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初中时期的教育当中,道德与法治是非常关键的一门课程,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将产生非常重大的价值和意义。而初中生处在青春期的阶段,心思是比较敏感的,更加需要他人的教育和引导。所以,初中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开展中,一定要不断的展现课程价值,使得学生的价值观和正确的品行得到构建,让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上不断的前进和发展。基于此,本文将以此为话题进行研究,希望对相关工作的展开发挥出借鉴价值。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有效性策略
前言: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是更加倡导立德树人的,和知识技能的传授相比较,道德的引导和形成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才能使得学生真正的做好人、做好事。所以,在这样的模式下,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性也得到了不断的凸显,需要教师站在当前的教育形势下不断的对教育进行审视等,让教学原本的不足和问题得到改善,让教学的有效性不断的加强。
一、创新教育模式,增强教学实效
在原本的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开展中,教师在课程中的主导性过强,导致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一味的处在被动灌输的状态,在加上课程中需要记忆的内容比较多,导致学生长时间之后对学习产生一定的畏惧心理,很难使得教育的开展效果得到提升。所以,在当前的教育形势下,教师也应该不断的创新教育模式,带给学生更加宽松的学习空间,让教学的实效性不断的加强[1]。例如,在讲解“基本国策”这项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在课前可以预先的找寻到内容中涉及到的重点,对重点进行提前的讲解、录制、资源的整合形成微课。在微课制作好后,教师就可以在微信群中进行上传,让学生在预习中下载和观看。而在后续的课程中,教师就可以为学生预留宽松的空间,让学生针对课前学习中的问题和困惑进行交流和探究,教师再针对实际情况进行深化和引导。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可以让学生拥有更多的宽松的空间,真正的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学生有更多的主体空间,让教育的实效性得到不断的加强。
二、立足实际生活,增强教学实效
针对于道德与法治这一课程来说,课程本身和实际生活间的关联性就是比较密切的,让学生在实际生活当中对知识和能力进行学以致用,也是教育在开展中的目的[2]。所以,在课程教学的开展中,为了使得教学的实效性得到不断的增强,也应该将实际生活作为立足点等,这样学生的体验感就会变得更加深刻。例如,在讲解《法律在我们身边》一课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将生活中的真实案例引入进来,为学生创设模拟的情景,让学生真实的情感体验得到不断的深化。如,教师可以将角色扮演这一方式引入进来。
在课程的开展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模拟“法庭”这一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教师借助大屏幕为学生展现案件,让学生在情景的模拟下对案件进行分析和探讨。在这样的模式下,可以不断的深化学生的体验感,使得学生本身的法律意识在不知不觉当中不断的加强等,让教育在开展的过程中更加具备实效性。
三、融入社会热点,增强教学实效
针对于道德与法治教学来说,学科本身也具有着较强的时政性,时政的热点话题也是其中的一部分,是值得教师不断探究的问题[3]。所以,在教学的开展中,教师也应该将一些社会热点引入进来。借助这样的方式不断的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学生对教学内容真正的感兴趣等,让教学的实效性变得更强。例如,在讲解“消费观”相关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引入一个社会的热点话题——“年纪轻轻,精致穷有错吗?”让学生按照自己的观点,分成正方:没错;反方:有错等开展辩论。让学生在辩论活动当中对“消费”形成更加深刻的理解,促使学生正确消费观和价值观的构建等,使得教学的价值得到不断的彰显。
四、组织实践活动,增强教学实效
现代教育更加倡导理论结合实践,而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本身的实践性就是比较强的。所以,在课程的实际开展中,教师也不能一味的停滞在理论上,也可以组织相应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的参与中感悟更深。例如,在讲解“在社会中成长”相关内容的过程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就可以组织实践活动。如为环卫工人送礼物、为敬老院的老人讲故事、表演节目等。这些都会使得学生的素质和道德得到发展,使得学生实现学以致用,让教学在开展的过程中变得更加具备实效性。
结论:总之,道德与法治是初中阶段课程体系当中非常关键的组成部分,能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和素质,是学生在成长和发展的道路上不可或缺的。所以,在课程的开展中,教师应该不断的改善原本的教育现状,应该创新教育模式、立足实际生活、融入社会热点、组织实践活动等,让教育的开展变得更加有效,使得增强教学实效性这一目的得到达成。
参考文献:
[1]王忠安.体验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应用策略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52):91-92.
[2]杨爱萍.生态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2019(51):71.
[3]李猛.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八环六法”新课堂模式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9(5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