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水土保持防治措施探析

发表时间:2020/5/11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第2期   作者:刘冰
[导读] 文对水利工程水土保持防治措施进行分析
        摘要:本文对水利工程水土保持防治措施进行分析,首先对水利工程水土流失不利影响进行了分析,气候对水利工程水土流失特征进行阐述,最后分析了水利工程水土保持防治措施,以期为现代水利工程水土保持提供借鉴。
        关键词:水利工程;水土保持;防治措施
        水利工程是现代重要的民生工程,其建设能够为水资源有效利用、自然水灾害防治、农业灌溉等提供有利支持[1]。但是在水利工程建设及运行过程中,也较容易出现水土流失的情况。水土流失带来的水环境、土壤环境的影响是极大的,为此,本文对水利工程水土保持防治措施进行探讨。
一、水利工程水土流失不利影响
1、生态环境破坏
        对于社会生产及生活而言,水土资源都是必需的基本条件,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对于水土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已造成一定水土资源的流失[2]。在开发自然资源的过程中,方式过于粗放,同时还有过度开垦的现象,总体导致了洪涝灾害发生,土地冲毁,耕地大量减少。水土流失使土壤养分丧失,进而农作物生产中产量大幅下降。此外,水土流失会导致大量泥沙淤积堵塞,对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造成影响,若是尚有洪水量激增就极容易发生洪灾。土壤恶化会使河道堵塞,航运受到限制。水土流失虽然对人类社会活动造成了不利影响,但实际上是因为水土流失导致的自然环境影响,进而使得社会生活生产受到影响,如果地区长期有水土流失的状况发生,便会使整体生态环境出现不可逆损害。
2、抗洪排涝受到影响
        水利工程是利民工程,其最大的作用是帮助当地控制水体资源,避免水灾害发生,抗洪排涝是水灾害防治的重要措施。出现水土流失的问题后,会导致水利工程排洪能力受到影响。水利工程在进行建设施工时,会进行大量土、砂石的开挖,大量堆积后,会导致泥土淤积的情况发生,同时因松散裸露土地严重开挖,对于水利排洪能力造成较大影响。在此基础上,若是出现如台风、暴雨等极端天气,水流会裹胁大量泥沙,泥土淤积量较日常更多,最后在水利工程下游大量淤积,使下游河床提升,过水面积减小,水利排洪能力受到不利影响。此外,水利工程中还有部分挡水、废弃物阻挡等建筑物,队友排洪及行洪作业造成严重影响。
二、水利工程水土流失特征分析
        首先是范围扩大。水利工程得到创新发展后,水土流失从山区发展到平原地带,从村落扩张到城市内、从农业领域扩展到工业和林业领域中;其次是促使水土流失发展。水利工程使用机械设备进行排弃、采挖施工时,会加重水土流失情况,使水土流失轻微发展为水土流失严重,最终是土壤强度下降,侵蚀速度提升;最后是提升水土流失危害。较生态自然形成的水土流失而言,水利工程建设中发生的水土流失情况,危害性、严重性明显提升。
三、水利工程水土保持防治措施
1、工程防护措施
        工程防护措施是指利用工程设施进行水土流失的防治。

水利工程在展开的过程中,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比如小型水利工程、治坡治沟工程等。水土流失防治中,为了预防大量水土淤积在下游地区,所以可以在上游挖方区开挖导流沟、排水沟、护坡措施等来减小水土流失问题;为了预防泥石流、滑坡等重力侵蚀,则可以进行挡土墙的设置;为了将废水引入河道,可以在弃土区迎水面进行坡面到坡脚截水沟的设置,以此能够预防水土流失情况。弃土区背水面设置临时排水沟可以缓解施工中水利侵蚀,回填区需要对坡地地形进行实施科学整理。另一方面,也要重视坡面水系工程、沟道坝系工程等水利工程的建设。水利工程在进行建设施工时,需要耗费大量建设材料,在以往进行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为了保证成本控制以及施工便利性,都会选择就近屈才,这便要求对取料地区开采程度进行平衡控制,合理进行开发,能够高效利用水资源,避免造成当地地区的生态破坏。
2、植物防护措施
        植物防护措施是指利用植物提升制备覆盖率,进而达成维护及提升土地生产能力的水土保持措施。发生水土流失的基础条件中,必然有植被缺失的原因,这也说明了植物保护措施在进行水土流失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在开展水利工程的过程中,除了必要工程措施外,还要对当地水土植物种植状况进行保持,对当地生态系统进行全面统筹规划,并做好监督预防的工作,将植被覆盖范围提升,强化生态环境建设。水利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进行植物选择时,要尽量选择根系发达、水土维持效果良好的树木,种植抗旱抗涝的草种,以此来提升土壤表层植被的覆盖率,提升水利工程拦截泥沙、抗冲缓流的效果。在水利工程建设发展的过程中,要重视当地林业的发展,尤其是水利工程周边的林业,禁止出现乱砍乱伐的情况,对防护林防护及管护进行强化,高效的利用水土资源。水利工程范围内也可种植部分草木,尤其是在坝前坝后防护林的抚育及建设管理,保证成林的覆盖面积,以此使风速降低,对风蚀问题进行控制,争取多方向、根源上进行水土流失问题的控制。
3、特殊地区防治措施
        对于更为特殊的地区,比如山区等,会更为容易出现水土流失问题。暴雨天气发生时,因为山区坡度更大,植被覆盖率有限,截留面承载力就相对较弱,降水量更比土壤入渗速度更大,由此容易出现大量雨水形成地表径流,进而出现山洪。为此,就需要对下列因素进行控制:首先是取料场。上文提到水利工程建设中应用材料较多,取料场一般都会在工程周边就地取材,因为开采深度及开采分布都较为不均匀,进而导致工程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当地要进行树木种植量提升,重视对工程内树木种植数量的提升,山区内减少砍伐,保证树木茂盛、覆盖率较大;建设坝体边坡防护工程。根据工程建设实际状况,冲刷严重区域需要使用护坡形式进行防护,其他地区可以采取草坡护坡,预防坝体边皮因重力侵蚀导致塌方情况出现。
结束语
        现代经济发展是极为迅速的,但是发展中也牺牲了一定的自然条件,社会为了发展无节制的开采、利用,导致目前生态环境不容乐观。为了应对未来发生的生态环境问题,国际上提出了节约型社会、可持续发展等理念,在我国环境治理中的应用也较为广泛。水土保持措施也是水生态治理中有效的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熊智华.黄甲岭风电场破碎岩质边坡及长溜渣体边坡水土保持治理措施的探讨[J].湖南水利水电,2019(4):7-10.
[2]郑时丰.廿四都小流域水土保持植物措施设计[J].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2019(4):106-1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