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习惯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5/1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期   作者:周金凤
[导读] 数学,就像是高耸的山峰一样,学生学习数学
        摘要:数学,就像是高耸的山峰一样,学生学习数学,就像是在攀登山路一样,山路曲折复杂,充满了挑战。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习惯,能够让学生的攀登之路变得容易起来,帮助学生寻到上山的踪迹,掌握攀登的技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由此,本文展开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习惯的培养,想要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学生;思维习惯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可以加快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速度,让学生能够从数学符号、数字中,找出数学学习的乐趣,学会用数学知识来解决自己的问题。
        一、与生活接轨——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思维习惯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可以与学生的生活接轨,带领学生睁开眼睛,观察自己的周围,了解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体现,让学生学会分析生活,观察生活,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生活的思维习惯。数学知识在生活背景下可能演变成一次购物后的钱数计算;可能演变成对美丽的图案的分析与描绘;可能演变成对数据的统计和预测,有着广泛的应用。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的学习轨道接上生活,可以方便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找到数学学习的意义。
        在学习“条形统计图”时,笔者为了使学生了解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等过程,知道条形统计图的主要形式,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够从条形统计图中获取有用信息,学会绘制条形统计图,在教学中为学生准备了某水果商店上个月水果售出斤数的数据,让学生观察水果的类型和数量,了解大家对水果的喜好。学生观察水果出售的数据后,发现有的水果售出较多,有的水果售出较少。笔者引导学生思考:你从数据中能够一眼看出哪种水果最受人们喜爱吗?哪种水果人们吃的最少呢?学生表示不能一眼分辨出,还需要对比后知道。趁此机会,笔者向学生传播了条形统计图的知识,让学生了解条形统计图的内容。学生知道了条形统计图的表现形式,明白了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一个单位。接着,笔者组织学生对条形统计图进行绘制,使学生掌握绘制的方法。学生在绘制的过程中,知道了怎样将水果的类型罗列出来,怎样结合给出的数据来绘制条形。学生绘制完条形统计图后,发现一眼就可以找出某水果商店上个月出售水果数量最多的类型,掌握了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这样,笔者通过与生活接轨,培养了学生观察生活的思维习惯。
        二、与情境接轨——培养学生观察情境的思维习惯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可以与课堂情境接轨,带领学生欣赏数学知识构成的画面,使学生在情境中了解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培养学生观察情境的思维习惯。在传统课堂上,学生常常因为数学课堂的枯燥和教学资源的匮乏而产生消极学习的心态。情境教学的开展,使得教师有了更加充足和教学资源和教学时间,能够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情境,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范围,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千变万化。
        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时,笔者为了使学生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能够找出长方体和正方体在生活中的应用,分析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构造,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了类似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物品,诸如药盒、魔方等,使学生在观察中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学生观察多媒体后,对长方体和正方体在生活中的应用有了清晰的认识。接着,笔者还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了长方体和正方体拆解后的图形,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学生利用自己的大脑和手中的工具,对长方体和正方体进行了拼接,知道了长方体和正方体分解后的平面图形,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构造。这样,笔者通过与情境接轨,培养了学生观察情境的思维习惯。


        三、与问题接轨——培养学生观察问题的思维习惯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可以与教学的问题接轨,带领学生探索学习的疑惑,让学生在答疑解惑的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的内涵,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动脑的习惯,促进学生分析,培养学生观察问题的思维习惯。数学知识是需要学生总结和思考的,是不能直接被学生吸收的,要经过学生大脑的二次加工。学生只有找出了问题的答案,才能拥有灵活使用的机会。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可以使学生深入数学世界,带领学生发现解答问题的技巧,找出学习的方法。
        在学习“负数”时,笔者为了使学生了解负数,能够在正确的场合下使用负数,知道负数存在的必要性,会正确地读、写负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意识,在教学中为学生准备了某地冬天的气温表,让学生对其进行观察,并思考:0摄氏度以上的温度和0摄氏度以上的温度有什么区别?有什么不同的表现特点?人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学生观察气温表后,知道了0摄氏度以上的温度和0摄氏度以上的温度除了读法不同,在书写上也有着一定的差别,诸如-3℃和3℃。笔者接着提问学生:人们为什么要用0℃进行划分?你知道0℃是什么温度吗?为了方便学生感悟,笔者为学生准备了冰水混合的辅助工具,让学生感受0℃的温度,并为学生介绍0℃以上的温度要比冰水混合的温度高,0℃以下的温度要比并冰水混合的温度低。学生感受冰水混合的温度后,理解了0℃。笔者也适当向学生介绍了负数的含义,使学生知道了负数是与正数相反的数,而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笔者将温度计横放,引导学生继续思考:若这是一条数轴,那么0右边的数是什么数,是逐渐变大的吗?左边呢?学生观察温度计后,知道了0右边的数是正数,越向右越大;左边是负数,越向左越小,理解了负数、0、正数的关系。这样,笔者通过与问题接轨,培养了学生观察问题的思维习惯。
        四、与实践接轨——培养学生观察实践的思维习惯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可以与学生的实践接轨,让学生从学习的接受者变为学习的探索者,强化学生的自主信念,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让学生能够尝试用自己的双手来感知知识的力量,培养学生观察实践的思维习惯。学生虽然与教师共同构成教学课堂,但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始终都是学生,知识也是需要学生去汲取实践的。教师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实践,能够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变得更加严谨,对知识的记忆更加深刻,促进学生的发挥。
        在学习“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时,笔者为了使学生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计算规律,能够根据需要正确运算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在教学中为学生设置了练习题,让学生运用课堂所学知识进行计算。学生在计算中,感受到了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与整数加减法计算的联系,利用整数运算规律,试着解决小数的加法和减法问题,熟悉了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计算的技巧,产生了自主探索的自信心,掌握了数学实践的技能,加快了自己的运算速度。这样,笔者通过与实践接轨,培养了学生观察实践的思维习惯。
        总之,本文通过与生活接轨、与情境接轨、与问题接轨、与实践接轨,培养了学生观察生活的思维习惯,培养了学生观察情境的思维习惯,培养了学生观察问题的思维习惯,培养了学生观察实践的思维习惯。
        参考文献:
        [1]蔡林珠. 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提高[C].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年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专题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217-218.
        [2]刘静.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J].中国农村教育,2018(24):85.
        [3]孙燕利.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性学习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8(52):118-119.
        [4]刘如意.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8(52):121-1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