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农村小学班主任工作之点滴 陆亚菊

发表时间:2020/5/1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期   作者: 陆亚菊
[导读] 班主任要用爱心去温暖学生,激励学生
        摘要:班主任要用爱心去温暖学生,激励学生,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使孩子们在老师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和引导中,变成一个积极向上的阳光少年。
关键词:农村小学 班主任 养成 爱心 宽容
小学生都是6~13岁的孩子,他们的自律能力相对较差,学习习惯没有养成,尤其是农村小学更为严重。这就显得班主任工作尤为重要。所以,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小学班主任要不断地用爱心去温暖学生,激励学生,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一、重视养成,做学生的引路人。
    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习惯养得好,终生受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也就是说,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是学生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的幸福,我们作为班主任的应高度重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怎样才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呢?
   树立形象。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养成好的习惯。”学生在学习中接触最多、最亲密的莫过于老师,尤其是班主任,他们都是从模仿中学习。然而,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是惊人的。我们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有着一定威信,我们的行为习惯经常成为他们的模仿对象,因此,我们在教育教学中也应该表现出良好的形象,做好学生的引路人,使学生在学习中,受到潜移黙化的影响。只有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才能得以更好的实现。
    从小节开始,持之以恒。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必须从细节开始。如:在教学中,有许多的“细节”,诸如坐的姿势,读书的姿势,回答问题的语音、语调等等;在课间,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举止文明,不说谎话、脏话等等。班主任要注重从这些细节方面让学生养成好的习惯。《老子道德经》中有这样的一句话: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班主任必须注意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习惯是经过反复或练习而形成的自动化的行为动作,它不是一朝一夕就形成的,而是必须有一个过程,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需要不断地强化,需要持之以恒地渗透,久而久之,学生的习惯就自然形成了。
二、亲近学生,树立自己的威望。
作为一名农村小学班主任,要想让学生能感到自己的威望,并在老师的威望中受到更好的教育,那么我们就要放下身段,走到学生们中间和他们打成一片,了解他们的想法、心理以及他们的爱好、特长,和他们交谈,并关心和体贴学生,让学生觉得老师和他们的思想是一致的,老师能想到他们所想,做到他们所希望的那样。
如此,才能在孩子们身边轻而易举地树立自己的威望,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比如,我班一个学生,上课总是心不在焉,左顾右盼,还和旁边的学生说话,影响别人,下课与同学打架,等等。
起初我不了解情况,对这个学生蛮有看法。后来,我就有意无意地和他接近,慢慢让他对我有了亲近感,和我畅所欲言时,我才知道他父母离婚了,他跟着父亲生活,而父亲为了生计外出打工根本顾不了他,她只好跟爷爷生活,爷爷根本管不了他。

知道情况后,我除了和他的父亲进行了沟通外,以后就更加关注这个学生,照顾他的生活和情绪,纠正他身上的缺点,帮他提高成绩,树立自信。
慢慢地,这个学生有了好的改变,且学习成绩也有了提高。所以,作为班主任,要想真正帮助学生,就要做到了解学生,走进他们的内心,了解他们的困难,才会在平常的教育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进行纠正、引导,使学生能快乐、健康地成长。
三、尊重每个孩子,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理解和宽容。
班主任是所有上课老师中和学生接触时间最长,也是最能发现学生缺点、优点,并能帮助他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人。因此,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我们要做的不是严格要求、批评、征罚,而是要让自己在工作中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理解他们,宽容他们,允许他们在成长中犯错,在改错中成长,这样才能使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我有一个学生,总是爱拿别人的东西,同学们都很讨厌她,向我告了无数次状。有一次在课间活动时,我把这个学生叫到身边,一边和她闲聊,一边就无意中引到他拿别人东西的这件事上。
我才发现,这个学生拿别人的东西,不是占有,而只是出于好奇、刺激,她看到别人拿到一个新式的玩具、铅笔盒等,她就想动一动,看一看。也确实,她拿到别人的东西,总是在一天或者两天后就又放到了别人的课桌上。这个同学知道别的同学向我告状后,她想我可能会批评他,责罚她,但是没想到的是,我微笑着对她说,你的好奇心真奇怪,以后可不能这样做了,这样同学们会误会你的。
在这次谈话后,果然再也没有听到有同学反映她拿别人的东西。试想,那次谈话我如果不和她谈心,劈头盖脸就是一顿责骂,她有可能会产生抵触心理,报复心理,从而让自己的行为变本加厉,可能起不到这么好的教育效果。可见,作为一名班主任,在工作中,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以宽容的态度教育他们,影响他们,是最好的,也是最有效的教育。
   四、 关爱留守儿童。
目前,就我们农村小学而言,留守儿童几乎占校学生总数的40%以上。很多家长外出打工,大多孩子都是由爷爷奶奶或姥爷姥姥看管,或是由亲戚代管。由于现如今的孩子又大多是独生子女,调皮、任性是他们的天性。在家里,要管好他们,让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做事等等这些,老人们真的是力不从心。从而导致很多孩子都养成了一些坏习惯,目中无人、学习马虎、纪律松散、缺乏自觉性等。这些现象就要我们做班主任的要用心去了解,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化他们,真正让他们感到自己是他们的贴心人。例如,我班里就有这样的一位学生,父母长年在外打工,他就跟着体弱多病的爷爷一起生活。生病的爷爷无法管教他,于是,他便每天放学后吃完饭就到外面玩耍,每晚都是夜深了才回家,回家后看电视。我了解情况后,先是找他谈话,不管是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我都给予他更多的关爱,让他感到集体的温暖,以及感到我对他的重视。现在他已成为班里的乖孩子之一,已完全融入我们这个大家庭。人们都说,沟通是架设人与人之间的桥梁,做为班主任的,一定要善于与学生沟通,做学生的贴心人,工作起来就会得心应手。
    总之,作为一名农村小学班主任,要想搞好自己的工作,使自己的工作真正能在教育教学中起到应有的作用,就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努力树立自己的威望、形象,用尊重、理解、宽容的态度和学生相处,才能真正起到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