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培育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重要意义的相关分析

发表时间:2020/5/11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2期   作者: 刘金城 程辉
[导读] 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生态环境的建设,
        摘要: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生态环境的建设,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决定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人们必须重视对生态环境的建设,但是现阶段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比较突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在生态环境建设的过程中,森林资源的建设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经济在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也面临着一定的破坏和挑战,为此,应该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人类与自然的协调发展,而进行森林培育是生态建设的重要途径。主要阐述了森林培育和生态环境建设,重点阐明森林培育对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希望为相关的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森林培育;生态环境建设;重要性
        森林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国家发展社会经济的重大自然资源之一。近年来,受滥砍乱伐、环境污染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的森林资源面积逐年锐减,为维持生态环境平衡以及促进人与自然的共同进步与发展,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务必要高度重视森林培育工作。在森林培育的过程中,相应的森林培育技术决定了培育工作的效率与效果,因此,注重对该方面相关技术的优化与完善至关重要。
1概念
        森林不仅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亦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近年来,森林资源日益减少,滥砍乱伐等引发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促使政府相关部门针对保护森林资源采取了一系列的相关措施,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逐步扩大了森林面积,并逐步改善了生态环境。其中,虽然森林培育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让森林资源能够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作用,营造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但仍需要不断加大相应的管理力度,以有效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1.1生态环境建设
        生态环境和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因此必须要提高生态环境建设的水平,采取各种措施促进生态环境的建设。利用现代化的科技和手段促进农林业的发展,减少水土流失,重视对脆弱生态环境的保护。尤其是对森林苗木的种植,从而为促进生态环境的建设奠定基础。
1.2森林培育
        进行森林培育是促进生态建设水平提升的重要手段,而森林培育的主要手段是选择种植地区和苗木进行栽培,之后通过现代化的技术手段监测树木的生长,从而采取科学的措施控制森林种植,更好地实现生态环境的建设。
2生态环境建设所面临的问题
        经济的发展促进着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多,人们的活动范围也在不断加大,尤其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越来越严重。此外,因为人们对森林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造成气候变暖、物种减少和自然灾害频发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尤其是森林资源一旦被破坏就很难恢复。因为森林培育的周期比较长,所以要重视对森林资源的建设,从而不断提升生态环境建设的水平。
2.1水土流失
        因为人类活动的增加和树木植被的破坏,在我国一些地区很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的问题,该问题的出现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生态环境建设。不同地区的地质条件和环境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因而水土流失的影响也是不同的,所以必须重视该问题。
2.2土地荒漠化
        在我国一些地区,尤其是西北地区,其存在土地荒漠化的问题,该问题是生态环境中比较典型的问题。一旦出现土地荒漠化,不仅水资源和土地资源受到影响,同时造成植物的存活率较低。荒漠化面积扩大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并且很容易产生沙尘天气,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
2.3耕地资源降低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农村地区的耕地资源在不断地减少,而生态环境的恶化也使农村耕地资源在减少,对农业的发展造成阻碍。许多农民在发展农业的过程当中也认识到了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


2.4生物多样性减少
        人们对森林资源的破坏和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其减少了全球的绿地面积,尤其是一些人还没有认识到环境保护和自身生存之间的关系,在开发森林资源的过程当中严重破坏了生态建设,也使森林中生物种类在逐渐地减少。
3森林培育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重要意义
3.1防止水土流失,涵养水源
        森林的最大优点是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因为林木有发达的根系,能够保持水土的稳定,避免水土流失。此外,森林中的树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地表径流的流动,从而保证水资源的稳定性[2]。在雨季到来时,雨水很容易冲刷地表,造成泥石流灾害的出现。但是如果在雨季到来时有森林资源的协助,那么雨水的流量能够得到有效控制,从而缓解了大雨对地表的破坏。如果遇到旱季时,地表径流还能够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
3.2防治土地荒漠化
        通过森林培育的方式能够提高森林中的植被覆盖率,对防风固沙和防治土地荒漠化具有重要的作用,森林起到的防风固沙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2个方面:首先,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风力的影响;其次,可以改变风向,如果在一些土地沙漠化比较严重的地区森林资源能够大大降低空气浑浊度,实现空气质量的改善;此外,大规模的植被种植还能提高土壤的肥力,对遏制土地荒漠化也有一定的作用。
3.3防灾减灾,确保农业高产稳产
        据相关研究显示,森林附近的日温差较小,在冬季能够降低寒冷的危害,在夏季能够降低高温的危害。此外,森林通过蒸腾作用能够增加空气的湿度,尤其是在一些平原地区,其能够实现改善农田气候的目的。在农业发展的过程当中,森林资源还能够起到缓解水旱灾害的目的,从而实现农业的稳产和高产。
3.4缓解全球温室效应
        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和工业产业的发展,全球大气二氧化碳的浓度升高,从而引发了温室效应,该问题也是全世界关注的生态环境问题。因此通过森林培育的方式能够大大增加森林覆盖率,从而调解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相关研究显示,我国森林植被在吸收二氧化碳的功能方面明显增强,我国森林资源能够吸收全球5~8的二氧化碳,这说明我国的森林资源建设对世界的生态环境改善具有重要的作用。
3.5保护物种多样性,维护生物多样性
        我国是世界生物物种比较丰富的国家之一,但是由于森林资源的破坏导致许多物种栖息地减少,生存环境受到威胁。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相关工作部门作出大量努力以提高生态环境,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建立了一些自然保护区,尤其是林业系统中建立的自然保护区,为我国的濒危动物和珍惜野生动物提供了栖息地。此外,为了更好地开展生态环境建设,我国还积极地进行濒危物种的繁育工作,在促进濒危物种繁衍生息的同时,也为生态环境的建设提供了帮助。
3.6强化森林经营,形成完善的林业产业链
        从现阶段的森林发展情况来看,我国林业发展的资金投入形式单一,同时发展的形式也比较单一。因此,森林资源的经济效益也比较低,为了更好地促进林业的发展,应改变传统的林业单一发展的模式,拓宽产业链发展。此外,经济环境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从而导致生态经济效益不能实现。为此,应该全面推动林业产业的发展,积极推动森林资源的建设和发展,同时在发展林业的过程中应该给予税收方面的优惠。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只有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才能促进人类的进步,尤其是生态环境的发展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为了改善生态环境,相关的工作部门也做了一系列的努力,通过森林培育养护工作实现对空气的净化、减少水土流失、吸收二氧化碳、促进生物多样性建设等,通过这些方式来建设并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另外,还应该通过人工造林和人工更新林地的方式增加森林资源的面积,从而增加植被的覆盖率,为促进生态环境的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林杰.浅析森林培育在我国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重要性[J].农技服务,2016(6).
[2]尹立新.浅谈森林培育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重要性[J].大科技,2016(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