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施工机械探究黄泽泓

发表时间:2020/5/11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6期   作者:黄泽泓1 刘业飞2 路超3 魏奥杰4
[导读] 轨道交通是一项具有多学科、综合性、接口复杂的工程项目,作为城市的百年工程
        摘要:轨道交通是一项具有多学科、综合性、接口复杂的工程项目,作为城市的百年工程,对城市外围组团发展和城市内部总体规划的推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轨道交通的线路选线工作是地铁设计的“龙头”,具有牵涉面广、复杂性强、劳动强度大、责任重大等特点,应做到宏观控制,微观分析,分层规划,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概述了我国轨道交通建设情况,针对设计要点,从多个角度对轨道交通的设计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轨道交通;线路;设计;要点

        引言:作为城市公共客运体系的骨干和城市最大规模的基础设施项目,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不但决定了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水平和方向,而且对城市经济、城市结构和规划发展方向均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由于我国绝大多数城市处于一种超常规发展阶段,城市总体规划滞后,交通规划、轨道交通的路网规划处于一种不稳定状态、滞后或空白状态。

1 建设现状

        综观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史,从1965年北京地铁一期工程开工,到目前全国多个城市多条线的同步建设,风雨近四十年,已开通城市轨道交通的有北京、上海、天津、广州、长春、大连十九座城市87条线,线路总长共计约2539公里(含现代有轨电车),除北京地铁一号线和环线近40公里外,其余都是九十年代后修建的。进入新世纪以来,发展态势更为迅猛,全国48个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中已有30多座城市开展了城市轨道交通的前期工作,截至2014年末,全国城市轨交运营里程将超过3100公里,提前一年实现“十二五”规划的3000公里运营里程目标。预计2015年全国将有40个城市建设轨道交通,总在建里程近4000公里。

2 设计注意事项

        2.1重视基础资料的收集和分析,主要包括沿线地块规划、道路红线、管线(尤其是等级高、埋深深、影响大的电力隧道等)、文物及相关保护要求、其他控制性建构筑物等。

        2.2深入现场、多做方案并进行综合比选,积极与规划协调,并尽量取得其书面意见,稳定线路平、纵断面。

2.3根据配线设置原则,结合车站具体实施条件,优化全线配线布置方案。

2.4征求规划部门意见,全路网场、段统一选址,落实用地情况,稳定线路起终点。

2.5加强与规划、市政等政府职能部门以及业主的联系和协调,主动争取其指导、帮助和支持。

2.6加强轨道交通内部相关专业间的配合和协调。

3 规划原则

3.1网络布局必须与城市用地布局相结合,与城市发展形态相一致。

3.2充分考虑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的相互影响,处理好满足需求与引导发展的关系。

3.3线路走向应与城市主客流方向一致,应联接城市主要客流发生吸引源。

3.4轨道交通作为城市交通的骨干,应与现有交通工具相配合,协调发展,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其使用效率。

3.5组建大型换乘中心,使之成为城市发展的副中心或新区开发的先导和依托点。

3.6与城市建设计划和旧城改造计划相结合,以保证轨道交通建设计划实施的可能性、可行性和连续性,工程技术上的经济性和合理性。

3.7与城市的地质、地貌和地形相联系,以降低轨道交通工程造价。有条件的地方应尽量采用高架或地面形式。

4 城市轨道交通设计要点

4.1客流预测

        客流预测是通过交通预测模型并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对各年限内轨道交通线路客流的模型、分布、特征、规律等进行预测。

然而,这种预测是利用没有轨道交通情况下的现状数据建立交通方式的分担模式,由于模型与城市发展的规划与变化的矛盾影响了其结果的可信度,因此对客流预测的结果要有一个理性的分析。要充分认识到现行客流预测不足的一面,以及还需要经过运营实践反馈调整的另一面。国内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规模的决策完全依靠预测客流这一做法,虽列入《地铁设计规范》等国家标准,但设计依据似乎仍嫌不足。上海地铁自1号线开通以来,关于客流大小的争论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唯客流论很容易掺入人为的因素。因此,不妨依据客流预测结果,再以国际上其它一些城市的形态、中心城市人口总量、人口密度和功能定位等相当的城市客流作为参考来比较、分析,可能更接近实际情况。

4.2线路选择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是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非可逆性,线路一经建成不可更改。因此规划布局合理和规模适当的轨道交通线网就显得很重要。如果作为前期基础研究之一的线网规划发生失误,后期则难以挽回,因为用地控制、规划导向均与线网直接相关。

4.3考虑后续线路预留

        巴黎首条地铁早在1900年就已开通,目前形成总长211km的16条地铁线路;莫斯科地铁于1935年建成,目前已形成243km的1环8射的地铁网络;香港地铁在规划建设时,一次考虑了换乘车站设计,采用了不同平面布置形式的同台换乘方式。与国外发达城市相比,上海的轨道交通规划经历的时间较短,仅有20多年建设经验,细部节点设计缺乏周密地考虑,出现了一些线路预留的问题,需要在建设与实施过程中不断调整。例如,早期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徐家汇站没有考虑为后建11号、9号线考虑预留条件,致使后建的两条线路实施困难;4号线天钥桥路站(现为上海体育场站)虽然考虑了11号线的预留工程,但随着规划的调整,11号线的预留工程又被废弃;人民广场站在三角换乘大厅开通前的1号线与2号线换乘通道长达258m,上海火车站站的1号线与3号线换乘通道长达355m,因此,轨道交通网络规划,必须充分考虑为后续线路建设提供换乘预留条件。

4.4合理选择线路形式

        轨道交通系统种类和线路敷设型式呈现多元化,各有差异,即地铁、地面线、轻轨、磁悬浮等多种模式共存。对比之下,地下线路噪声低、景观影响小;地面线要求地形开阔,线路两侧建筑物距离较远;轻轨对解决平面混合交通很有效,但影响城市景观,存在噪声、振动对沿线的影响;高速磁悬浮电磁辐射范围较大。在造价方面,轻轨的工程造价是地铁的1/3,比较起来,地铁造价最高、工期长。因此,在进行线路模式和敷设形式选择时,要结合建设条件,在深入调查、分析和研究并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合理优化,节省工程投资,实现经济、社会效益最大化。

4.5客运一体化枢纽

客运一体化枢纽是一体化交通体系重要的环节,结合城市客运系统以轨道交通为主干,常规公交及其他客运方式分层次协调配合,实现客运功能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客运一体化枢纽利于实现多种交通方式无缝换乘,提高客运系统运行效率,最大限度发挥一体化交通系统运行效果。

        客运一体化枢纽的构建应充分结合地铁、公交站场、公路主枢纽等交通专项规划,在科学合理的布局选择的前提下规划建设及地铁、公交长途客运、停车、出租等交通方式中几种方式于一体的立体交通枢纽,通过何种交通设施的合理布设与组合以及地下、地面与高架空间的协调利用,解决几种客运方式之间的无缝接驳,为客流、车流的便捷组织疏导提供充分的空间与有效的载体。

5 结语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选线设计首先应该对城市总体规划、线网规划等进行深入研究,明确功能定位;其次积极与相关规划部门对接,落实场、段、控制中心等用地,在对基础资料核实的基础上,与相关专业密切配合,并对重要节点反复推敲,逐步稳定线站位方案;此外,还应根据城市自身特点(如历史文化底蕴等)进行相应设计,最终确定科学合理、技术可行、经济、环保的线路方案。
参考文献:
[1]谭杉.城市轨道交通可达性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3.
[2]张述.城市轨道交通对房地产价格的空间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