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现代科技在城市建设上的逐渐普及和应用,现代城市的建设越来越体现出智能化和自动化的趋势,它涵盖了医疗、交通、工业、环保、社会安全等各个方面,相关社会研究学者将未来全方位升级的城市命名为“智慧城市”。随着智慧城市的理念提出以后,它成为了当下很多国家的城市建设发展的新目标,本文主要探讨的就是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及其协同城乡规划。
关键词: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城乡规划
引言
2016年12月,国务院印发了《“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行动等12项工程被列入优先行动工程,涉及推进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建设试点等内容。在国内,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在地理信息数据获取、处理、分发服务等关键技术领域不断取得重要突破,同时也带来了挑战。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与城乡规划的协同研究符合城乡规划的发展趋势,同时也开拓出一条新的学科协同研究路径。
1智慧城市的概述
“智慧城市”是基于2008年提出的“智慧地球”之后立即发展出来的新概念,它的理论是:基于城市是当下社会发展建设的重点,是现代科学技术应用的前沿场地,优先打造智慧城市是实现最终智慧地球的重要途径。
从数据层面来看,城市的智慧主要体现在基于处理数据的智能能力,在实现自动化的建设后,给予中央数据处理系统更加智能和高级的逻辑判断,让中央计算机能够处理更多复杂的情况,从而逐渐提升其智能性,最终接近人工智能的高标准。所以,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以数据平台为核心的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智能传感、通信、遥感、卫星定位、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将会成为首批智能化的对象,进而以上述领域为建设核心,带动其他行业包括城市建设和发展管理的各个领域。就目前我国现代城市建设的成效来看,在数据信息的初步智能化上已经初见成效,我国在城市化的建设中,正在积极向智慧城市的建设方向迈进。
2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
所谓时空信息,是指人类在认识上从地球表面的二维拓展到地下、海底、大气层、外太空各个圈层后,为了显示各个圈层的数据之间的关系,进而以现实三维模型构建的三维数据库,在加入时间概念后,三维数据还能以变化的形式反映数据各个时间点的数据情况,这就是所谓的时空数据。和普通的二维数据相比,时空数据不仅反映了地球空间环境的本质,还在细节上反映出相关空间物体的数量、形状、纹理、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彼此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变化规律,在数据形式上以数字、文本、图形和图像的方式进行呈现,它具有数据量庞大、非线性以及时变等特征。为了详细客观地通过时空数据反映世界变化,就必须保证时空数据具备多源、海量、更新快速的综合特点。如今,时空数据云平台已经被应用于越来越多的领域,而作为城市建设,它也具有独特的优势。
(1)云支撑环境
运行支撑层是整个省级时空信息云平台的载体,包括网络系统、服务器集群系统、存储备份系统等物理环境及机房环境等。通过构建具有云计算特征的运行环境及分布式云存储环境,支撑GIS服务在云环境下的部署与发布。
(2)时空大数据
时空信息数据具有大数据的全部特征,是一种面向特定领域的大数据集合。时空大数据包括基础时空数据、公共专题数据、互联网在线抓取数据,及其驱动的数据引擎和多节点分布式大数据管理系统,支持多源异构的时空大数据汇聚、管理、分析。
(3)云平台
云计算技术将大量的服务器构建为具有统一逻辑架构的云,提供计算和存储资源,以便进行高效安全的数据存储和计算资源分配。根据不同类型、不同需求的用户,提供不同种类的时空信息服务、智能服务,支持对时空信息数据、服务资源的检索、调用,实现时空信息的协同利用。
(4)智慧应用
智慧应用即时空信息应用体系,依托时空大数据中心和云平台,全面支撑各行各业智慧应用的需求,包括自然资源管理、智慧党建、智慧交通、智慧水利等行业应用。
3基于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城乡规划
3.1智慧多方面合作体系
现在我国处于大数据时期,城乡规划工作,也会利用大数据技术。所以要想在规划工作中,充分使用相关的技术,就要确保每个部门都加入到城乡规划工作,不同的部门负责不同的工作,承担不同的责任,建立一个共同发展的体制。在这个过程中,政府要做好指引领的工作,同时,其他的每个部门,都要互相监视,一旦出现政府管理不对的情况出现,就可以使用网络进行快速反应,这样可以给政府的工作带来合适的建议,以此保障互相合作的体制的实施。
3.2城乡规划思路创新
(1)城乡边界分析。以大数据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城乡规划数据空间尺度的扩大,由以往局限于城市内部研究逐渐扩展至城市边界与城镇等级体系研究层面,为城市增长边界统计、城市功能分区等提供了重要工具。
(2)城市肌理计算。城市肌理涵盖了城市、自然环境与人所构成整体的空间特质与文化特征,传统城市肌理分析方式带有一定的主观性,而引入大数据技术能够显著提高城市肌理的客观性,进一步深化对城市肌理与居民间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
(3)居民群体活动特征分析。基于大数据技术对以往时空分析对象、方法进行创新,选取时空中活动的个体、个体在时空中停留的驻点、群体活动特征等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用于判断居民群体活动特征与城乡活动规律,为城乡规划设计的调整与城市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参考。
(4)居民情感态度分析。智慧城市建设应实现硬件基础、便捷通信条件与社会设施的系统整合,通过选取居民原创内容作为城市规划研究数据,针对个体情感态度进行分析,有助于更好地加强对城市中个体行为研究的准确性,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参考意见。
3.3基于时空分析空间规划研究
城乡规划的主要工作,就是空间规划,因为在日常的规划工作时,接触的信息内容很多,进行的相关工作也比较难,所以就要在第一步进行合理规划,这样就能加快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实现更好发展。在规划中,要合理运用智慧城市技术,实现科学有效的结合,达到城乡规划的要求,在这个前提下,开展合适的空间规划,使我国城乡规划速度更快。比如,在设计城市主题时,要先明确该城市的实际特点,以这为前提,来确立合适的发展目标。在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可以更好运用智慧城市技术,规划以后城市发展需要的土地面积,对相关资源进行合理的规划,保障资源可以实现相应的划分。同时,还要保证数据的实际性,做好对网络数据的归纳,在进行城市空间规划中,使用这样的方案,可以保障更好利用智慧城市技术。
3.4基于云计算和云服务的规划管理研究
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是一个基于云计算和云服务技术的平台,其不仅能提供快速灵活的基于地上与地下、二维与三维、历史与现状的时空信息云计算服务,还能与智慧城市支撑体系中其他信息云(比如经济云、人口云等)协同服务,为规划管理中的日常管理和决策分析提供强大的云计算和云服务技术支撑。城市空间分布格局、城市景观格局、产业布局、土地开发与利用、交通网络和地下管网是城乡规划管理的重要内容,这些内容又以城市地理要素对象为管理单元集成于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
4结束语
智慧城市的构建离不开大数据的支持与创新应用,因此务必基于大数据推动城乡规划理念与方法的创新,通过数据挖掘、数据分析与综合应用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推动城市管理模式的创新与产业结构的升级,依靠资源合理配置促进城乡经济发展、优化居民生活体验,更好地达成智慧城市建设目标。
参考文献
[1] 马照亭.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的问题思考[J].测绘科学,2019(06)
[2] 胡珏.大数据在智慧城市城乡规划中的应用成果分析[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18(12)
[3] 耿晴.面向时空信息数据的大数据平台设计[J].地理空间信息,2017(10)
[4] 张冰.大数据时代的城乡规划与智慧城市研究[J].数字通信世界,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