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初中英语教育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0/5/1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期   作者:卢倩翘
[导读] 初中生正处于努力吸收新知识的黄金年龄
        摘要:初中生正处于努力吸收新知识的黄金年龄,在这个阶段,学生对于第二语言的学习虽然不如学龄前以及学龄初期那样,拥有较为靠近母语学习模式的学习行为,但仍然要比成年以后再进行外语学习的学生具有更好的语言兼容性。因此在初中阶段本适当增加英语教学课时,以便有利于学生英语基础知识的吸收与内化。但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在英语教学的实际操作中,教学的有效性并不能得到充分的保证。在新课程改革大背景下,有关英语课程新教学理念的融入,教学方法的尝试,或许能够让英语教学的课堂效率得到明显的提升。本文就有关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英语教学有效性做一个简单的研究。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初中英语;教学有效性
        引言:想要对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英语教育教学的有效性提高进行研究,首先就要对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含义有一个深入的理解。所谓的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其实是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研究而形成的一个概念。这个概念的引入,代表不能以教师在一堂课中教授知识量的多少来对教学有效性进行评判,而应当以学生在课堂当中能够吸收接纳的知识多寡来进行考量。换句话说,并不是教师在一堂课中完成了新知识的讲授任务,这堂课当中所有讲授的知识点就都是有效的,只有学生已经完全理解了,并且能够加以运用了,该知识点的讲授才是有效的。只有理解了这个概念,才能够对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有一个清楚的认知。
        一、当前阶段初中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1.忽略学生的个体差异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其日常的学习多半是需要较为逼真的语言交流环境与氛围,才能够使得学习者在语言的日常运用上有较为明显的提升。而实际情况是,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成长环境不同,在初中进行正式的英语日常学习之前,所受英语语言教育的程度也不一样,这样会导致同班的学生在进行英语日常学习时,有可能会表现出较大的差异。但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教师通常是在分班制的环境下,采用集体授课的方式对一整个班的学生进行日常英语的语言教学,这就导致学生的个体差异无法得到及时的重视。倘若班上英语基础较好、英语语言学习环境较好的学生占的比重较高,那么教师有可能会以多数较好同学的英语水平为基准,来制定自己的教学计划以及工作安排。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课堂教学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而言,课堂的有效性就会大打折扣。因此,有关学生个体差异的问题是一个必须要引起教师重视的问题。
2.忽略语言的实际运用
由于英语是需要学生作为一门语言课程来进行学习的,对于学生而言,在日常的英语学习中,不应当只汲汲于知识点的掌握,还应当学会将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来看待,使得自身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用英语进行正常的交流与交际。然而实际情况是,由于应试教育的压力,教师对于英语的教育教学,多数出现了纸质化与理论化的倾向,较注重语法的运用与单词的记忆,也较注重英语阅读能力的提升,但对英语本身的口语交际,则并无多大重视。然而在日常的生活中,英语作为一门交流沟通的工具,其用于口语交际的场合与次数,要比使用案牍化英语来进行文档化工作的机会要多得多。倘若教师为了应对应试考试而把教学重心全部放在只对英语知识点进行讲解与讲授的话,那么英语这门课程,作为一门语言本身,便失去了教学的有效性。
        二、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有效性的措施分析
由于现阶段的初中英语日常教学,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必须要采取恰当的措施进行解决,否则,初中英语课堂的有效性,就无法得到明显的提高。


1.提高课堂知识转化率
前文已经说到过,有关英语教学的内容颇为繁杂,对于初中生而言,英语教学的目标并非要求其对于英语语言有怎样高深的理解,能够进行怎样娴熟的运用,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必须要对音标的拼写,单词词汇的记忆与理解,语法与造句,阅读与写作等英语基础知识等模块,进行娴熟的掌握。但因为英语是一门语言,其知识点太过繁杂与琐碎,需要理解与记忆两种能力并举,才能够在进行英语课程学习时,有较为良好的学习效果。对于初中生来说,在课堂上哪怕认真听教师进行了新授课程的讲解,但是由于其自身缺乏科学系统的学习方法,并不能对及时对新课程的知识进行理解与归纳,课下又没有对新授的课程知识进行及时的消化与反刍,导致知识的转化率一直没有办法得到有效的提高。倘若学生对于新知识的接收转化率无法进行提高,那么不论教师采用何种方式进行英语课程的讲授,都是无效的。对于教师而言,积极采取措施进行英语知识的巩固练习,帮助学生加强对于新知识的理解和内化是很有必要的。在课余时间,教师可通过举办不同形式的学科活动来增加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比如,教师可通过举办词汇大赛,加深学生对词汇的记忆与运用;可通过举办英语演讲大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可以通过英语阅读竞赛,培养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对有关阅读知识的理解。长此下来,学生在日常课堂中的知识转化率,就能有显著的提高。
2 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对于学生而言,由于自幼生长环境的不同,以及在进入初中英语课堂学习之前的英语语言基础不同,所以他们在日常的英语学习中会存在较为明显的个体差异。但由于教学任务繁重,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对每一位学生的知识接纳程度的观察是十分有限的。而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本身是具备交际性的,教师完全可以安排学生以小组互助合作的方式进行英语的交流与学习。让基础较差、能力较差的同学与基础较好、能力较强的同学在日常进行互助学习,这样能使得基础差的同学在基础好的同学的日常帮助下,逐步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促进自己对新授知识点的消化与吸收。这不仅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用英语相互交流与沟通的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精神。这种小组互助的学习形式,也能够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产生明显的帮助。
3.注重英语的实用性
前文所提到的,英语作为一门可以用于日常交际使用的语用,不应当囿于应试的题海之中,而应当活跃于实际生活之内,这一中心思想在新课程改革中也得到了重视。事实上,英语的日常教学应当联系实际,联系生活,倘若脱离了实际,脱离了生活,那么就无法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也无法对学生的个人能力与知识提升带来正面的影响。教师在进行日常的英语教学时,应当注重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的使用性,多培养学生通过英语来进行日常交际的能力。例如在学习九年级上册《Healthy diet》这个单元的时候,就可以通过课文中的一些词语来进行日常生活的描述,增强学生对于英语词汇的运用能力,强化英语的实用性。又比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Making friends》这个单元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相关语句的练习,还可以将自己平时与朋友相处的一些模式以及交往方式叙述出来,突出英语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背景下,日常的英语教学应当秉承着去教条化、去应试化、注重使用功能,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等理念来进行,只有如此,才能够使得学生在符合社会发展与社会期待的情状下,进行英语的日常学习,日后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书红.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析[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15):71-72.
[2]侯国俊.试论初中英语教育教学到高中英语教育教学的过渡[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9(06):130-131.
[3]王迪.浅谈初中英语教育教学中的语法教育[J].现代交际,2018(03):202-203+201.
[4]张平安.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策略[J].学周刊,2017(07):51-5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