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当前来讲,合同管理是公司运营发展中最为焦点的课题。近段时间以来,因为合约管理层面的漏洞导致冲突不断,并且还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中国公司已意识到合同法律风险管控的关键性,已从以往纯粹地追逐利益转变成在风险权衡的前提下完成公司的健康发展。基于此,对企业合同管理法律风险识别与防范途径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企业合同;法律风险;识别;预防策略
引言
对法律风险进行控制与管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这项工作不仅仅是企业中法务工作人员的任务,也是企业全体工作人员的任务。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合同贯穿于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始终,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合同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的建立健全,企业对合同管理进行法制化的压力也日益增大,进而产生的法律风险也日益增强。
1企业合同管理法律风险的界定
企业合同是指企业在运营过程中,针对自身的产品服务类型与对应客户签订的具有法律效益的文件,文件内明确定义了双方的合作关系以及在合作关系存续期间,双方需要履行的责任和义务。企业,在合同的拟定、签订、审核、履行以及变更环节都有着严格制度流程,从而确保合同内容合法有效,并最大限度维护企业利益不受损害。合同管理的法律风险是指在合同的存续期间,合同其中一方为了获取利益或保护自身不利已不受损害,而侵害另一方利益的行为是否符合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是判断合理是否具有法律效益的重要依据。合同法律风险种类较多,不同合同条款会引发不同类型的法律风险,但从风险产生原因角度主要可以分为,合同管理风险、合同管理程序风险、合同订立风险以及履行风险五类。
2防范企业法律风险的必要性
企业主要指以营利为目标,从事商品经营活动、或者商品生产活动的法人或非法人组织。在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企业追逐利益最大化的本性决定了企业与风险不可分离。而企业运行过程中各种风险最终均会以法律危机的形式表现出来,如法律关系终止、企业义务增加等。这种情况下,基于企业与法律风险矛盾统一体的关系,通过对企业法律风险进行防范,可以平衡企业与法律风险地位,为企业运营发展提供更加规范、更高水平的服务,保证企业管理运行。同时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的稳定运行,也可以为整个市场经济健康、平稳发展提供保障。
3企业法律风险识别
3.1合约主体资信调研的法制风险
合同签订以前,必须对合约主体资质实施审核,如此可以高效地防止风险。在公司经营阶段,合约两方共担责任,合约两方是不是可以高效运转直观地影响到本公司的生产经营与成本权益能否得到保障。这就必须在订立合约前首先审核供应商的主体资质,尽量解读对方的真实信息,并且必须对公司实施现场审核,在多方斟酌后方可订立合约。必须使用的预防策略是:首先,对供货商进行资信审查,在订立合约前,必须保证对象的主体资质适当,检索对方的行政许可,审核对方公司法人代表与主观机构的授权情况;其次,必须对供货资质完成动态保护与更新。
3.2分包风险
工程项目在建设施工过程中需要用到很多专业技术,须多个专业互相配合才能顺利完成。所以,有些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由承包人把项目分包给专业分包人,由分包人完成部分项目施工。随着工程项目参与主体的增多,导致工程项目风险也随之增多。由于第三方分包商资质各不相同,施工水平参差不齐,工程项目施工周期延长的情况比比皆是。这种情况下,承包方也需就第三方分包商的违约情形对业主或发包方承担连带责任,就比如。项目质量不过关或项目施工周期延长发生时,承包方就需要对分包商的这些违约事项向业主或发包人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3.3合同管理程序风险
合同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且严谨的工作,任何一项工作疏忽会导致合同管理工作出现风险,进而提高企业的合同风险,损害企业利益。我国多数企业缺乏统一的合同管理工作流程以及统一化的管理规定,对企业合同管理人员的工作行为缺乏必要的规制管控。部分企业认识到上述问题,也制定了对应的合同管理工作流程制度,但不同工作内容管理制度间缺乏必要的关联性,程序之间不够紧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较多的漏洞以及风险点。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
4企业合同管理法律风险的控制措施
4.1深化合同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夯实合同管理基础
企业要通过科学高效的培训工具以及系统化的培训体系来强化员工的工作能力、专业素养、风险意识以及责任意识。一是要解决培训对象单一的问题,强化对财务人员、合同承办人员以及其他员工的培训。同时,为了确保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同岗位员工的培训内容也要有所差异。二是要创新合同管理培训的内容,分别从法律法规、政策、行业特点以及企业生产经营的角度对员工进行培训,确保相关节点的员工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合同管理中的法律风险。三是创新合同管理培训的方式,举办不同专题的网络课堂,确保培训工作与时俱进。同时,企业也要进一步强化与其他企业、行业协会之间的沟通,探索举办不同主题的交流讲座,为员工提供全新的经验交流平台以及学习平台。
4.2建立健全合同管理的相关制度
企业要对合同管理的相关制度进行完善,让合同的全部流程能够有法可依、有理可循,通过法律来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要将合同规范化和系统化地进行管理,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改革管理制度,增强合同管理制度的适用性、科学性、合理性。企业要严格把控合同的流程,监督和控制合同的全过程,若其中环节出现偏差也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解决,并且能够未雨绸缪对未来可能出现的纠纷进行防范。合同管理的相关工作人员要跟进合同的每一环节,全权负责合同的全部流程。企业在开展经营活动时,要着重加强合同管理的相关工作。且为了能够更好地落实合同管理的相关工作,可以结合建立管理机制时与现代的管理模式,管理专业的管理人员与法律人员的合作。
4.3实施信息化合同管理制度
信息化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工作的发展趋势,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让企业管理工作有了全新的发展可能,这点在合同管理中也同样如此。完善的信息化合同管理制度,可以让企业合同管理向着现代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企业可以引入目前较为成熟的erp合同信息管理系统,将合同供应商审核准入、合同签订、审批、付款、收货等环节全部在系统中完成,构建以合同作为主线的合同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同时将合同管理信息与企业财务管理信息、企业资源信息等相融合,为合同信息管理提供必要的数据信息基础。时引入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为合同信息化管理创造有利的环境。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市场经济繁荣发展的背景下,企业经营发展的各个阶段所涉及的法律风险也呈现出多元化、繁杂性,因此,企业应立足法律风险管理监控约束,在内部构建更加完善系统的法律风险管理制度。根据阶段企业发展情况,及时、有效识别企业经营发展阶段遇到的法律风险,并制定预先管控对策,以便从根源上防范企业经营管理阶段遇到的法律风险,保障企业平和、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姜向军.浅谈企业合同管理法律风险的识别与控制[J].法制博览,2019(04):194.
[2]夏晓云.论企业合同管理法律风险的识别与控制[J].法制与经济,2019(01):89-90.
[3]史玉雷.企业合同管理中的法律风险及其识别与防范[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9(01):37+46.
[4]陈培培.企业合同管理法律风险的识别与控制[J].纳税,2018,12(32):274.
[5]丁洁.企业合同法律风险管理与控制策略研究[J].时代金融,2018(26):158+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