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工业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近年来,安全生产事故频发,已引起了社会对工业企业安全生产的强烈关注,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基于此,以下是笔者对工业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的要点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工业企业;隐患排查治理;风险分级管控;安全标准化;应急预案;
引言
“安全是最大的效益”这是早已被人们熟知的道理,是多年来人们与大自然作斗争的经验总结,是成千上万的人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宝贵财富。安全管理是工业企业管理的龙头,企业安全状况好坏是企业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工业企业如何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呢,谈一下我对如何做好企业安全工作的一点看法。
1、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奖罚分明。
根据工业企业的实际情况、人力资源规划要求,对公司安全管理人员工作进行合理分工,明确工作职责,因为都管等于都不管,只有明确各自职责,才能使大家发挥各自长处、各尽职能的做好安全管理工作,为公司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要综合运用精神的、物质的、纪律的等手段激励职工自觉遵章守纪。对安全工作搞得好的部门、车间和个人大张旗鼓地进行表彰,对安全工作开展不得力部门或车间以及违章违纪者给予批评和处罚,形成人人讲安全的良好氛围,从而达到安全生产目的。
2、建立健全各项安全规章管理制度。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安全规章管理制度是安全生产的前提和保障,因此这不仅是《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也是我们做好安全工作的必修课。应当说企业相关安全管理制度前期都会有,但是有个别企业是为应付政府机关检查等原因突击制定或直接引用其他企业的,这样难免有一些制度还需要根据公司实际情况来进行完善和修订。随着安全生产形势的不断变化和发展,相应的安全法律法规必然要进行颁布和更新,更新伴随法律法规的更新,企业缺少的安全管理制度也要进行补充。
3、坚持做好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分级管控以及安全标准化。
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发布的《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要求企业应尽快建立健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工作制度和规范,完善技术工程支撑、智能化管控、第三方专业化服务的保障措施。企业如果实现安全风险自辨自控、隐患自查自治和企业责任落实,再加上政府部门的有效监管和社会的有序参与,就能提升安全生产整体预控能力,夯实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坚强基础。因此,做好隐患排渣治理和风险管控两个体系不但是法律法规的要求,也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基石。
根据国务院2010年23号文、2011年4号文和11号文等规定,企业必须进行安全标准化建设。企业应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人、机、物、环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并持续改进,不断加强企业的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
企业应根据企业的生产实际情况做好危险源辨识工作,切实做好隐患排渣治理和风险管控两个体系,将两个体系与安全标准化建设有机结合,不走形式、过场,坚持做好日常安全检查、专项安全检查等隐患排查措施,对于发现的安全隐患,能立即整改的要立即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要马上采取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这样才能真正做好安全生产。
4、做好应急预案编制、修订、培训以及演练。
作为工业企业,尤其冶炼、化工等高危行业,存在熔炼炉、反应釜、起重机、叉车、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较多危险源。事实证明:制定科学适用的应急预案并定期演练,能够在万一出现事故、灾害时减少损失、确保安全。在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中,有一所学校没有一个师生伤亡,因为此前几年中该学校楼房在排查中被认定为危房,所以该校长每年组织财力对楼房进行加固并且制定了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全校师生进行应急疏散演练;在发生大地震时,全校师生迅速、有序的逃离了楼房,没有任何伤亡。
所以企业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组织编制火灾、起重、触电、机械伤害、有限空间事故等应急预案,组织企业全员培训学习、深刻体会,并在后期的工作中不断完善、修订;利用生产间隙组织应急演练,甚至引伸到反事故演习,从而提高员工的事故应对水平。
5、加强特种设备管理以及特种作业人员管理。
工业企业中生产设备设施复杂,一般会有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厂内机动车辆等特种设备,一旦失控发生生产安全事故,会伴随火灾、爆炸、中毒、坍塌、设备设施损坏、人员伤害等严重后果,因此,企业对特种设备和特种作业人员的管理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应通过日常检查、专项检查等形式,及时发现存在隐患并通知设备部门及时进行整改;还要经常性的对设备点检表、交接班记录等原始文件检查,发现存在隐患;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定期做好检测检验。同时,在保证所有特殊工种操作人员持证上岗、证件按期复审前提下,还应定期组织特殊工种操作人员定期进行安全培训。
6、做好现场管理和相关方管理。
“规范和细节决定成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设备和现场空间,对于存在的风险和各种隐患,我们只能通过加强现场管理来改善。企业可以深入推广“6S\TPM\OHS体系”等管理理念,从而做好现场物品的定置定位管理、生产现场做好清洁、清扫,通过企业安全文化的推广不断提高员工的素质,从而达到生产现场管理的良性循环,最终达到安全无事故生产;制定相关方的安全管理规定,进厂承包商必须与企业签订安全管理协议,接受企业的安全培训(短期)和安全监督管理,严格按照有关规章、规定进行文明施工。
7、加大安全教育和培训力度。
安全教育和培训是事故预防的有力措施,我认为目前大多数企业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力度还很不够,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很重要,不能走过场。要让员工一进公司就感受到浓烈的安全文化氛围,感受到安全对自身、他人和公司的重要性。此外,应该不定期的进行安全教育讲座,把一些常用的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安全知识传授给他们,由于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容易被接受,效果好;其次,从提高员工自我保护意识着手,人都有求生的本能,安全归根到底,就是每个员工不要受到伤害。要让员工明白,安全工作的目的就是要保护每个员工身心健康,因为事关自身利益,员工容易理解和接受,也就能够达到提高安全意识的目的;最后,以身边耳熟能详或社会上影响巨大的生产安全事故案例为教材,要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和过程,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如何防范,举一反三,一定要把安全生产事故带来的危害讲出来,一定要让员工心灵受到震撼,最终达到一个目的,把员工“要我安全”观念转变为“我要安全”。
8、深入做好员工的职业健康管理和防护。
职业健康管理是企业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企业科学、规范和有效的管理活动,预防事故的发生和控制职业危害。企业要制定职业病防治的各项制度,建立职工职业健康档案,定期职业病危害场所进行检测和申报以及职业健康体检从而保证员工的职业健康;安全防护用品是职业健康和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企业必须按时足量为员工配备防护器材和劳动防护用品,安全员要现场监督员工正确佩戴。
9、做好生产安全事故管理。
俗话说“亡羊补牢、犹未晚矣”,生产安全事故管理也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一旦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必须分析事故原因、汲取事故教训,制定具体防范措施以防范类似事故的重复发生。因此,必须坚持事故的四不放过原则,其具体内容是:一是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二是事故责任人未受到处理不放过,三是事故责任人和周围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四是事故没有落实、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不放过。要按照“四不放过”原则认真做好事故分析、处理、教育和整改,最终要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使大家受到教育,避免今后事故的发生。
结束语
总而言之,安全的工作环境可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充分的保障,大大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质量,保障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在确保企业安全生产的前提下,企业应积极制定科学有效的措施,通过标准化、规范化的安全管理以确保企业的生产安全,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刘恩郑2010年《如何做好玛努尔安全工作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