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说到长文短教,很多老师在教学中总会陷入无从下手、见子打子的困境,导致整篇课文的教学支离破碎,效率堪忧。本文试以《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的教学为例,从小说三要素入手,就小说文体课文长文短教的策略提出建议。
关键词:长文短教 人物 情节 环境描写 策略
《林冲棒打洪教头》为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改编自《水浒传》 “柴进门招天下客,林冲棒打洪教头”的内容,主要讲林冲遭刺配来到小旋风柴进庄上,被洪教头所逼与之比武,几招之内便使洪教头败于棒下。人物描写细腻传神,故事曲折动人,引人入胜。论篇幅,全文将近千字,对小学五年级学生来讲,稍显复杂。教学中,紧扣小说文体特点,是实现长文短教的突破口。
首先,小说以刻画人物为中心,所以,抓住课文中的人物描写,分析人物的特点就是教学的重点。而小说对人物的刻画,是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的描写来实现的。教学的第一步,就是在学生疏通课文(字词正音、读通顺、了解大意)的基础上,让学生勾画相应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的词句,反复朗读,教师在此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对比人物不同的特点,进而准确把握课文中的人物特点,更好地理解课文。从“柴进见了林冲,心中大喜,忙叫庄客杀鸡宰羊,厚礼款待。”我们可以看出柴进的为人豪爽,喜欢结交天下英雄;洪教头出场时,林冲连忙站起来躬身施礼,而洪教头却“全不理睬”;林冲起身让座,而洪教头也不相让,“便去上首坐了”。林冲谦和礼让,洪教头蛮横无理,对比鲜明。洪教头问道:“大官人今天何故厚待一个犯人?”?洪教头冷笑了两声:“只因大官人好习枪棒,往往流配的犯人都来依草附木,冒称武师,找你骗吃骗喝,你怎么能如此轻信呢?”洪教头跳起来说:“我偏不信他,他敢和我较量一下,我就承认他是真教头。”林冲连说:“不敢不敢”。洪教头喝道:“来!来!”,跳起来大喊:“来!来!来!”而林冲却说:“请教了”“我输了”等等,林冲的谦逊忍让,洪教头的心胸狭窄、骄傲蛮横马上让学生了然于心。比武时,“脱”“拿”“掂量一番”“独自耍了一阵”“喝”“猛敲”“冲向”“举起棒劈头打来”等一系列准确、传神、连贯的动作,写出了洪教头的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横”“还”“退”“抡”“扫”等几个动作,虽寥寥几笔,却把林冲的迫于无奈、武艺高强,表现得入木三分。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既很快把握了人物的特点,对课文丰富的语言表现力也便有了较为直观的感受。同时,还可以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的写法,试着写好人物。
其次,完整、精彩的故事情节,是为人物的刻画服务的,换言之,在分析人物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适时点拨,让学生对故事情节的发展有清晰的把握。情节由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之间复杂关系的具体事件和矛盾冲突构成,是表现人物性格重要组成部分。人物性格的表现完全依托于情节,而情节的展开当然也离不开人物的性格特点。课文是根据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安排故事情节的,依次为“进庄(开端)——相遇(发展)——比武(高潮)——(洪教头)走开(结局)”,条理清晰,情节完整,人物的性格在矛盾冲突中,在情节的一步步发展与推进中得到鲜明而立体的展现:忍让谦和、武艺高强的林冲与傲慢无理、盛气凌人的洪教头对比鲜明。精彩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在课文中得以完美地融合。我们在教学中指导学生理清故事情节,既是对文本大意的把握,更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深入体会情节的发展对表现人特点的重要性。
最后,不得不说的就是文中的环境描写。课文中的环境描写,其实并不明显,但是,对人物的刻画却非常重要。教学的结尾,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故事的主要情节,在柴进厚礼款待林冲的氛围中展开,所以,“柴进见了林冲,心中大喜,忙叫庄客杀鸡宰羊,厚礼款待。席间庄客来报:‘洪教头来了!’柴进说:‘正好请洪教头一起来坐坐’”寥寥数言,“杀鸡宰羊”“席间”这样的描写虽说简单,但是,柴进的为人豪爽跃然纸上;而“席间”所发生的一切,则可以作为课堂的延伸,引导学生试着从旁人的角度去描述和评价,以便进一步地理解人物的特点;“月亮已经上来,照得厅堂外面如同白昼”,“两个教头就在月光下一来一往,交起手来”,这是为林冲和洪教头的较量特意安排的环境,乍看之下,很平常,但细细一读,这月下比武,岂不是更有看头了?再说,林冲为戴罪之身,身上还有重重的木枷呢,不得不让人为他捏了把汗。接着,林冲先自认输,机智地给自己取下了木枷,而柴进却以一锭大银作为彩头,更为这场比武增添了更多的看头。这样的环境描写,既是对情节发展的补充,更是推动了矛盾的升级,推动整个故事朝着高潮的发展。
如此一来,整篇课文的教学便有效地突出了“人物特点”这一主线,再辅以“情节”“环境描写”的有机梳理,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长文短教,对高年级小学语文教学来说,其实并不难,这要我们能够紧扣文体特点来设计教学,就能轻松达到预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金和 《探秘小学课文中小说文体的有效教学》(《福建教育研究:综合版(B)》 2014年第3期)
2、谢海平 《文体意识下的小说类课文教学策略》(《教育》2018年4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