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生活皆教育”,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会有很多的过度环节,虽然短暂,但过程是愉悦的,也蕴藏着无数的教育契机。有利于幼儿身心各方面得到全面的、均衡的发展,所以我们决不能忽视幼儿一日生活中的过度环节。适当的开展一些幼儿力所能及并愿意主动参与的小游戏,帮助幼儿更好的全面发展。
一、透视当前过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
场景一:圈养现象1(无事可做)
集体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请小朋友们分组轮流去上厕所、喝水,避免拥挤的现象。有的幼儿照着老师的话去做了,宁宁、珊珊等小朋友开始和旁边的小朋友毫无顾忌地玩耍起来,声音很吵。
场景二:圈养现象2(过分约束)
集体活动结束后,老师组织大家一起玩游戏“我的飞机起飞了!飞到哪里去?飞到XXX的家里去!”有的孩子听得很被动,有的孩子很兴奋,教师总是一遍一遍地重复着“听好了”。孩子们也开始显得不耐烦起来,于是玩了没多一会,小游戏就此作罢。
场景三:放养现象(过于放纵)
早操结束后,孩子们开始如厕喝水,但是宁宁和珊珊开始在教室里追逐起来,俊浩、泽俊看见了加入到其中追逐起来。宁宁和珊珊两人开玩笑地推来推去,结果不小心撞到桌子上了,告状声开始此起彼伏……
在过度环节中,“圈养”的方式导致孩子在学习活动中精神涣散、让教师感到疲累。而“放养”的方式由于孩子缺乏安全意识,总是会不小心被抓伤、撞伤等,作为教师,我们面对家长总是有难以推卸的责任。
那么在过度环节中,该还给孩子自主的时间、教师喘息的时间吗?该如何适宜地指导幼儿的小游戏呢?该如何引导幼儿愉快参与、感受同伴间的友好情谊呢?
二、追溯过度环节混乱的根源
1.缺乏有效利用“过度环节”的观念
很多老师会因为各种原因,将两个活动之间所能做的事情压缩到只能喝水、如厕或者组织短暂的集体游戏等,对科学利用过度环节的概念并不强。
过度环节的时间是幼儿良好的游戏时间,幼儿可以利用这个时间自主进行游戏、喝水、如厕等活动。
2.游戏材料欠缺考虑
为了平时活动能得到更好地开展,老师需要准备大量的教辅玩具,而过度环节时候的小游戏在一日活动各环节中占据的比重较轻,所以教师对于游戏材料就欠缺考虑,材料单一,并且材料基本不进行更换。
3.精力有限,缺乏关注
幼儿年龄小、能力弱,老师需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全情投入,有时甚至连口水都喝不上,造成身心疲惫。老师们也想趁着过度环节有口喘息的机会,所以对过度环节就容易忽视,任由幼儿自由游戏,缺少关注与管理。
三、提高开展过度环节小游戏的意识
1.警觉:建立科学利用“过度环节”的观念是必要的
过度环节是调节孩子生理、心理的必要手段,充分利用有限的过度时间进行放松和调节对于孩子的身心都是大有裨益的。
2.意识:把握过度环节时幼小衔接的良好时机
过度环节的自我管理,是幼小衔接工作中重要的部分。孩子们自主地参与生活管理,通过幼儿之间的相互监督、相互提醒、相互帮助,能够达到共同教育、共同提高的目的。
四、探求开展过度环节小游戏的策略
1、斟酌材料的选择与投放,满足师幼身心发展
幼儿游戏离不开玩具和材料,他们是游戏的物质支柱,是诱发支撑,发展幼儿的游戏行为,是孩子的“教科书”,是促进幼儿发展的工具,教师给孩子提供的游戏材料是否恰当,直接影响游戏活动的质量。
首先,在幼儿园中可以利用身边随手可得的材料,如利用地面上的标记间的距离进行跳跃、沿着地砖上的线条走过小河练习平衡的游戏等等,这样教师就能节约很多收集材料的时间。例如民间游戏能就地取材、娱乐性强、易学易玩,几乎不受时间、地点、材料、人数的限制。
其次,更换适宜材料、促进兴趣。游戏材料不能一成不变,为了保证游戏质量,我们每月会更换游戏材料,一切从幼儿的感兴趣角度出发。
2、让孩子乐于观察,积累生活经验。
对孩子的教育不能只靠集体活动进行,在幼儿自由活动中,只要善于观察就会有所发现,只要善于捕捉教育时机,就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我们班的琪琪小朋友带来了两只小螃蟹,养在自然角。可没过几天,发现小螃蟹死了。这一发现激发了幼儿的探索欲望,在和老师的共同努力下。他们终于找到了答案:水中没有足够的氧气,小螃蟹不能长期待在水中,以至于小螃蟹缺氧而死。在整个探索过程中,幼儿经历了环境刺激带给自己的激励与迷惘。对幼儿来说,能动的、富有变化的环境最具有挑战性。
3、让孩子自带玩具,体验分享快乐
一日生活中的过度环节是一个相对自由的时间段。有些顽皮的孩子往往因无法找到合适的玩具,而出现一些自发性游戏,如你追我赶,在活动室内大声喧哗,无目的地宣泄,这就显得活动室有些乱。有一天,天天带来了一些奥特曼的卡片,很快,一些男孩子就被吸引过去。大家讨论起来:“这是雷迪奥特曼。”“这是奥特之父。”“这种卡片我也有的,这个卡片上有数字的,我们玩比大小的游戏吧 !”于是 ,经大家商量后,玩起了比大小的游戏。这下,本来爱奔跑的孩子都被这小小的卡片吸引了过去.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我发现在过度环节时只要给孩子提供能吸引他们的玩具,就可以很好地调节孩子的情绪和注意力。每隔一段时间,我就让孩子们每人带一个玩具来园,让大家交流分享过后再换新的玩具。有了吸引孩子的玩具,那么自然而然地,奔跑的现象就少了,孩子的注意点集中到了“玩具 ”上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的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并学会了与人分享。
4、用音乐引领孩子。
调控放松情绪要让孩子真正感到过度环节时刻是“自由”的,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说自己想说的话。有一次,我无意中播放了一段音乐.有两个女孩子立即随着音乐扭动身体,其他孩子看到了也跟着跳起来。因此,在过度环节时我们根据前一活动的情况播放不同的音乐.如在体育活动后播放轻音乐.孩子一听到优美的轻音乐就安静下来;在语言、数学活动结束后,我们播放一些节奏欢快的音乐,孩子们一听到欢快的音乐就欢快地舞动起来。两种不同的音乐可以使孩子们动静交替,起到了很好的调控作用,让孩子放松自己的情绪
5、把问题抛向孩子,激发创新能力
在过度环节中,教师不是一个旁观者,而是与孩子互动的启发者、引导者、合作者。报纸、纸牌、花绳是孩子们常玩的玩具,但时间一长这些东西就无人问津了。一开始老师将报纸裁成正方形让孩子们折纸,孩子们玩了几天后就不想玩了。这时候教师就可以进行引导 “还可以怎样玩呢”“原来还能这样玩呢!”这样就激起孩子的兴趣,从而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他们总能想到比老师预想的更多的花样。
五、游戏过后的评价机制
在指导幼儿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教师有效的评价是促进幼儿愉快游戏的关键,适宜的评价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建立规则。我们会在当天的过度环节后,下一个活动开展前进行讨论,如:在游戏中有没有发生什么事情?该如何避免?在孩子的游戏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且会对接下去的两个星期进行重点观察,引导孩子对这一现象产生重视,总结自己或者同伴是否能够改正这一不好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