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工程项目管理核心要素优化策略.

发表时间:2020/5/11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6期   作者:时继明
[导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我国的水泥企业正逐渐与国际接轨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我国的水泥企业正逐渐与国际接轨,大量外资产品和服务的不断涌入,给我国水泥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而水泥工程管理流程直接关系到项目的质量和进度的目标落地,是项目管理的核心要素。本文对水泥工程项目管理优化策略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水泥工程;项目管理;质量管理
        建筑行业市场发展中,企业之间的竞争愈加激烈,尤其是企业的业务量不断增加,企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一定程度上致使工程复杂化。水泥工程项目管理工作是否可以全面落实到实处,从采购、设计、施工和验收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对于工程质量和效益具有积极意义。
        一、水泥工程管理流程的内涵
        1.优化工程设计。在水泥工程项目管理中,工程设计是一个重要环节,主要是明确管理目标基础上,整合工程相关图纸和策划文件,前期设计是否合理对于工程造价和工程质量影响较大。这就要求工程设计人员结合自身专业知识和经验,有计划的将工程资源、技术、环境和经济整合在一起,为后续的施工活动开展奠定基础。工程设计决定了工程规模和方案,有助于协调工程经济和技术条件关系。
        2.施工管理。在工程施工管理阶段,管理效率高低对于工程整体质量和效益影响较大,加强工程施工阶段管理工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成本控制角度,保证工程质量和工期得到有效控制前提下,整合企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保证工程各项费用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施工管理严格遵循计划要求执行,保证施工成本控制合理性。(2)工程进度管理,结合工程计划进程和工程实际进度进行跟踪对比,寻求合理有效手段,有计划挖掘潜在差异,在把握差异原因基础上动态调整。改善工程进度管理,有助于施工各项指标有效控制,协调施工质量和进度环节有序展开,提升施工质量。故此,应该加强工程进度管理,确保施工活动有序进行。
        3.竣工验收。在工程竣工验收阶段的工程管理,主要是结合工程质量验收标准来检验施工活动完成情况,建筑规划、消防设施和档案检验均属于施工竣工验收范围,需要保证施工流程合理。组织多名技术人员对工程各个环节注意检查,发现不足后通知施工单位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整改,保证施工质量符合标准;施工现场清理工作全面监管,将临时设备和材料拆除后及时回收;整理好技术文件,设计变更后归档;工程使用移交,各个环节得到全面控制。
        二、工程项目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结合工程条款内容和质量标准,选择合理的监管方式,实现工程施工质量全面控制。而设计合理性、材料质量和施工方案的选择对于工程质量影响较大,需要预测和分析潜在的影响因素,进一步强化质量管理力度,形成完整质量保障体系。
        1.提高质量意识,加强质量教育。提高所有参加项目的全体成员(包括分包单位和协作单位)的质量意识,特别是项目领导班子成员的质量意识,把项目质量优劣作为考核项目的重要内容来对待。
        2.建立质量责任制,明确项目领导职责。质量责任制是要明确企业中每个人在质量工作中具体的责任和权力。项目经理是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对保证工程质量起决定性作用。
        3.确定项目质量目标。进行质量控制设计在项目管理中,对整个项目,各单项工程、单位工程、分部工程乃至分项工程,都制定出明确的质量目标。质量控制设计是实现质量目标的具体技术措施,要明确规定各单位工程、分项工程、分部工程的质量要求和保证质量的措施通过质量控制设计,把参加这个项目的全体员工有效地组织起来,把实现质量目标作为每个员工完成本职工作所应达到的目标。


        4.贯彻国家法规,实现目标管理,认真贯彻国家和上级有关质量管理工作的方针政策,贯彻国家和上级颁发的技术标准、规范、规程和质量管理制度,并结合本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拟定管理细则和工艺标准认真组织实施,同时要运用质量管理的思想和方法,实行方针目标的管理,确定项目的质量管理目标。
        5.控制分包质量。做好项目质量检查项目总承包单位有责任监督和帮助各分包单位搞好工程质量,在选择分包单位时必须对该单位的技术能力和施工质量进行调查了解。
        三、水泥工程管理流程优化的发展策略
        1.进一步明确工程管理任务和角色分工。基于价值工程导向的工作方法制定、技术运用和专业成果交流可以推动资源整合;有利于集团长期经营发展需要,有利于子公司经营管理做到规范、高效。主管部门要研究工程管理发展方向,做好技术支持、平台建设和经验共享;推动资源整合,组织监控项目部流程标准建设和质量提升措施的落实;目标分解和压力传递,明确各项目部具体管理工作内容。项目部具体负责建立并落实各项技术标准和流程,进行资源整合,组织落实项目高质量快速开发,主要是具体项目的实施,起到执行以及人员培养、组织建设的作用。
        2.整合资源。资源整合的成功程度是企业决胜市场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行业中优秀标杆企业进行战略合作资源整合已是大趋势。主管部门要建立完善的供应商评价、管理、沟通机制等;再进行分包、监理等重要分项的战略合作,由下至上推动集团内的资源整合,建立管理制度和信息平台,以达到固化优质合作资源的目的。
        3.建立统一的工程技术标准。标准是管理过程中的原则和准则,是促使不同行为主体达成一致的规范,可以有效缩小产品建设中的质量差异。因此,需要编制标准目录清单,制定和分解各项技术标准编制的实施目标和计划;组织和推动项目管理部编制和建立招标文件技术标书库;建立工程质量目标的后评估制度和工程质量缺陷反馈预防机制等。
        4.提升专业人员岗位能力。以组织架构、流程、岗位设置等激励机制和快速发展为战略路径,通过对资源整合和人员能力提升达到效率目标;注重绩效考核,工程人员的管理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差异性较大,要逐步完善专业人员的能力模型和职业发展规划管理体系,加强对行业标杆、行业发展经验规律的研究,解决专业人员能力差异问题,完善内、外部培训和交流体系,加强案例、经验共享;配合人力资源部建立专业技术体系的岗位能力模型和评价体系,促进个人职业发展规划。
        5.建立沟通反馈机制。建立双向反馈机制,促进项目部完善信息平台建设(技术信息、管理信息);建立总部职能与项目部职能的季度管理沟通反馈机制,以保障快速有效地解决问题,加快经验共享。项目部应建立供应商信息平台和项目工程管理信息平台,形成日常反馈机制;建立集团与项目部的季度管理沟通反馈机制;各项目部建立质量缺陷反馈和预防机制。
        6.有效管理采购,推动资源整合。推动项目部开展工程管理类供应商的战略合作,主要是总包、监理的战略合作推进,推动各项目部编制完善战略采购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组织沟通、调研集团、区域、项目的三级采购平台采购内容的合理划分。
        7.重视专业培训、专业成果交流。根据项目部需求情况组织行业交流和外部专家专项培训;加强内部案例和经验共享。专项技术服务支持,包括工程、设计和成本三大专业配合过程中碰到的共性问题的工作协调。
        综上所述,水泥工程项目管理中,需要明确工程管理目标和范围,转变管理理念,优化施工方案,实现水泥工程各个环节全面监控,协调优化施工质量、施工安全、施工成本和施工进度核心要素,推动水泥工程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建.ERP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理念[J].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8,18(1):18-20.
        [2]任瑞.水泥项目建设管理实践[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8,14(5):240-24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