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在小学生日常的课业压力较大,体育锻炼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环节课业带来的压力,并且根据有效数据显示,现在的青少年个人身体素质整体呈现下降趋势,这从侧面反映出现在教育系统的发展缺陷,加强小学生的体育体能锻炼,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本文对小学体育体能提升的有效策略进行研究。
关键词:小学;体育体能;有效策略
引言:
心理承受能力是小学生克服困难的基础,体育课程所能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强加强体能,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使学生能够在不断的体育锻炼中形成自己的优秀品质,然后再将这种优秀品质与吃苦精神融入到日常文化课的学习中去,促进自身的全面综合发展。
一、遵循学生体能发展的规律
小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时,要循序渐进不能一蹴而就,小学生的年纪较小,身体还正处于发育的重要时期,在进行体育锻炼,加强体能训练的过程中,不能因为过去忽视了对于孩子的体育锻炼,就在一开始运用高强度的体能锻炼项目对学生进行训练,这样大的训练方式会导致学生因为强度过大,造成身体损伤,严重违背体育锻炼的真正意义。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时,需要将整个教学课程从简单到复杂按照阶梯形式进行安排,保证小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的过程中,首先保证学生自身的身体安全。其次强度过大的体育锻炼会对小学生的心理造成伤害,所以为了保证体育训练在加强小学生体能的同时,还要保证对小学生的心理不造成伤害,从而促进小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
例如小学教师可以将整个学期的体育教学课程,从简单到难分成不同的等级,在刚开始,可以采用难度较小、活动强度不大的体操进行体能训练,在学生上课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体操训练,在训练完成之后,带领学生自由活动,所训练的强度一定要小。在一段时间的体操训练完成之后,学生的体能得到加强,教师就可以对学生加强一点体能训练,比如组织学生学习篮球、乒乓球等项目,在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团队协作的技巧,促进学生的心理素质发育。
二、教师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小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教师采用多样化的体育教学方式,不仅能够使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兴趣得到激发,而且能够使学生在多样化的体育锻炼活动中,慢慢学会和他人沟通的技巧以及加强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所以为了使帮助学生加强自身的体育锻炼,教师首先要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深挖蕴含现代体育教学观念的教育意义,主动了解多元化体育教学的教学目的和活动项目。学校和一些小学教育管理部门,也要加强鼓励教师主动学习和创新自身的教育意识,转变传统的教学思路,引进新的教学方式,使小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能够得到大幅度提高。此外学校与教师也可以对实际活动课程,进行有效地发掘,了解其中所蕴含的体育知识与精神,并利用其创造出多种体育游戏形式,使体育教学能够在满足学生平时身体锻炼的同时,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思想素质,激发小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学习兴趣,使小学生能够全面综合的成长。
例如教师利用“小松鼠与大树”的体育游戏项目,对学生实行增强体能训练,从而引发学生对于体育教学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三人一组的不同组别,并让其中的一组学生两两装扮成大树的角色,并面对面站立双手组成一个大圆圈,然后再让一名同学扮演小松鼠的角色并站在圆圈之内,其他小组的人站在一旁,这时教师开始说“小松鼠”,圆圈内扮演小松鼠的学生就开始迅速离开所在的地方,并去寻找其他的大树作为依靠,其他扮演小松鼠的同学也可以跟小松鼠一起抢夺大树。之后教师在对学生说到“大树”,这时扮演大树的同学则开始寻找其他扮演大树的同学进行组合,如果超过规定时间还没有完成的学生则被淘汰。这个体育想破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增强小学生的个人体能。
三、在加强小学生体育体能教学中加入个人针对性训练
小学教师在原有的体育教学课堂的基础上,可以开发出一些其他类型的课堂活动模式,让课堂更加贴近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满足学生的各项活动需求。有针对性的对各类性格的学生进行训练,比如为团体感不强,比较独立自我的学生可以设置“老鹰抓小鸡”游戏,让学生在玩乐的过程中学会如何与与其他人进行配合,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集体参与感,健全学生的人格。对小学生来讲,某些性格特征的培养需要的只是一个契机,教师要相应的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让体育课不再仅仅是运动型教学,而是综合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生通过体育精神来健全人格,使其审美和个性发展能够得到显著的提升。
以“小熊跑跑跑”这项运动为例,教师首先需要找一块比较敞亮的空地,可以选择学校的篮球馆或足球馆等地方,将学生集合起来,分为四个小组,四个小组之间进行比赛,每个小组又可以分为甲乙两队,每组甲队的第一名学生需要在腰部绑着一个布袋进行竞走,在竞走过程中布袋不能掉落也不能下滑,如果下滑需要自己独立将布袋重新进行固定,直到将布袋交给乙队的第一位同学,如此循环,看最终哪个组的同学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任务,哪组就获胜。
四、结束语
体育与健康的结合是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的一次碰撞,在加强小学生体育体能锻炼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平衡好锻炼和健康之间的比重,适当的为教学过程中增添一些新的、有特色的元素,让学生能够更加高效的接受体育教学。
参考文献:
[1]郑东辉, 谭雪峰. 小学体育教学提升学生体能水平的策略研究[J]. 中华少年, 2019(13):148-148.
[2]张琪. 小学体育学习体能评价策略研究[J]. 运动精品, 2018(7).
[3]赵香丽.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策略[C]// 2018年“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研究”研讨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