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相信不少数学教师认为这是语文和英语课的重头戏,但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及“社会的数学化”,仅具语文阅读能力的人已显露出其能力的不足,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日益倍显重要。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说:“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而语言的学习与阅读密不可分的,显然阅读在数学教学中有着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在实际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数学阅读,让学生可以“读”占鳌头,也让课堂注入活水,“阅”出精彩课堂。
一、未成曲调先有情——以读促预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相信很多教师都能感受学生有预习的内容,课堂效率特高,而学生没有预习的课堂真的强差人意,所以笔者非常注重学生的预习能力的培养,阅读就是培养学生预习能力的好方法。每节课前的预习就是让学生粗略地读(即泛读),可以鼓励学生在泛读时大胆猜想、假设,允许他们出错,为他们提供自由阅读的舞台和尽情畅想的空间,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学生通过阅读预习,对所学新知的重、难点做到心中有数,那么在听课时就会聚精会神,针对性地听老师讲解每个重、难点,课堂教学效率也随之提高。
如:笔者在教学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尝试了两次教学:
第一次教学尝试:在学生热情高涨地利用身边的物体画完圆后,问及圆的各部分名称时,堂上顿时鸦雀无声,气氛突变沉闷,再追问几次,学生回答犹如雷声大雨点小的走场形式,简单的概念仿佛成了毒蛇猛兽,让学生不得靠近,接下来的教学,相信大家可想而知是腾云驾雾,糊里糊涂,最终效果与预期南辕北辙,更不用说提高课堂效率。
第二次教学尝试:有了一次经验,再次教学时,我先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阅读,再让学生摸着学具,把各自阅读的收获和感受相互说说,比赛形式让学生顿时激情高涨……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学习产生深层次的反思与感悟,进一步提升对数学知识的认识,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课堂效果。
通过课前的读,不但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还为后面教学重点(圆的特征与画法)的讲解留下充足的时间,激起学生的情感,启发引导学生思维,让学生用最短的时间进入课堂学习的最佳状态。不言而喻,课堂教学效率明显提高!
二、众里寻他千百度——以读促思
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要做好这个体操,很多教师利用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方法去培养学生的思维,但忽略了人类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阅读。是否有点“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恍然感觉呢?
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数学素养。可惜学生缺乏阅读数学书籍的能力和习惯,他们认为自己只要能够听懂课,然后会解题就行了,研读数学课本是无关重要的。典型的“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笔者认为数学更需要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和能力,阅读为学生创造了独立思考的机会,使学生激荡着思维的涟漪,碰撞着思维的火花,刷新着思维的频率!
(一)读中审
数学的学习离不开阅读,数学中的填空、判断、选择、计算、操作、解决问题无不需要学生去认真读题,思考问题,理解题意,才能更好的解题,从而促进思维的发展。有效的数学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发展思维能力。指导学生阅读数学题,掌握从文字中提炼出有用信息的方法,帮助学生解决数学问题。
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使学生提升学习的效率,使课堂学习效率提高!
(二)读中疑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学生的思维活跃于疑问的交叉点。”学生在阅读中肯定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和困难,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阅读教学中,只有抓住课本中的概念、规律、法则、公式、重点句、关键词,一边读,一边质疑,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建立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一步步启发学生思维,才能使学生理解弄懂,学会知识,掌握思维方式,提高思维的准确性和深刻性。质疑的过程是学生逐步理解问题的过程,也是思维能力发展的过程。
(三)读中悟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龙菲尔德说过:“数学不过是语言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是提高数学交流能力的根本。然而,学生仅靠课堂上听老师的讲授是难以丰富和完善自己的数学语言系统的。只有通过阅读,好好感悟数学语言的完整、规范、严密,做好与文本标准数学语言的交流,才能规范自己的数学语言,提高数学语言的理解力和表达力;同时也欣赏数学文化的魅力,建立起深厚的学习兴趣;领悟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不会作诗也会吟——以读促解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明了熟读的重要性。教授完新课,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再次阅读课本,通过阅读,对所学知识的要点、重点、难点为进行加工和归纳整理,从而加深理解,并在这一过程中拓展延伸、实践应用,获得新的收获。使学生的解题能力逐步提高,课堂效率也进一步提高!
四、千树万树梨花开——以读促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使学生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阅读就是符合“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的基本技能和方法。激发学生阅读数学的兴趣,鼓励学生去阅读数学的一个有效方法是给以好的阅读材料。
如: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圆的周长》时,让学生阅读书上有关圆周率的历史,使学生为古人的发明产生自豪感,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感受数学本身的魅力,爱上数学,自主地研读课本,“阅”出高效课堂!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必须注意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阅读作为自学的好途径之一,教师应当指导好学生阅读课本。课本是凝聚了多位专家学者的智慧与心血,让学生感受阅读课本的“趣”,“乐”, “美”,使课堂上呈现“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观“阅读”景象。
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对于任何人而言,读书最大的好处在于:它让求知的人从中获知,让无知的人变得有知。读,不再是语文的专利,数学教学也离不开它。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在学生心灵深处播下阅读的种子,让“预习”成为它的芽;让“思维”成为它的叶;让“解题”成为它的花;让“自学”成为它的果,早日变得“满园春色关不住”,“四读”激起千层浪,“阅”出流光溢彩的精彩课堂!
参考文献:
[1] 《数学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2] 《新课程中课堂行为的变化》——傅道春首都师范大学出版2013年第5版。
[3] 《阅读的力量——从研究中获得的启示》——心理出版社2013年第4版。
[4] 《阅读的未来》——(美)达恩顿著,熊祥译中信出版社2011年第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