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式理论在小学高年段词句段运用中的指导作用

发表时间:2020/5/1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期   作者:戈玉红
[导读] 图式是一个心理学概念,“代表个人对事物、人或环境的认知结构”,它包括对所认识的对象的特点以及这些特点的相互关系的认识
        摘要:图式是一个心理学概念,“代表个人对事物、人或环境的认知结构”,它包括对所认识的对象的特点以及这些特点的相互关系的认识。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王小明指出,图式(schema)是现代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人们认知、学习新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图式理论正好可以帮助学生们把语句或语段的特点,概括地更清楚,使学生仿写思路更清晰,还能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像能力,调动他们的阅读积累和生活经历,更好地完成仿写任务。图式理论对小学高年段词句段运用中的仿写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图式理论 小学语文高年段 词句段运用
       
        关于图式这一词的起源,人们普遍认为是康德(Immanuel Kant)首次提出来的。康德解释说,先验的图型一方面等同于抽象范畴,一方面和世间现象紧密相关。是事实概念运用到实际的纽带,他表面上作为一种中间介质,要求无任何经验的纯粹,同时又兼备理性和感性[1]。这里的“图型”,即是本论文所说的图式。
        巴特莱特他在《记忆:实验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研究》中提出了图式理论,认为“图式就是过往认知经验在大脑中储存的方法和表征,新的学习内容输入,都要通过图式被选择吸收,图式在人们认知新知识的过程中,有着相当之重要作用[2]。”
        进入新世纪,我国学者也日益关注图式在认知领域中的作用。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王小明在《图式:语感的重要心理机制》一文中指出,图式(schema)是现代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概念,通常是指一类事物的一般知识结构在人们头脑中的表征,它是人们认知、学习新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这里的“一般知识结构”是指图式中包含的“空位”(slot)及“空位”之间的结构关系,这些按一定关系组织起来的结构化的“空位”,能让教师理解和描述一类事物[3]。
        下面,我们通过实际的案例来梳理几种仿写的图式,体会图式理论在小学语文高学段词句段运用中的指导作用。
         一、图式理论在“仿照例句,把画面描写更具体”的题型中的指导作用。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的第二个版块“词句段运用”第二题:读下面两组例句,体会作者是如何把一个画面写具体的,仿照着写一写。
        1.图式理论对于“人或事物做什么句式”的指导作用。
        原句:夕阳西下,乌鸦归巢。
        具体画面句: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
        我们可以先分析两个句子中不变的要素(以下我们称为常量)和空位:
        夕阳西下和乌鸦归巢是句子的常量,是句子中必须要有的成分。然后我们根据例句的扩写画出空位。
        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
        根据例句我们可以概括出把画面写具体的图式:
        夕阳西下,(什么样的)归鸦(怎么样地)朝窠里飞去。
        进一步概括出适合这类句子仿写的图式:
        图式:(     )的人或事物(     )地做什么。
        只要我们填好了这些空位(有几个分句填写几个分句),仿写句子就完成了。还要注意这个画面表达的感情,对这个画面的赞美之情要表达出来,选词语要注意表达感情的需要。
        2.图式理论对于“人或事物怎么样句式”的指导作用。
        练习:原句:“眼前是一条清澈的小河。”
        我们确定常量是眼前、小河和清澈。我们怎样留空位呢?根据上面例句图式的提示,我们提炼这样的新图式。
        图式:(什么样的)人或物(怎么样),(具体描写怎么样)
        运用图式:眼前的小河很清澈,(具体描写“清澈”)
        具体画面句:“眼前的小河清澈见底,河里的鱼儿一会儿钻到石缝里,一会儿又冒出来;柳树的倒影清晰可见,随着河水的涟漪荡漾。”
        针对扩写具体画面的题型我们概括出两种图式:一是(什么样的)人或物(在哪里),(怎么样地)做什么;二是(什么样的)人或物怎么样,(具体描写怎么样)。依照这两种图式,学生们仿写起来就容易多了。
         二、图式理论在运用了特殊手法的例句的仿写中的指导作用。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的第二个版块词句段运用中有两道题。一道是选择情景的描写仿写,特点是运用侧面描写;另一道题是句式的仿写,特点是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我们分开来讲这两种题型的图式构建,引导学生们进行仿写。
        1.图式理论对于“选择情景的描写仿写,特点是运用侧面描写”的指导作用。
        读下面的句子,想象句中描写的情景,再选择一种情景,照样子说一说。
        原句:太阳光茫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
        照样子写,我们就要把样子分析透彻,提炼出一个图式。
        太阳光芒四射(正面描写),亮得人怎么样,亮得蚯蚓怎么样,亮得蝙蝠怎么样(侧面描写)(排比句式)
        图式:A怎么样,怎么样得B做什么,怎么样得C做什么怎么样得D做什么。
             (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排比句)
        2.图式理论对于“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的句式仿写”的指导作用。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的第二个版块词句段运用第二题:想一想下面的句子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再照样子写一写。
        (1)例句: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上,在平沙无垠的非洲大少漠中,在碧波万项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对比之下,我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无论如何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
        这个句子的表达特点:整个句子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用“广阔世界的大月亮和我那心爱的小月亮对比,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在写广阔世界的大月亮时作者又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很有气势地写出广阔世界的大月亮的美。
        提炼图式:
        排比+(对比事物),对比之下,(对比事物),无论如何比不上(我赞美的事物)
                             ( 常量)               (常量)
        运用图式: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在上海的黄浦江畔,在杭州的西湖游船上,在泰山的山顶上,我都看见过满天星斗,对比之下,这些山水名胜之地的星星,无论如何比不上我家房顶上的小星星。
        (2)例句:虽然姑爹小船上盖的只是破旧的篷,远比不上绍兴的乌篷船精致,但姑爹的小小渔船仍然是那么亲切,那么难忘……
        提炼图式:(赞美的事物),远比不上(对比事物),但(赞美事物特点)
                          (常量)         (常量)
        运用图式:虽然爸爸的桑塔纳已经很破旧了,远比不上有钱人家的宝马奥迪,但爸爸的桑塔纳仍然是那么亲切,那么舒适……
        其实以上教学案例分析只是句子或段落仿写的一小部分,还有很多具有不同特点的句式或段落的仿写,我们也可以试着用图式帮助学生梳理清楚句子或段落的常量和空位,找出固定不变的语素,给变化的语素留好空位。这样就能根据例句提炼出了一个相对固定的图式,有利于学生模仿。模仿不仅要形似还要神似。
        叶圣陶先生曾说:“语言就像一幢房子,词语就是砖石与木头,房子是由砖石盖起来的,语言是由词语组成的[4]。”那么,我们的图式就是盖房子的图纸,指导着学生们怎样把房子盖好,盖漂亮。通过我的粗浅的教学实践研究,觉得图式理论在小学高学段词句段运用这个版块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康德著,蓝公武译纯粹理性批判[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1960:142-143.)
        [2]巴特利特著,黎炜译.记忆:一个实验的与社会的心理学研究[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231)
        [3]王小明著,学习心理学[M].开明出版社,2014.
        [4]《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6年03期,薛燕《高考记叙文亮点指要》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