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推动我国快速进入现代化发展阶段。标准化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技术支撑,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将标准化方法引入公租房运营管理的全过程,针对公租房运营管理提出“标准化”方案,是一项亟待研究的重大课题,该课题的研究有利于形成高效规范的公租房运营管理机制,促进公租房的可持续运营和管理。
关键词:公租房运营管理服务;标准化规范化
引言
我国经济建设自改革开放发展至今已经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就,离不开各行业的支持。标准化和规范化是提升管理水平与服务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当前政府购买公租房运营管理服务,旨在通过推进标准化管理和规范化服务,提高运营绩效,增强承租人获得感、幸福感,促进“住有所居”迈向“宜居安居”,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1重要意义
推进公租房运营管理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可从根本上构建保基本、可持续、务实效、能发展的住房保障长效机制。一是目标引领机制。目前公租房运营管理服务中,多沿袭直管公房传统业务方式,以管房为主,未做到管房、管人、管事“三结合”。近几年,随着公租房陆续建成交付使用,业务量大幅增加,但人员未相应匹配,以致责任不清、力量不足、服务不优等问题突出,承租人投诉多,租金收缴难。“公租房三分在建,七分在管。”围绕“住有所居”“宜居安居”目标,当前在政府购买服务中,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按照“政企分开、管办分离”的原则,合理确定服务内容、责任边界等事项,推进标准化规范化服务,引领住房保障工作走深走实。二是过程监管机制。公租房运营管理服务包括房源管理、入住管理、租金收缴、房屋使用管理等整套流程和验房收房、日常巡查、维修服务等具体事项。其服务质量直接关系到承租人的舒适度、满意度和住房保障工作的成效。针对当前标准不高、服务不优、管理粗放等问题,推进公租房运营管理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实现全生命周期全过程监管,政府和运营机构各司其职,各展所长,可促进公租房的公平善用、长治久安。运营机构专业化服务、人性化管理,有利于将公租房打造成一张富有温度的城市“名片”。三是责任倒逼机制。政府购买服务,引入的市场竞争和绩效考核机制,必然推动运营机构增强内生动力,改善经营,压实责任。推进公租房运营管理服务标准化规范化,通过制定科学的服务标准和配套制度,让运营机构和相关人员知晓服务“做哪些、怎么做、做成怎么样”,并以服务承诺、满意度测评、量化考核等手段,逆向推动责任落地落实,不断优化公租房服务质量和小区居住环境。
2公租房运营管理服务标准化规范化措施
2.1公平分配方面
公租房分配公平问题的解决首先应以收入水平作为主要指标。目前,很多地区的公租房配租以常住户口和居住证作为前提条件,只有取得常住户口或有两年以上居住证才可以申请公租房,其中原因在于目前公租房呈现为“僧多粥少’’的现状,在未来公租房建设力度不断加强的背景下,这一约束壁垒必将被打破此外。要注意到,人才是城市发展和进步的动力源泉,要想留住人才,住房问题是需要切实解决的现实问题。所以着眼未来,公租房的配租不应局限于户口和居住证,而应更加关注人才及其家庭的实际情况,将新进沪工作人员和刚毕业但未取得常住户口的大学生也纳入其中。这是因为他们是很多地区未来发展的建设者,要使他们能够享受同等权利,而不应因户口和居住证将他们拒之门外。同时,公租房的建设和配租制度要更加注重公平、公正和公开。
2.2强化公租房运营管理标准的实施力度
为规范公租房运营管理行为,切实提高服务质量,更好地发挥标准的引领和指导作用,避免出现重标准制定而轻标准实施的情况,建议结合公租房运营管理工作,将相关标准作为运营管理指导工作的主要工具加以实施。出台相关政策,积极推动在各级住房保障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中引用标准。同时,应在公租房运营管理相关主体中积极开展标准宣贯实施工作,一方面通过各类新闻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引导,加强标准宣贯,普及标准化知识,强化标准化意识;另一方面组织标准宣贯培训班,由各级住房保障部门对公租房运营管理从业人员进行培训,提高管理水平。同时将标准的实施情况作为运营管理工作的重要考核依据,并与拨付相关经费挂钩,保障标准的实施。
2.3构建专业化运营管理机构
因为公共租赁住房在运营管理中往往面临着较高的难度,对于相应管理机构同样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传统管理机构因为自身能力不强,专业度不够,就很容易表现出各种问题和缺陷。目前,由于公租房项目的不同,实际运营管理和服务者也多有不同。有的项目由区级住保部门负责,有的则由市级住保部门管理,而部分地产项目所配建的公租房,其服务管理则由所属项目开发商负责,同时,一些企事业单位自建的公租房,入住后的服务管理则由本单位负责,服务管理体系颇为复杂。基于此,在未来公共租赁住房运营管理中注重专业化运营管理机构的有效构建也就显得至关重要。相应公共租赁住房的运营管理机构需要设置专门的部门,要求其能够对于公共租赁住房的规划、建设、审核以及物业管理等进行全方位关注,基于全过程管理理念,更好服务于公共租赁住房建设以及应用流程,如此才能够体现更强实际效益。在专业化运营管理机构的构建中,同样也需要注重动态化发展和及时调整,力求更好优化公共租赁住房实际应用效益。
2.4配套举措
一是搭建统一的公租房管理信息平台。创新公租房运营管理模式,以住房保障管理系统、公租房租赁管理系统为基础,搭建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住房保障管理信息平台,实现“让群众少跑腿、让数据多跑路”,精准实施保障。二是打造“互联网+”的公租房智能化小区。创新公租房管理技术手段,通过智能快递柜、门禁系统、充电桩等智能硬件的有效植入,利用移动支付、人脸识别、“一卡通”等智能化手段,提升公租房品质和租住体验,将民生工程打造成“互联网+”的智能小区。三是建立多位一体的联动管理机制。建立由社区、运营机构、物业服务企业、承租户代表组成类似于业主委员会的协调组织,将一元单向、自上而下的“单一管理”升级为多方共治的“协同治理”。通过定时召开议事会议、承租人投票等方式实施共同管理,调动承租户参与社区建设积极性,打造“熟人”社区。四是提供高效优质的物业服务。探索符合公租房特点的酬金制物业管理服务模式,进一步明确物业服务企业的责任,保证服务质量,提供高标准的物业服务。同时开展红色物业创建活动,让广大承租户对公租房小区有归属感,对公租房运营机构有依靠感,对物业服务企业有认同感。
结语
随着我国公租房逐渐由建设阶段转入运营阶段,公租房的运营管理是否科学、合理、有序,将直接决定其保障效率的高低。标准化作为创新社会管理、提升服务水平的重要技术支撑,能够促进公租房运营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如何充分利用标准化的理论方法优化公租房运营管理,是住房保障界下一步需要重点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曾德珩,温晓娟.国内外公租房运营管理制度比较研究[J].城 市发展研究,2012,19(10):80-85.
[2]徐静,徐远珍.我国公租房运营管理模式研究[J].中国内部审计,2015(03):99-102.
[3]陈淑云,范钦.公租房的后期管理问题及其解决方略[J].城市问题,2014(9):81-86.
[4]栾玉树.公租房建设的成就、问题与对策研究--以重庆市为例[J].建筑经济,2017,38(10):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