邓小平南巡谈话掀起了改革开放的新浪潮。招商引资、腾飞经济,福州蓄势待发。在习近平倡导下,投资项目审批实行了高速高效的“一栋楼办公”模式,全部手续,不用出楼即可办成。“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全程代办制”等诸多着眼于“马上就办”的机制体制,也不断推出,坚持至今。
        2011年12月,新落成的福州市行政服务中心的照壁上,“马上就办”四个大字格外醒目。在衍生于“一栋楼办公”的行政服务中心里,全市已有49个审批部门和单位的367个审批和服务事项入驻,市招标办等五个与公共资源交易的相关单位整建制入驻,市直部门90%的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实现集中办理……一个全省行政审批项目最少、审批环节最少、审批时限最短、审批材料最简、审批流程最优的“政务超市”,赋予了“马上就办”新的时代气息。
        三、“马上就办”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品格。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里,马克思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更一般的,“实践是人所特有的对象性活动……是人的存在方式”。在与自在自然的互动中,人类实践活动构成了现实世界得以存在与发展的基础和根据。从列宁到毛泽东,实践的优位度多加阐释:“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还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是以,“生活、实践的观点,应该是认识论的首先的和基本的观点”;或曰“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
        “马上就办”深植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办”,就是付诸实践、求真务实。常言道:“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制定了一份好文件、研究出一项好政策,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关键还在于执行和落实,确保政令畅通无滞,决策落地生根。毛泽东同志曾指出,“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空谈一阵,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末,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

”一张绘好的蓝图,只要是科学的、切合实际的、符合人民愿望的,就要一茬一茬接着干,真正做到一干到底,切实做出成效来。更重要的,一切理论、蓝图、梦想的真理性,也只有通过实践的严格检验方能得以最终的确证。“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换言之,“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辩证唯物论……强调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判定认识或理论之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
        实干,才能梦想成真。1992年1月18日,邓小平南巡,专列抵达汉口车站,时任湖北省委书记关广富陪伴于月台散步。邓小平当时有个谈话,针对一时的弥漫于全国的所谓市场经济“姓资姓社”的意识形态教条争执,他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不要再进行所谓的争论了。”不沉下心来做实事,再好的目标,再美的蓝图,也仅是镜中花、水中月。我们全部的成就,都是干出来的,而非讲出来的。
        “要抓住那些急需解决而又有能力解决的事进行研究,并且本着‘马上就办’的精神,组织实施。”1991年2月23日,在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召开的现场办公会上,习近平提出。既然提出一件事,就要有行动、有结果,他坚决反对精神萎靡、口号表态、办事拖拉,强调要激发工作热情,提高办事效率,树立时间观念。他指出,要办实事、多办事、快办事,急事急办、特事特办,马上办、办得快、办得好。要有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善始善终、善做善成。
        四、“马上就办”与群众路线
        中国共产党有着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深厚传统。它倚赖群众,即如刘少奇所言:“在革命的年代,我们党不断地集中人民群众的经验和智慧,使党的政策和工作沿着正确的道路一步步地前进,使党能够充分地发动人民群众的力量,从而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建国执政后,它更服务于群众:“一切共产党员,不论职位多高,都是人民群众的勤务员……都必须关心群众生活,和群众同甘共苦。”一言以蔽之,“我们的一切伟大成就,都是同贯彻执行群众路线分不开的。”
        “马上就办”诠释了党的群众路线。它是为“人民”而办、办“人民”的事:“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忧、办万家事”。1990年春夏之交,初进福州城,习近平便将“四个万家”视作主要的工作抓手。这四句暖心、贴心的话,彰显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指向,回答了“‘马上就办’为了谁”的基本问题。
        “马上就办”,心系群众、服务人民,就是要在思想感情上贴近人民群众,深入基层、了解实情、体察疾苦;就是要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下大气力做好关心困难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多办顺应民意、化解民忧、为民谋利的实事,努力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然则,十八大后,随着中央八项规定的出台,强力推进反“四风”,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深入要求“三严三实”,少数党员干部中出现了“为官不易”的论调。
        当真的“为官不易”了吗?这样一种假象,是少数官员忘记了自身的职责所在,习惯了时时刻刻把自己当成核心,说到底就是为官太易了,忘记了“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准确点说,就是为官不知该何为了。
        官该怎么当?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亦复杂。惟需牢牢谨记着: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旧时封建社会官吏中的杰出者如包拯、海瑞等,尚知“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买红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何况今日之人民公仆?
        为官者该何为?在论述共产党员的修养时,刘少奇指出,应不断“增强自己无产阶级共产主义的意识和品质”。这就是说,“要虚心地倾听同志们和群众的意见和批评,仔细地研究生活中、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细心地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并且根据这些去检验自己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了解是否正确,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是否正确,去检查自己的缺点错误而加以纠正,去改进自己的工作。”
        五、贵州“同步全国小康”目标与“马上就办”精神
        2020年是贵州规划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之年。当前,时间紧、任务重,“闲不起、等不起、输不起”。
        “一年半来,我在工作中始终处于超负荷状态,没有节假日,没有星期天,为做好工作,不敢有丝毫懈怠。”1991年11月25日,习近平在《关于任职以来工作情况的汇报》中写道。这就是“马上就办”的精神。贵州的赶超战略,亟需的就是这种“马上就办”的冲劲、干劲。
        马上就办、真抓实干,就要转变作风。全省各地区各部门要树立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大力倡导担当精神,坚持问题导向,突出矛盾解决,进一步改进干部作风和机关作风,进一步提升工作热情和工作效率,以作风转变的成效带动事业发展、赢得群众拥护。
        马上就办、真抓实干,就要优化环境。要全面深化改革,推进简政放权,优化政务服务。要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有效治理“庸懒散拖”,扎实解决“不担当、不作为、不落实”问题,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
        马上就办、真抓实干,就要提升能力。全省广大党员干部要增强发展意识、服务意识和勤政廉政意识,不断提高学习力、执行力和服务力,使讲效率、抓落实进一步形成风气、形成习惯、形成规矩。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与时俱进、永立潮头,担负历史赋予的使命,必须始终坚持和弘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精神状态和优良作风,凝聚强大能量,推动贵州同步小康,崛起腾飞、跨越发展。
作者简介:罗承艳,女,汉族,贵州贵阳人,贵州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行政法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