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的信息技术运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0/5/1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期   作者:曾晓晖
[导读] 在历史课程改革中,信息技术运用于历史课堂教学,对教师优化教学内容
        摘要:在历史课程改革中,信息技术运用于历史课堂教学,对教师优化教学内容,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良好的途径。笔者试结合自己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实践,谈谈信息技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优势作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   历史教学   优势作用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特别是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为历史教学的改革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良好条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因此,在当今的历史课堂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老师一方面可以使历史内容冲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更加生动形象具体的教学内容展现给学生,如和教学相关的历史视频,或微课之类的,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运用信息技术可优化教学内容,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改变以往“讲史”“听史”的教学过程,变成学生“自主学”“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以此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以下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信息技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优势作用。
        一、信息技术可优化教学资源,有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
        在以往传统的历史教学中,教师课前的备课多是根据教材、教学大纲和教学参考用书等有限的资料,广大教师的备课显得内容不够丰富、完善,也远远满足不了教师的需要。另外,初中历史教材由于受篇幅的限制,很多知识点的讲解比较简单,特别是一些重难点知识,单靠教师的讲解,学生难以理解。而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资源环境就是要打破课本是知识主要来源的限制,教师可根据需要来选择文字资料、图片、影像或音频资料,用各种优化的资源来扩充教学知识量,扩大学生知识面,以此来突出重点,浅化难点,提高学习效果。如我在讲解部编版八年级历史《鸦片战争》中关于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和原因时,我通过文字和图片介绍和晚清同时代的资本主义世界完成政治革命和工业革命所取的成果,播放《大国的崛起》关于英国的相关影像资料,然后对比落后的清政府,让学生比较全方位的了解鸦片战争前夕的世界,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明白鸦片战争清朝失败的必然,接受要发奋图强的爱国情怀。在党史的教学中,我给学生展示了《建党伟业》、《建军大业》、《建国大业》等影像资料,让学生充分了解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深切体会中国共产党在救国救民过程中的辉煌历史。
        二、信息技术可趣化历史知识点,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历史学科涉及的知识面广、内容丰富,时间空间跨度大,独特的学科特点造成了它要学好、记牢、理解、运用并非易事。特别是某些相对枯燥的历史知识点,单靠干巴巴的讲述和记忆,使学生逐渐失去了对历史的学习兴趣。

因此,教师借助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通过详实的文字材料、生动形象的图片、音频、视频等,为学生提供适量的历史资料和直观有趣的教学情景。多媒体特有的感染力和形象性无疑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学习的印象,提高对历史学科学习的兴趣。如我在执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甲午中日战争》一课时,关于战争的背景和起因,我用图片展示日本通过变法走上强国之路,用关于当时日本政要的野心作为文字材料让学生展现日本的穷兵黩武和军国主义思想;讲述《马关条约》的影响时,用表格显示中日当时的财政收入,巨额的赔款,鲜明的数字对比让学生深切地感受日本的“发家史”是建立在中国人民的“血泪史”上,通过地理图示展现日本的侵略深入到内地;通过电影《赛德克·巴莱》的片段视频反映台湾人民从未放弃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决心和勇气。这些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可以使一场战争的前因后果变得立体生动,使学生产生一种趣学乐学的心理,从而变得主动学习。
        三、信息技术可转化教学方式,有助于教师的“独特导”和学生的“自主学”
     在课堂教学运用信息技术,教师不是利用信息技术的便捷来进行“机灌”教学,自己做一名“甩手掌柜”。相反,教师是根据教材的实际内容,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强大的交互功能,发挥自己独特的教学思维设计,高屋建瓴地创设一些历史情景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的精导要切实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如我在讲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中引导学生分析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和原因时,用历史地理图片反映中西传统贸易的陆路被奥斯曼帝国所阻,让学生明白西方国家要找到一条开辟到东方国家的新海路的历史背景;用当时欧洲人画的世界地理图示显示欧洲人开始相信“地圆学说”,用当时欧洲出现的高桅帆船展示欧洲人可远航的条件;用当时欧洲君主和贵族对天主教的狂热推崇让学生感受欧洲人要远航的精神动力等。在此“导”的过程中,我欣喜地发现学生面对课本之外的新内容,乐于思索,敢于发挥自己的想像力,能够感触学生的思维火花。特别是学生经过思考后能得出正确的答案,而教师的肯定又进一步加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让他们乐于动脑,体会学习带给他们的乐趣。
    结语: 总之,教师在历史教学中恰当地利用信息技术,能改变历史教学中具有的时空陌生性、理解抽象性、知识枯燥性等不利情况,有利于教师获取多元化的资源来优化教学,有利于开拓学生视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和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面对信息化潮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加强学习,总结经验教训,争取在课程改革中达到形式创新、成果有效的良好局面。

参考资料: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育部门户网站.2001-06-08[引用日期2016-06-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