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切丝工序是卷烟产品制丝生产线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为有效指导切丝工序质量的保证和提升,研究切丝质量印象因素、建立更加客观的定量化、定性化切丝质量综合评价办法。本文对研究切丝环节影响要素做试验设计和分析,摸索了一套切丝质量评价方法,具备一定的科学性和适用性。
关键词:切丝质量、定量化、定型化、来料条件、评价模型
背景:
切丝工序是制丝生产线中关键工序,切丝质量直接影响着最终卷烟产品的品质。厦烟公司切丝设备为意大利COMAS公司生产的A1水平直刃滚刀式切丝机,其自动化程度较高,在实际生产中切丝质量存在一定的波动。主要表现在切丝质量不稳、切丝宽度不均等。行业内对切丝质量评价方法存在一定局限性,目前局限于烟草投影检测法对切丝宽度进行检测,并对烟丝形态进行主观评价,导致检测结果和烟丝实物质量存在偏差。因此,亟需建立一套系统的切丝质量评价体系。
一、切丝质量评价模型建立思路
根据对现有切丝问题的分析研究,采用“对比、改进、实现、验证、持续跟踪、优化”的工作思路,通过“烟草投影仪检测法”和“光学图像检测法”两种不同检测方法的对比,研究不同来料状态(含水率)及切丝机工作状态(包括进料高度、刀片使用寿命、砂轮使用寿命等)[1],以及不同切丝机台等因素对切丝质量(切丝宽度、切丝宽度均值、切丝宽度SD、切丝宽度百分比)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形成定量性切丝质量评价办法。通过以系统研究,寻找最优的切丝状态,以保障切丝质量的稳定性。
以来料烟叶含水率为例。切丝来料烟叶经松散回潮加水(筛分加料),达到工艺标准要求后,在储叶柜平衡。不同含水率烟叶对切丝质量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当来料叶片水分/温度过高时,叶片发黏,切丝时易粘刀和使烟丝颜色转深;反之,切丝过程中易造碎、跑片量增大。通过在不同生产线上,研究烟叶含水率对整体切丝均值的影响。阶段性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生产线上,不同生产牌号烟叶含水率工艺要求不同,趋于20.0%符合工艺要求的烟叶,切丝均值越靠近设定值0.9,且整体波动较小。
针对切丝质量检测中涉及的切丝宽度、切丝宽度均值、切丝宽度SD、切丝宽度符合性百分比、切丝宽度分布百分比、变异系数等要素,建立日常性评价及周期性评价机制,更全面、可选地评价实际生产中的切丝质量。
二、质量评价模型应用方法
依据经影响因素对比试验情况建立切丝质量评价模型,结合工作经验,建立了开展日常性定量化评价及周期性定性评价的评价方式。
1、定量化评价——日常性检测
通过烟草投影仪检测与光学投影仪检测检测结果比对,优化日常检测方法;利用光学投影仪检测增加切丝宽度检测量,积累更多数据量,针对影响切丝质量的各因素,展开系统性分析,分析不同生产线、切丝机切丝宽度均值、分布情况,建立切丝质量评价机制。
.png)
2、定性化评价——周期性检测
周期性检测主要以提高日常性检测的准确性、全面性为目的,在特定的时间点,以更为多样的形式对切丝质量进行评价。组建目视化切丝质量评价小组,按周期性对切丝质量进行评定:制定评价准则,对切丝质量从切丝均匀性、烟丝跑片、烟丝并条、烟丝碎角叶等方面进行评分,可附加描述,以目视化切丝质量评价表形式进行记录。通过目视化检测结果,输出切丝机改进计划表,通过评价意见对切丝机状态进行调整,提高切丝质量。
三、结论
建立切丝质量评价方法,能够更加科学客观对烟丝实物质量进行评价[2]。通过对“投影检测法”和“图像检测法”等多种不同检测方法的对比研究,结合目视化评价的方法,有效的提高切丝宽度、长丝率、整丝率等用于评价切丝质量的关键指标的检测效率和检测精度,在此基础上实现切丝质量问题快速识别,进而通过改进提升寻找最优的切丝状态,保障切丝质量的稳定性。另一方面,更加便捷的检验方法也有易于大量定量化切丝质量数据的积累,在大量数据积累之后,可针对于影响切丝质量的各因素(例如切丝宽度均匀性、变异系数、烟丝宽度符合性百分比等)展开系统性分析,建立日常性评价及周期性评价体制,更全面、科学的评价切丝实物质量。
参考文献
[1] 吴泽樟. 提高切丝工序控制水平[J].轻工科技,2015(02).
[2] 菅威,何逸波,李冠华.用综合评价模型建立烟丝质量评价指标[J].轻工科技,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