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做好施工技术的落实以及现场管理工作能够优化工程施工水平。基于此,本文详细阐述了混凝土浇筑、抹灰、钢筋结构、砌体这几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并通过完善配套制度、提升施工者专业水平、强化质量控制、优化材料管理这几项措施来落实现场施工管理工作,强化工程建设效果。
关键词: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砌体施工
引言:建筑工程施工是指建筑物本身的建设以及配套设施的安装施工,是满足人们生产、居住、学习等方面空间需求的重要途径。为了进一步优化群众的生活环境,工作者应当深入研究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现场施工管理,并采取有效措施,优化工程建设质量,优化建筑工程的使用性能。
一、建筑工程施工技术
(一)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
混凝土浇筑作为建筑施工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建筑主体结构的基础施工环节,施工者应当灵活运用混凝土浇筑技术,保障主体结构的施工质量。在混凝土施工中,施工者需要先对运输到位的混凝土进行坍落度检测,确认其符合施工标准后才能投入使用。在浇筑过程中,施工者要进行振捣操作,使混凝土能够均匀地进入到模板中。一般来说,施工者需要秉承按快插慢拔振动棒应用原则,当混凝土存在分层时,将振动棒插入混凝土内50mm,使混凝土能够顺利结合,强化主体结构的刚度。在浇筑完成之后,施工者需要将混凝土构件养护7天以上,若在浇筑过程中掺入了外加剂,则要养护14天。此外,针对于冬季施工,施工者还要采取保温措施,将草席等保暖层覆盖到混凝土中,提高养护工作效果。
(二)抹灰施工技术
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中,抹灰施工环节需要在主体验收合格后进行,并遵循先上后下、先湿后干的作业原则来逐步落实,优化建筑工程的施工效果。在抹灰施工技术方面,对于空心砌块内墙面,施工者需要在抹灰前一天将墙面浇透水,然后才能够开始抹灰,以免出现抹灰面的裂缝、空鼓、脱落等问题。在此过程中,施工者要找准垂直和平整,然后采用1:3的水泥砂浆将灰饼做成2cm见方的形状,之后以1.2~1.5m的间距进行冲筋处理,同时还要在阳角处用1:2的水泥砂做出护角。待冲守筋完成2h之后,施工者就可以进行底层、中层的抹灰。而针对混凝土墙面,施工者则要先进行凿毛、浇水、刷腻子胶素水泥操作,然后才能进行抹灰,并将抹灰厚度保持在13mm以内。
(三)钢筋结构施工技术
在建筑工程中,钢筋结构是支撑梁板柱以及混凝土结构的主要框架,能够提高建筑构件的抗应力能力,强化建筑的抗震能力以及整体结构的稳定性。为此,施工者应当做好钢筋的选材、安放、连接等施工环节,使施工技术得以有效落实。在此过程中,施工者应当根据当地建筑的抗震设防等级,来合理控制箍筋弯曲钩,提高混凝土构件内部配筋结构的可靠性。以北京为例,当地地震设防等级为8级,所以梁柱箍筋弯钩为135度,弯钩平直部分长度为10d以上。为了深入优化钢筋结构的稳定性,施工者需要正确运用机械、绑扎、套管、焊接这四种钢筋连接方式,优化钢筋接点的牢固性,同时要注意将连接点设置在远离承重需求较大的结构部位。此外,施工者要注意,直径大于28厘米的承压钢筋与直径大于25厘米的承拉钢筋应采用机械、焊接方式,不能采用绑扎方式连接,以免影响钢筋连接的牢固性。
(四)砌体施工技术
现阶段,我国建筑结构主要以框剪形式为主,即框架结构与剪力墙同时作为承重主体,而除去梁板柱以及部分剪力墙部分以外,为了明确划分建筑内部空间,协助框架、剪力墙结构承重,设计者通常会在建筑内部设置空心砌块填充墙,因此砌体施工作为重要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环节,施工者优化施工技术的落实,优化建筑内部结构。在砌体施工中,施工者应当严格按照现行的规定和要求,配置砌筑用水泥砂浆。如果需要留墙洞施工者就需要根据留洞的尺寸来设置内部的钢筋,避免洞口影响建筑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通常来说,若洞口在300m以上,施工者需要在洞口上部设置2根直径6mm的钢筋,并构建一个预制过梁,若洞口宽度在300mm以下,施工者则只要在上部设置2根直径6mm的钢筋即可。
二、现场施工管理
(一)完善配套制度
现场施工管理工作的落实离不开配套制度的支持,因此,管理者应当制定一套完善的配套制度,提高施工者对工作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使各项施工操作得以有条不紊地进行。在配套制度构建上,管理者需要根据各项施工工艺流程,明确、精细地梳理出其中的操作顺序和要求,并编制详细、全面的施工操作标准和细则,然后在此基础上,制定现场施工管理制度,规范化施工人员的建设操作,降低操作失误的发生几率,增强施工质量。在日常监督管理方面,管理者还要构建一系列检查管理制度,通过抽查、定期检查等方式,在明确划分权责的基础上,将检查评估结果,计入到施工者的个人绩效中,帮助其树立责任意识,提高各项施工工艺的落实效果。此外,管理者还可以制定外界工艺引入制度,规范化新技术的推广和落实,提升现场施工水平。
(二)提升施工者专业水平
鉴于当前人力资源市场供需矛盾的现状,部分施工方放松了招聘考核标准,导致施工团队内部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一些施工人员不能准确地理解管理者传达的信息,降低了现场管理工作的水平,因此,施工方应当加强施工团队建设,保障各项管理工作得以顺利的落实。在团队建设方面,施工方可以给予稍高的待遇水平,适当提高招聘标准,以便于吸引优质的人才,提升团队整体专业水平。在岗职工方面,施工方需要做好培训工作,强化其责任意识、安全意识,丰富其专业知识,使其能够更好地配合管理人员工作,提高现场管理效果。此外,施工方还可以根据培训内容,设置绩效考核环节,增强施工者的自我提升意识,推动施工团队整体专业水平的可持续优化发展,保障管理工作的落实质量[1]。
(三)强化质量控制工作
在现场管理中,质量控制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工程建设质量,因此,施工方应当做好质量管理工作,使工程建设工作得以顺利达到预期效果。在质量控制工作中,施工方要把控好材料采购工作,尽量选择资质高、口碑好、规模大的建材供应商,保证材料的质量,同时,合理规划工期,避免后期为了准时交付工程,而盲目赶工影响施工效果。此外,在开工前,施工方还要与设计人员进行充分的技术交底,并及时发现和上报设计中的不合理部分,以免频发的设计变更影响施工质量。在建设方层面上,负责人应当做好招投标预算工作,不能一味缩减建设成本,应当合理制定标底价格,为后续的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2]。
(四)加大材料管理力度
在现场管理工作中,做好材料管理能够有效节约施工成本,提高施工质量,有助于现场施工管理的发展。在材料管理中,施工方需要全面掌握材料供应市场的运行状态,并准确抓住材料市场价格的变化规律,选取合适的时机进行材料采购,之后,施工方还要做好建材验收工作,保障建材的性价比,优化工程建设效果。待建材入场时,施工方要根据建材的用途,结合施工组织平面图,合理规划建材的存放位置,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建材的二次搬运,造成材料的破损,影响现场施工管理效果。此外,施工方还要设置专门的岗位,来管理材料的取用、统计,最大程度地降低施工应用建材的不必要浪费,优化现场管理水平[3]。
结论:有效实现建筑施工技术,提升施工管理水平有助于工程建设工作的发展。在工程建设中,工作者通过把控好各项施工技术的落实,能够使工程任务得以顺利完成,提高施工效率和效果,同时,加大现场管理工作力度,可以降低工程成本、优化建筑质量,从而为建筑产业的发展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杨伟.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现场施工管理[J].中外企业家,2020(10):129.
[2]韦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现状及控制措施[J].科技风,2020(08):134.
[3]莫振忠.做好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探讨[J].建材与装饰,2020(08):15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