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心理学的角度讲,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主要心理成分。教学实践中笔者了解到:不是所有的学生对自己所学的每门功课都感兴趣,孩子们有自己的想法和自己的选择及独立的人格,我们应该尊重,那么我们该如何挣脱传统教育的束缚,走进孩子的心理。转变教学理念让课堂重新燃起兴趣之光。课堂上教师要针对学科本身的特点和学习主体的个性差异来设计适合使不同学生得到相应发展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来不断激发兴趣,挖掘学习的动力。
【关键词】数学教学;兴趣;情境;好奇心;评价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好奇心培养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内在动机在学习上的体现。兴趣能使学生的个性积极化,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心境,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顽强的毅力和坚强的自信心。好奇心是激发孩子学习兴趣培养的动力。好奇心是孩子们的天性,是求知欲的一种反映。他们对周围事物感到好奇,总想通过各种方法寻求答案。
新课标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维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我们要保护并激发孩子的好奇心。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教学重点, 而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又是教学的难点。如何突破难点, 我在课堂教学中做了这样的设计。我先出示长方形框架并告诉学生长方形长4分米,宽3分米,请学生说出它的面积,然后教师捏住长方形框架的一组对角向外拉,长方形变成了平行四边形。这时我提问:同学们能说出它的面积有没有变化吗?学生1回答:它的面积不变,还是12平方分米。学生2回答:它的面积变了,比12 平方分米小。此刻,教师不必急于肯定或否定这两位学生的回答,给学生留一个悬念,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到底是多少?怎样求得呢?根据小学生心理特点,他们一定会探索其中的缘由,而教师就应该给学生创设这种情境,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索,自己得出结论。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疑问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是产生求知欲和兴趣的源泉。在数学辅导中,要善于利用问题设疑来鼓励和激发孩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点燃其智慧的火花,从而培养其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积极多元评价,升华学习兴趣
小学生爱表现,他们总希望自己的知识技能得到认可,得到表扬。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的成功给予热情的肯定,对学生的标新立异、异想天开加以保护,对学生点点滴滴的进步给予赞许,对学生的良好表现给予褒扬,对学生的精彩回答报以掌声,对学生工整的作业赠以“红花”。对学生进行发展性的评价。
肯定孩子的成功如同秧苗需要阳光和水分一样。孩子对学习缺乏兴趣,往往与学习困难、遭遇失败有关, 教师应认真分析问题所在,给予相应的帮助和指导。对于基础较差的孩子,为了使孩子恢复对学习的兴趣,要努力发掘他的闪光点,找准突破口,具体进行辅导,使之在一定时间内有所进步,提高学习积极性,然后再进一步要求,才会有较好的效果。同时在孩子有一点点进步时,老师都要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如:“孩子,你真行!”“你是最棒的”“你应该表现自己”等等。“成功感”也是激发兴趣的催化剂,“成功感”的增强会对其兴趣的产生和保持起到促进作用。求知欲的基础上努力参与并取得技能进步时,他对成功的表现产生积极体验并对此项活动更加关心,兴趣就会越浓,日积月累,孩子的数学成绩一定会有显著的提高。
三、创设形式多样的学习平台,激发参与的学习兴趣
让更多的学生参与教学不要一味的灌输,是要设置较为合适的“门槛”让学生都能走进来,让学生在不同的境遇里享受到不同的成功和喜悦。大教育家杜伟所提倡的“做中学”,就是倡导: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学习中去,要让学生自己多动手实践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印象。例如:在讲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时,要让学生自己亲手制作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并数一数它们的面、棱、顶点以及说说面和棱的特征。孩子可以手脑并用,发现和解决数学问题,尝到探求知识的乐趣。
分层设置较为合适的练习活动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一种途径。学习往往需要通过一定的练习来掌握它的概念、法则、公式等等。在练习中,同一类型的计算题可能使学生感到厌倦,变形的应用题可能使孩子感到头痛。由此,有的孩子往往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以至于将数学学习视为负担。因此,应根据孩子的特点,特别注意练习的形式,使孩子在愉快的气氛中达到预期的训练效果。开展形式多种的比赛活动,是提高孩子学习兴趣的手段之一,因为好胜心强、不甘落后是每个孩子的共同特征。在竞赛的过程中,这种心理因素能激发学生积极动脑、动口、动手,从而达到训练的目的,提高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知识的动力之源,是数学学习的源泉。要使数学教学迈上新的台阶,必须从多角度、多层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以后,数学学科的学习便不再枯燥乏味,不再晦涩难懂,而是充满魅力,充满情趣的。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认真钻研教材,把握学生的学习心态,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就能激发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学得有趣,学得愉快,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学得深刻,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1]伍岳,陈晓林.表现性评价及其实施策略[J].江西教育(教学版).2005 年第6期.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
[3]谢圣英,沈文选.透视数学表现性评价[J].数学教育学报.2006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