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美的教育 滋养美的心灵

发表时间:2020/5/1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期   作者:侯爱华
[导读] 美的教育是心灵的教育,用美术学科独有的艺术特质来启迪孩子们对美的认知和追求
        【摘要】美的教育是心灵的教育,用美术学科独有的艺术特质来启迪孩子们对美的认知和追求。牵起感受幸福的纽带,建立新颖夯实的课堂,创新学科融合的模式,用爱心和耐心以及专业的知识一点一滴滋养孩子们内心的艺术种子!
关键词:美育   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  学科融合

        教育的使命是雕塑人的生命,培植人的灵魂。美的教育,美的滋养,是感性的审美素质核心,在当前的美育教育环境中,感性教育有很多不足之处,如何把理性的科学素质二者合一,使知识与生活、生命共鸣,让其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能够感受幸福人生、体验幸福的能力,需要我们美育教育者深度思考和践行,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
        一、牵起感受幸福的纽带
        成功的真正内涵是幸福。每一个孩子都渴望成功,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幸福的体验,在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主动为学生在学习中搭建一条通往美好的心灵之路。要读懂孩子的内心所感、所悟,在实际教学中遇到不够大胆的孩子,在艺术实践活动中表现得比较胆怯和有畏惧情绪,有时会说:“老师,我画不好啊!”“老师,这么画行吗?好看吗?”……?教师要从孩子的内心感受去理解和尊重,用鼓励的语言建立他们的自信心。“大胆画,看看自己能画出什么样的作品。”“去感受内心的快乐”“这可是你们表现自己才华和能力的机会啊!……”不断的鼓励和交流、及时的指导和建议。并与孩子进行肢体语言的碰撞:摸摸他的小脑袋,拍拍他的小肩膀等,让孩子能投入忘我的融合在自主学习的氛围中,体会到无限的乐趣!
        教师自身的和谐才是师生共同和谐的基础,美术教师不仅仅是上一堂美术课,更应当关注着学生的情感、社会、知觉、美感、生理等诸多成长要素,实现教育功能对学生的发展,更促进对人类美好未来的发展。
        二、建立新颖夯实的课堂
        和谐的师生关系奠定了我们能够拥有更严谨、轻松、愉快,有秩序和艺术感受的美术课堂!在美术教学中,扎实研究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以此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让教师在美术专业的基础上成为更专业的“美术教育者”。
        1.有备无患的课前准备
首先,要课前把教材吃透,然后才有可能创新教材,这样教师在教学中能够游刃有余的驾驭课堂的实施过程,让学生真正的感受新知识带来的心灵感悟,并把知识升华创作有灵魂的作品!在课前研究教材时,发现每册教材内容之间的关联性和深入性。如:三册《大树的故事》和四册《认识身边的树》;五册《我的小天地》和六册《我们的社区》等。实际教学中以旧知导引新知,学生的情感很容易调动和拓展。
        其次,教师在备课时注重教材与学生的实际相结合,我们处在一个信息化的社会,现在不乏好的课件,优秀的教案和课例,不能生搬硬套,我们对自己教的学生要心中有数,根据自己所教学生的状况要有充分的了解和分析,教师用自己的教学魅力引领学生,让学生感受到美的灵动,不能把固定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班班用、课课用,而与学生的实际能力和需要脱离,只为了教而教,忽略了教而学。教师要把学生调动最好的状态中来,真实的感受美术课带来的愉悦感和成就感!?。
        最后,美术教师要不短积累自己的文化底蕴,关注课堂内容中的知识拓展,如人文的、历史的、环保的等文化的积累,成为能驾驭课堂的优秀教师,把自己的授课能力、科研能力、应变能力等都激发出来,能够积极主动的服务好课堂。而且要重视学科材料的认知和配备,从小培养学生能够课前准备材料、资料、观察、调查等自主学习能力和习惯。


        2.实施有效的教学过程
        好的课堂教学流程是清晰而流畅的,如今的美术课堂教师的授课方式较之以往发生了许多变化,更多的美术教师不再是像以前那样仅仅是专业能力强,更关注教法、学法的研究,更关注教学的艺术。然而教学中最直接体现教学艺术的环节就是教学实施过程,要实际有效,不要花样繁多而脱离了教材本身。分析学生状况,要围绕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要求,进行导课,旧知回顾,新知感悟——操作——延伸——拓展,评价等。使所有的教学手段和方法都是为此服务的,不要画蛇添足,起不到实质的教学目的。
        3.实际有效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改变是教学改革的中心。好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事半功倍!教师要充分了解和熟知学生现状及学习需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完成教学任务,教师要学会选择最简单、实用、直接的方法让学生看明白、说明白、想明白、在艺术感受和实际课业操作中能表现出自己想达到的效果。在研究美术教材内容时,按需要去灵活创设美术活动的场景,为学生有效的体验学习带来良好的气氛,激发学生产生创作表现欲,并能主动而快乐积极地投入到美术活动中。如:造型表现课《猜猜我是谁》,课前拍好班级学生的背影照片,让学生通过平时与学生之间交往的熟悉程度,共同观察课件中出示的不同学生的头型、服装等特点的照片,猜一猜照片里的背影是哪位同学?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立刻激发出来,积极参与观察和线描作品的表现。同时通过观察和交流也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了解和情感,建立了友谊。要深入挖掘教材的内容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实践研究能够让学生感兴趣,能够激发创造性思维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高效完成预定教学效果。
        为了学生越学越愉快,为了教师越教越有效!教师要学会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教学,每次上完一节课,都要认真反思,并记录下自己的想法及学生的反应。有些精彩的学生语言、创作的画面,要及时记下来,它对理解课标,对进行教育科研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重视反思可以更快的提高教育教学水平,遇到问题可以及时解决,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有备无患。而且教学中有问题能够胸有成竹的面对!
        二、创新学科融合的模式
        学科融合是产生创新性成果的重要途径。随时代的发展,教师的教学理念、技能要紧跟时代培养什么样的人而要敢于超越自己、勇于创新,为学生的未来发展、身心发展和美术课程的实施,为学生创造专业化、功能强的新时代学习环境,营造出轻松的学习氛围来滋养学生追求美好未来的积极向上精神!
        注意美术与其他各门学科的教学联系,在观摩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课(二册)《春天来了》之后,在美术教学(二册)《春天的色彩》一课中带来了深刻的启示,语文课是用语言描绘春天,美术课是用丰富的色彩来表现春天,但对学生来说对春天的感情、对春天的理解是相同的。因此,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朗诵课文,学生回忆在语文课中是怎样描写春天的,在学生充分理解春天的基础上,积极主动的用手中的画笔和色彩去造型表现春天的色彩,当看到学生的作品表现的很生动,把春天的色彩表现的十分丰富,问学生为什么这么表现,学生说“语文课本里所描写的春天很美,所以对我来说春天的色彩是美丽的、五彩缤纷的!”这节课的学科融合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其次与音乐学科融合,让学生通过听觉而激发创作情感,如:三册《会变的线条》听音乐旋律画线;三册《大树的故事》听音乐感受大自然的声音,编创作品;五册《黄色和蓝色的画》听音乐感受冷暖色彩等。
        美的教育是心灵的教育,用美术学科独有的艺术特质来启迪孩子们对美的认知和追求,从小培养孩子们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用爱心和耐心以及专业的知识一点一滴滋养孩子们内心的艺术种子!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素质教育课堂优化策略》闫承利, 教育科学出版社
4.《问道课堂》李炳亭、楮清源,山东文艺出版社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