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生态修复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陈伟

发表时间:2020/5/11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6期   作者:陈伟
[导读]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生态建设是现阶段关注的焦点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生态建设是现阶段关注的焦点。目前,水土流失已经十分严重,为了有效开展水土保持建设,需要利用现代化的生态修复技术。本文对生态修复的具体含义及其作用展开了深入分析,阐述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应用生态修复技术的价值,从而提出具体有效的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以及为生态修复更好地应用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修复;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引言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态环境建设出现了很多问题和不足,特别是水土流失问题较为严重,已成为阻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与进步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当前最为严峻的问题。此外,水土流失问题会致使土壤肥力出现下降现象,其水层也会变薄,给人们日常生活造成很大影响,所以我们需要完善水土保持生态长效建设管理机制。
        1生态修复概述
        1.1生态修复
        生态修复,指的是充分利用各种生物学、工程学方法,通过改进或隔离影响生态系统发展的各方面因素,并为其优化内部及其与外界之间的交流过程,来实现生态上的尽快恢复或是发展到更高级的水平。从根本上来说,生态修复仍然是自我修复的过程,在某些方面,尽可能减轻人为因素的干扰,令其通过自身的调节来实现生态功能上的修复。
        1.2水土保持生态修复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指在发生了水土流失的地区通过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帮助大自然最大程度的发挥自身的恢复功能,从而实现水土流失的有效治理、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在这一模式下,能最大可能的激发自然生态环境的自我调节能力。因此,我们应尽量不要对自然系统施加压力,应更多的通过自然界的自愈功能来完成整个系统的修复,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是一种全新的环境保护理念,也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措施。
        2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的危害性
        当生态环境出现水土流失现象时,遭到破坏程度最大的就是水资源和土资源。水土流失会改变土壤的性质和肥力,破坏土地的完整度,使地面变得沟壑纵横,因此土地涵养水源的能力也会下降,导致农产品无法从土地中吸取充足的养分和水分,不利于作物增长。土壤资源的功能逐渐减退,也会使水资源也出现减少的现象,对人类的日常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土壤沙化让植被难以生存,也难以留住水源,导致地表的水流逐渐增加,但是地下水资源一直减少,打破了水资源的平衡性,既影响了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同时也对粮食的生长造成了严重影响。水土流失也会破坏整体的生态环境,不仅是农业,畜牧业也会因土地沙化难以提供给大量牲畜充足的食物,导致畜牧业经济发展减退。水土流失还会增加自然灾害的出现概率,给人民的生活以及农业作业都带来严重的灾难。
        3促进生态修复与水土保持建设的有效手段
        3.1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创设创新机制
        要想能够加快生态修复与水土保持建设的速度和质量,必然需要政府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以及政策支持。首先,政府相关部门要制定完善的管理机制,包括生态修复工程的设计方案审核、生态修复建设时对水土资源的监测、生态工程竣工时的验收过程以及工程建设完毕后所带来的生态效益。对生态修复以及水土保持工程建设进行全面的管理,力求能将生态效益放到最大化。其次,将生态修复与经济发展融合到一起,这样才能得到当地居民的支持,方便生态修复和水土保持工程的建设,切实的做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共同提升的工程建设目的。
        3.2坚持生态自我修复与人工辅佐修复相结合
        在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时,应该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针对不同地区水土流失现状采取与之相应的治理策略,以减少成本投入,保证水土保持工作的实效性。

比较常用的做法是植树造林,利用植物根系强大的固定土壤和涵养水源的能力,防止水土流失的加剧,还可以缓慢修复生态系统,为生物创建良好的栖息和繁衍环境,对于绿色植物的生长也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是生态修复建设的一个有效举措。
        3.3运用先进科技手段
        先进科学技术在水土保持工作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必然性,能够显著提高实际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促进水土保持工作的不断改良和优化。相关主管部门应该引入先进监测技术,打造完善的监测系统,以便对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建设具体成效加以实时监测,了解当前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并加以弥补,将资金和资源进行科学配置与合理使用,可以加快生态环境修复速度,相比于生态自我修复能够更为快速地取得成效。
        3.4加强宣传,提升群众的生态保护意识
        虽然经过近些年的发展,人们对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重视,但对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还缺乏足够的认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宣传与教育,使得广大群众能够真心接受生态修复的理念,意识到生态修复工作的重要意义,是实现经济社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选择,不断提高人们参与生态保护的积极性,为实现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而付出更多的努力。
        3.5建立完善的水土保持工作制度
        建立最为完善的水土保持措施制度,需要从水土流失问题原因调查方面开始,有关部门需要建立监测或是响应管理机制,并全方位了解所在区域水土流失的具体情况,并对其行政区域之内的有关地质要进行具体调查和分析,并整理资料,完善资料内容,对水土流失现状进行实际的监测。但是有关部门需要依照该区域水土流失问题的具体情况及特点,制定应对措施,重点关注该区域,不但需要做好治理和保护工作,还应监督其整个实施的具体过程,做好后期的规划发展策略。此外还应不断完善现有水土保持控制管理制度,还应改善工作流程,进行责任分工,做好有关监督管理工作制度和完善配套法律法规。
        3.6重视生态环境修复的基本流程
        对生态环境系统进行修复过程中,首先,我们需要对整个流程进行相应的考察和诊断,并了解该区域有关法规和人文环境,以及自然和地理地形等条件,对整个生态环境进行分析,依照修复标准确定方案。其次,我们要确定生态环境系统各个功能模块,依照其修复方案我们可以进行综合性的修复措施。最后,我们要利用所反馈到的修复工作的优缺点,有效地对其整个流程进行预防和控制,为有关生态环境修复建设工作提供相应的指导。
        4生态修复与水土保持建设的发展趋势
        基于国家对生态文明社会的建设政策,以及面对全球水土资源短缺的状况,通过生态修复改变水土流失是必要的,未来生态修复与水土保持技术的研发势必会成为农业的重要研究热点,同时技术研发也会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我国的经济实力以及科技研发实力已经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在生态修复技术的创新上势必要结合我国的经济状况以及生态实际状况来研发,保证技术与环境的适配性。为了能够提高技术研发效率,未来国家会继续加大对研发人才的培养,从小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观念,将生态意识的培养作为教学重点之一。
        结语
        保护生态环境最重要的工作原则为和谐和统一,只有保证水土保持与生态优化工作的和谐性和统一性,才能真正高效的完成生态修复,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推动社会的向好发展。在目前的生态恢复建设工作中,仍然存在多种问题,例如水土保持技术不完善、生态建设管理工作不严谨等。
参考文献
[1]杨健,王炳华,苏建铭.生态修复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分析.南方农业,2019(15).
[2]李力.简论生态修复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吉林农业,2019(17).
[3]董碧阳.生态修复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优化作用.农业科技与信息,2019(16).
[4]林德生,党晨席,郭睿,等.生态修复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优化作用探究.环境与发展,2019(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