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针对环境监测现场采样细节问题的相关探讨,结合理论实践,在简要阐述影响环境监测现场采样因素的基础上,从水质、大气、土壤和固废三个方面分析理论现场采样细节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希望对提升环境监测数据的可靠性有一定参考及帮助。
关键词:环境监测;现场采样;细节问题;水质;大气
引言:环境监测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监测数据可为环境保护、污染治理等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现场采样是环境监测的核心环节,采样质量直接决定了环境监测数据的可靠性。但就目前我国环境监测现场采样而言,技术人员总是忽略现场采样的细节问题,从而影响了环境监测的精度。基于此,开展环境监测现场采样细节问题的相关探讨就显得尤为重要。
1 影响环境监测现场采样质量的主要因素
1.1自然环境
环境监测现场采样环境复杂,存在很多不可预估的影响因素,这些因素难以有效控制,比如:在空气现场采样时,湿度、温度、风力、风向等都会影响最终的采样质量。在采样之前,要进行全面调查勘察,选择合适的时间、地点等进行采样,以降低自然环境因素造成的影响。但在实际采样中,很多自然因素是不可避免,要求采样需要具有代表性、广泛性、合理性。不同的环境监测项目,自然环境对现场采样质量的影响也不相同,比如:在水质采样时,周围植物、水生动物、水位等都会影响现场采样质量。
1.2采样点位和频次
在环境监测现场采样中,采样的点位、频次也会影响采样质量,点位布置是否合理,频次选择科学,都会影响现场采样的代表性。不同位置、不同时间采集的样本,样本性质、内容、污染含量等内容也不相同。因此,在环境监测现场采样时,必须对采样的时间、点位、频次合理选择,以保证采样样本具有代表性【1】。
1.3采样容器
环境监测现场采样中,不同监测项目,适用的容器也各不相同。比如:在大气环境监测中,如果容器具有挥发性,必然污染大气样本,无法达到实际监测的要求。此外,容器的密封效果、保鲜程度等,也会导致样本发生变化。比如:在土壤环境监测中,如果容器密封性不足,无法达到保鲜目的,就会影响样本含水量,土壤新鲜度等,从而影响环境监测效果。
2 环境监测现场采样细节问题
2.1水质现场采样的细节问题
2.1.1要采取不同的分析方式
在环境监测中,选择的分析方式是否正确,对最终的监测结果会造成较大影响。监测样本来源不同,适用的分析方法也不相同,需要按照水质样本的污染浓度、污染源、污染种类等,选择合理的分析方式,保证检出限低于执行标准20%,以满足环境监测对样本基本要求。
在选择分析方法时,要先对抗干扰能力进行分析,水质现场采样人员,需要对采集样品的性质进行综合分析,比如:在高氯废水采样时,采集COD样品时需要明确的标准是氯气校正的方法,以保证最终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1.2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在环境监测现场采样过程中,自然环境是主要影响因素,但自然因素复杂多变,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比如:风力、温度、湿度等都会影响污染物的分布情况。在进行地表水采样时,采样点要尽量分布在相同断面上,如果采样点到河岸比较近,引发的误差也比较大。此外,随着季节的变化,河水水位也会发生一定变化,从而影响水质采样的代表性【2】。因此,在具体采样过程中,采样人员要充分做好调研工作,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正确的天气条件下完成采样工作, 以保证监测结果的可靠性。
2.1.3水样保存
为降低水样保存期间,环境条件、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和其他理化作用造成的影响,可采用冷藏、冷冻、添加保护剂等方法进行妥善保存。地表水、污水的组分差异较大,相同的保存方法,难以保证监测结果,需要结合水质特性,采取合理的保存方式。
2.2大气现场采样的细节问题
2.2.1合理选择分析方法
大气污染情况更加复杂,是多种污染物联众作用的结果。因此,在大气现场采样时,要按照污染物浓度的不同合理选择分析方法。比如:在进行热力发电大气污染采样中,采集的样本二氧化硫浓度比较低,采用常规的仪器监测法,并不能准确监测出二氧化硫的浓度。化学法的检出限远远低于仪器法,此时就需要通过化学法进行现场采样和分析,从而最大限度上保证监测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3】。
2.2.2样品保存和吸收液使用
吸收液是大气现场采样应用的主要试剂,但吸收液的稳定性比较差,在空气氧化下或者现场采样温度变化明显时会发生严重的分解现象。此时,需要对采集到的样品进行低温保存,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季,样品要存放在冷藏室中,避免样品发生质变,影响大气环境监测效果。当现场采样工作完成之后,要合理保存吸收管,尽快送往实验室完成样品分析。
2.2.3全面检查采样容器
如果样品的浓度比较高,或者选择的分析方式灵敏度也比较高,可直接使用采样法对样品进行采集。在大气现场采样中,常用的容器有注射容器、塑料气袋、真空瓶等。这些容器在使用之前,需要进行气密性检测,达到要求之后才能使用,避免在存放过程中发生漏气问题。
2.3土壤和固废现场采样细节问题
土壤和固废都有很强的不均匀性,也是影响采样误差的主要原因。因此,在采样之前,需要对现场情况进行全面勘察,并对相关资料进行收集分析。按照土壤类型或者肥力等级的不同,加强采样现场划分为若干个区域,每个区域采样的土壤,要尽量做到一致性【4】。在固废采样时,选择的容器不能和固废物之间发生理化反应,也不能让需要开采的工业固废物发生二次污染。
3 提升环境监测现场采样质量的控制措施
3.1提升采样人员综合素质
环境监测现场采样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作,涉及到很多方面的知识,对采样人员的综合素质、专业水平等皆有严格要求。因此,环境监测部门需要定期对采样人员进行培训教育,通过考核之后,才能上岗。每个监测环节都要安排一名现场人员进行全面负责。现场采集负责人员,要定期制定合理的采样方案,现场负责人员,要充分了解监测任务目标及要求,清楚掌握每个监测点位的布置情况和周围情况,并保证采样方法、样品保存等都符合设计要求。
3.2将质量控制落实到环境监测全过程中
质量控制是保证环境监测现场采样质量的关键,通过质量控制可及时发现存在错误的环节,及时纠正不符合、不规范的工作行为。保证每项工作都符合规定要求。现场质量监督人员,要结合环境监测现场采样实际情况,固定样品采样、编号、流转程序,保证各项工作能够顺利开展,避免样品在分析期间不会发生理化性质的变化。
3.3严格管理采样仪器设备
环境监测现场采样仪器设备,要设立专门档案,并粘贴相应的标识,在使用之前,需要做好校准工作,平时做好检查养护,保证仪器设备时刻处于最佳的工作状态【5】。制定仪器设备管理程序和操作规程,使用时要做好记录,每太仪器设备都要指派专业人员负责,保证现场采样时能正常运行。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结合理论实践,探讨了环境监测现场采样细节问题,探讨结果表明,在环境监测中,对样品进行行之有效的分析,并对做好数据处理工作,可保证环境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因此,在现场采样时,必须时刻关注现场采样存在的细节问题,按照采样规范和标准开展采样工作,从而不断提升环境监测质量,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和参考指导。
参考文献
[1]仲晓倩,倪蕾,郑雯倩.水质环境监测中微生物监测的质量控制探讨[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9(7):139-141.
[2]王琪,秦红伟.影响水质监测中现场水质采样质量的因素及对策分析[J].农村科学实验,2019(21):99-101.
[3]赵书晗,高庚申,毛金群,etal.某铝土矿区废水排放污染事件环境损害鉴定评估[J].环保科技,2019(3):55-60.
[4]林月华.浅析水环境监测中样品采集过程的质量控制[J].低碳世界,2019,009(007):36-37.
[5]董乃君.大气采样器的检定校准误差来源的数据分析及不确定度评定[J].科学与信息化,2018(14):11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