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小组合作学习 发展提升思维能力

发表时间:2020/5/1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期   作者:安丽
[导读] 语文课堂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基地和载体,认真准备、精心组织开展的小组合作学习是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摘要:语文课堂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基地和载体,认真准备、精心组织开展的小组合作学习是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以下是实际教学中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探索和小结。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思维能力;语文教学
       
        小学高年段是思维力培养和发展的黄金时期,语文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探索,我找到了一个贴心实用的抓手,那就是小组合作学习。下面就谈一谈我们班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提升。
一、严格要求,百分百独立预习,提升学生深刻、系统思考的能力
        这届学生我是五年级开始接手,开学经过一周的摸底,发现学生对老师、对教辅的依赖性很强。开学初,我没通知,他们已经每人在书包里准备好了多本辅导资料。经过了解,他们以前做预习都是查阅、抄写上述资料完成。针对这一情况,我在班上提出了预习“七步走”,并逐一细致讲解每一步的具体要求。同时严令申明:今后,每一次的预习作业必须自己独立思考完成,没有不会做、没有不认真,不为思维懒惰找借口。
        刚开始,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之前的预习检查中,部分学生的预习作业七步缺少了两步或三步,而漏掉的往往是需要深刻思考的环节,如佳句、表现手法赏析、不懂的问题等。碰到这样的情况,我一律将作业打回重写,而且每次预习作业都会设定分数标准,预习分数达到90分才算通过。刚开始,学生们都叫苦不迭,作业一次次被打回,一次次再重新思考后完成。一个月后,60%的学生都能一次过关了。两个月后,95%的学生都能达到了。
        想思维偷懒,想思考不深入,浅尝辄止?不可能。在一步步的坚持中,我们班的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第一步——课前预习中尝到了甜头,他们的思维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
       
        二、人人参与,先分组再集中,发展学生灵活性、独创性思维品质
        我们班在教学实践中,逐渐摸索和制定出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流程和实施方法。学生最喜欢其中的第二步:抽组上台展示。组长、组员们都争先恐后、跃跃欲试,僧多粥少,按照之前流程,整个小组合作环节只能有一个组上台展示。抽到的组神采飞扬,落选的则垂头丧气。如何能将小组合作学习展示环节最优化,我经过一番思考后,在班级发出了动员令:每个组内商讨出优化意见,然后再提交班级一起讨论,最后表决通过。而且要求,人人必须参与和动脑筋。一声令下,班级课余时间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果然是“众人拾柴火焰高”,集体的智慧是无比强大的。很快,经过了反复激烈的思维碰撞,我们便有了以下“脑力劳动成果”:
        上课流程: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一起进入 新课一起学 环节。
        文章我来读,抽号朗读。主持人对朗读感情进行点评。
        接下来进入第一轮小组讨论交流,请同学们翻开预习本(前五项),小组组员间轮流看完另外3人预习本,每看完1本将意见迅速写到意见表上,小组4人全部看完写完后,由组长公布总的意见,并展开讨论总结,最后分好工。
        主持人抽号,抽中小组上台进行汇报展示。


        每个内容汇报完毕,下面同学补充,进行评价。
        接下来进入第二轮小组讨论交流,请同学们继续翻开预习本(后六项),小组组员间轮流看完另外3人预习本,每看完1本将意见迅速写到意见表上,小组4人全部看完写完后,由组长公布总的意见,并展开讨论总结,最后分好工。
        课后习题汇报时要结合具体课文内容说答案,句段赏析选取写得最好的一到两篇朗读,下面同学点3个人读。手法赏析综合全组意见,选一个人来谈,不懂问题组内讨论,确定一个最有价值问题提出来。其他组补充,人数不限。
        后面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们还对实施过程中的一些环节又继续进行了优化。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不断地思考、讨论、总结、反思过程中,学生们的思维灵活性和独创性有了质的飞跃。
       
        三、迅速判断、主动质疑,深入发展学生敏捷性、批判性思维品质
        “你说的不对,虽然这篇文章也有一些细腻的描写,但整体看来,它还是一篇说明文,不是记叙文。”这是学生在进行《海的颜色》预习汇报第一环节中关于文章体裁的观点交锋。“你说的不够全面,作者在文中是用了对比的手法,也同时大量使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但就全篇来说,作者最主要的表现手法应该是叙述和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相结合。”这是学生在小组合作第二环节表现手法赏析中的辩驳。这样的场景几乎天天出现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有时甚至延续到了下课。你方唱罢,我方登场,“辩翁之意不在口舌,在乎真理也。”小组合作学习在坚持实施了一个学期后,学生的自主判断和分析批判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
        作为老师的我,在教室所站的位置已自觉地从讲台中央移到了边角,中央位置取而代之的是每天自愿报名里选出的主持人。到了一个环节需要总结的时候,主持人会先进行小结,然后向右转头对我说:“安老师,请问您还有什么要说的吗?”这时我会指出前面过程中的问题和存在的一些知识点错误。如果没有学生对本课的表现手法领悟和表述到位,我还会继续引导启发,直至达成本课教学重难点目标。
        我更多的时间花在了备课上,课前要做好充足的准备,以便及时应对学生的发难。像上次教学《我的写作梦》一课时,课后生字词有个“载”字,小结时我告诉学生和船有关的就读四声,班上有关学生立马站起反驳说:“老师,这不全面,下载的载呢?”“它读三声呀。”我说。“不对,您上次专门纠正了要读四声。”他说完,专门拿出字典翻找到那个字给我看。我才想起确实是说过了的。于是,我赶紧对这名学生大名表扬,自己也趁机下了台。从此以后,大到整篇课文,小到一个读音,再不敢马虎对待了。每天,班上每一个学生就像一支支拉满的弓一样,随时准备将自己经过敏捷、批判性思维思考后的“箭”发射出去。
        独立思考、快速反应、全面分析、深刻总结评价,学生们在我的严格要求下,借助小组合作学习这个不断优化的平台,思维品质全面发展,思维能力大幅提升。这条路我们会一直在思考中坚持走下去。


参考文献:
        [1]王春梅.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研究.华夏教师.2019,1
        [2]段光爱.浅谈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中国校外教育.2016,9
        [3]刘彩珍.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思维.学周刊.2014,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