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我们捧着一本书,如果心不静,再好的书也读不进去,更不用说领会其中妙处了。只有安静下来,人的心灵和感官才是真正开放的,从而变得敏锐。
——周国平
安静是一种内涵;安静是一种品质;安静是一种意识;安静是一种灵魂深处的魅力。因为认识到安静的意义,自2016起,我们提出“合适的声音是最美的”,基于此理念我们尝试开发声音课程,我们希望我们的孩子能够做声音的主人,经过自我教育,做到在不同的时候发出适合环境的声音,进而将“安静”内化为心,学会安静思考、安静排队、安静用餐。安静是一种修养,我们希望我们学校走出的孩子是一个能遵守公共秩序的有修养的人。
一、环境支持,让声音能够看见
为了让课程顺利开展,我们做了两方面的准备工作:
1.墙面文化:购买品种不同的分贝仪固定在教学楼醒目处,并设计核心传播语“嘘,安静!”、手势图和噪音强度图示张贴在楼道墙面,保证让学生抬头能见,引起自省。
2.场馆建设:我们在校园科技馆专门开辟一个声音专栏,写明声音原理,建设传声筒,让每一个孩子能够随时随地感受声音的魅力。
二、实践体验,从了解自己的声音开始
有了外部环境的支持,我们着手利用学科里的资源,让学生在实践探究中加深对声音的感知。
1.探索发声原理。科学课设计有趣的体验活动,让孩子们通过在空瓶里放些细盐再吹瓶口;用手摸喉部,发出“啊”的声音,终止发音后感觉变化等方式体验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2.学习使用分贝仪。在分贝仪前面尝试发出各种声音,体会不同分贝的声音,初步感知自己发出的声音在几分贝,进一步感知自己的声音。
3.探究自然界的声音。让孩子们带着分贝仪去倾听和感受自然界的各种的声音,如树叶落地的声音,图书馆翻书的声音,老师上课的声音、踏步的声音、汽车鸣笛的声音等,让学生真正体会“不同分贝声音”的魅力以及噪音的危害,让学生通过体验感知“静”世界的美好。
4.“小课题”项目研究。在老师的带领下展开有关“声音”的小课题探究,如“声音对午睡的影响”、“声音强弱对课堂讨论有效性的影响”、“论大声朗读的重要”、“正确使用手势,让我们的课堂更静、思维更活”。通过课题的研究,让每一个孩子心中都有一把度量声音的戒尺,真正做到在不同的时候发出适合环境的声音。
三、行动认知,在合适的环境发出适合的声音
经过反复讨论,结合学生的研究成果,我们提出了适合的环境里的适合声音:用0分贝进行独立思考,用20分贝进行午睡,用30分贝在图书馆里阅读,用40分贝进行小组讨论,用50分贝上下楼梯,用60分贝师生对话,用70分贝大声朗读,用80分贝歌唱国歌。
(1)教师会议中全员学习课程方案,充分体现“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要求每位老师学习声音课程的重要性,现场认知声音分贝的高低,学习声音课程教学的实施要求和方式方法。
(2)开学典礼中进行“嘘,安静”别样舞台剧。开学典礼上,校长和学校的吉祥物“样样”一起表演了舞台剧,让每一个学生都认识声音对于环境的重要性,学习不同环境的不同声音,并提出“不在有屋顶的地方大声喧哗”。
(3)各班始业教育,再次强调行规重点。学会做一个安静的人,成为一个有修养的人。班主任带领学生学习声音课程,学唱安静排队和安静就餐歌;学习安静路队、和安静就餐的督查制度;学会声音手势;到相应地方认识分贝仪,现场进行分贝仪的测试。让孩子们时刻互相提醒,争做一个安静的人,争取听到更多美妙的声音。
(4)德育系列活动,“安静校园”全面实施
为了提高活动实效,德育处适时推出全校性的“安静校园”德育系列主题活动,根据每个年级的特点设计活动,内容如下:
四、“安静”内化,文明就在每个人的心中
国旗下、课堂里、活动中、行走间,每一个地方都成为宣讲“声音课程”的阵地。安静思考、安静排队、安静用餐,做到在不同的时候发出适合环境的声音,当“安静”内化,于是我们的孩子成为了有修养的优雅的文明人。
1.心静了,行为自然规范了
内心“静”了,孩子们的脚步自然慢了,入校不跑了、楼内不吵了,课间你追我赶的少了;悄悄说,不喊叫;上下楼,靠右行,不拥挤,不推搡。一切都在不经意间悄然改变。
2.心静了,课堂自然宁静了
学校有很多的公开课,一年过去了,课堂也发生了变化,语文课的朗读更整齐了,音乐课的歌声更悦耳了,数学课的思绪碰撞更多了,孩子们会静静地思考了,一切都在朝着有涵养、有思想、有文明的方向发展。
3.心静了,耳朵自然打开了
在校长表演的别样舞台剧中有一个问题:你听见过落叶落地的声音吗?当时没有一个人回答。但是,很快我们发现,有孩子拿着分贝仪在探究落叶落地的声音,早上,晚上,课间……最后他得出的结论是:落叶的声音书本上说是20分贝,但现实中几乎不能听到,因为他需要在及其安静的环境下才能测出,然后他在小广播发出 “还大自然安静的世界,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落叶落地的声音”的倡议,呼吁更多的孩子一起来学会安静,感受安静的美好,打开耳朵,聆听从未在喧闹的世界中听过的声音。
4.心静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和谐了
如今,走廊上、路队中、就餐时我们常常能看到一个镜头,只要旁边有同学讲话,周围就有孩子把手指放到嘴唇边,轻轻的对那个人表示:嘘,安静!而那个孩子会微笑着马上还以一个相同的动作。如此温馨的画面让我们相信:在这里,“静”已在每个人的心中。
著名学者许锡良曾在《安静对于一个国家的意义》一文中写道:安静的社会,其实蕴藏了人与人之间的互相顾及,互相尊重。在安静的环境里,人不可能是旁若无人,嚣张放肆的。国家需要安静,学校更需要安静。只有安静下来,人的心灵和感官才是真正开放的,才能由静生慧,才能更好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健全的人格,才能成为一个有修养、有智慧、有办法的人。
安静排队,安静用餐,安静学习,安静思考——在适合的时间发出适合的声音,那样的声音必然是最美的——做好这些最小的事,才能成就更远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