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学生的审题习惯,是影响学生的解题速度和解题正确率的主要因素之一,所以要重视学生审题习惯的培养。所谓审题,就是弄清楚题目的意思,弄清楚已经知道什么以及要求什么,也就是已知和未知。审题是解题的首要环节,是合理的、正确解题的基础,是获取解题信息,最终达到圆满解题的第一步,即我们俗话说的“磨刀不误砍柴工”。
关键字:数学教学,审题习惯,习惯的培养
在平时考试中学生不认真审题常出现种种现象:有些学生题目没看清,就忙于动笔,过后捶胸顿足“题目有这个条件,我怎么没看到、、、、、、”。有些学生考试时担心时间不够,就一目十行漏掉了关键字,比如题目要求选“不正确的”,却看成选“正确的”。有些学生看到文字比较长的应用题或解答题,就会觉得这道题肯定很难,觉得自己肯定不会做这样的题,对自己没信心,所以没有耐心推敲,在还没有看完题目弄清题意的情况下,就胡乱写一通或者干脆放弃。有些学生思维定式,做题时想理所当然,比如:碰到似曾相识的题目,以为跟平时练习时的题目一样,殊不知条件已改变,等等。
以上存在的种种问题,其实并非是学生缺少必要的知识,而是缺乏必要的审题习惯和审题技能,这种现象的背后显露的正是学生审题能力的薄弱,所以培养学生的审题习惯和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是我们数学教学的当务之急。
那么我们如何培养学生的审题习惯呢?
首先,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不认真审题的严重后果。为此,我在带初中七年级时,就开始着手抓审题习惯的培养,还特别制作了一张试卷,共9道题,要求学生用3分钟完成。试卷内容如下:
(一)请认真把试卷读完,然后在试卷左上角写上自己的名字,所有的题都不用解答,只需把双数题的序号用圆圈圈起来。
1、计算:-5+6=__________
2、3的相反数是__________
3、不等式2x<6的解集是__________
4、计算:-6-(-4)+(-12)=__________
5、如果4x-2与6互为倒数,则x的值等于__________
6、已知-2m-3=-7,则m=__________
7、三个连续奇数的和是75,则这三个奇数分别是__________
8、求作一个方程,使它的解为1,这个方程是__________
9、解方程:2y-5=4(8-y)
(二)、如果你完成了第一题的要求,现在可以交卷了。
测试结果显示,全班56个学生,完全按要求答题的只有13人,占23%,发现写错了,重新改正的有8人,占14.3%。完全不按要求答题的有35人,占62.5%。
我故意挖一个坑,让学生跳下去,上当后学生才深刻领会到不认真看题的严重后果,从而强化和提高他们的审题意识。
其次,针对数学科的特点,结合课堂教学,我主要对学生进行以下四个方法的训练:(1)训练看全题目,要求学生有信心、有耐心看完题目;(2)找关键字眼,要求学生动笔画、圈、点;(3)三遍审题法,要求学生不看三遍不动笔。(4)避免思维定式,课堂上设置一题多变,加强对比训练。这些方法是同时进行的,并且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
再次,针对数学考试中的各类题型,训练学生的审题习惯。
(一)选择题和填空题审题习惯的培养。我对学生提出要求:(1)在看题时,把重点的、关键的字、词点出来,养成逐句逐字细看深究的习惯;(2)加强对比练习,提高审题意识。比如在七年级学习不等式时,我设置这样的对比练习题:
1、x小于3,列不等式得__________
2、x不小于3,列不等式得__________
3、x不大于3,列不等式得__________
在八年级进行一次函数的学习时,我也设置了如下的对比练习:
1、函数y=2x+4经过__________ 象限
2、函数y=2x-4经过__________ 象限
3、函数y=-2x+4不经过__________ 象限
通过这样的对比练习题,训练学生看好符号和看好“经过”、“不经过”等关键字眼,达到提高学生的审题意识。
在九年级教学中,我还设置了以下的对比练习题:
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m-2)x2-4mx+2m-6=0
(1)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m的值为______
(2)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则m的值为______
(3)有实数根,则m的值为______
(4)没有实数根,则m的值为______
此类题目在考试中一般单独出现,并没有归类,不容易引起学生的重视。所以我在教学中把它们放在一起,让学生对比,体会到多一字和少一字的不同解答结果,引起他们产生认真审题的思想。
(二)计算题审题习惯的培养。
对于计算题审题习惯的培养,我们要帮助学生养成“一看”、“二想”、“三定”的审题习惯。“一看”是指动笔做题前,先完整地看题,看清每个数和每种运算符号,观察它们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内在联系,进行初步感知。“二想”是在看清题目的基础上,弄清算式的特点以及各运算之间的关系后,根据算式特点,选择合理的运算方法,确定恰当的运算步骤,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三定”即确定运算步骤(比如先去括号的顺序,运算级别的顺序等),审清运算方法的合理性和简便性,分析运算和数据的特点,联系运算性质和法则,然后才能动手解题,认真地进行计算。
比如在七年级数学教学时,我专门设计了这样的题型:
题型一:①6-(-8)
②6-
题型二:①
②
题型三:5-(-4)×+3
通过这样的题型,让学生看好绝对值和括号、乘方等运算符号,选择正确的运算顺序,以及它们化简或计算时的区别。
(三)几何审题习惯的培养
对于几何题,我要求学生学会“读图”和“画图”,读图不是大声地读出来,而是把已知条件在图中标出来。另外有一些几何题,题目不附带图形,这时候就需要学生借助画图的方法帮助审题和分析,进而扫除理解题意的障碍。比如这道题:在△ABC中,边BC=6,BC边上的高AD=4,且BD=2,求△ACD的面积。这道题不附带图形,如果不借助画图分析,学生很容易求解不全,往往只画出锐角或直角三角形△ABC,而没考虑到△ABC也有可能是钝角三角形。为此,平时我们要通过练习题训练学生,帮助学生养成画图、读图、标图的审题习惯。
(四)应用题、证明题审题习惯的培养
对于应用题、证明题、综合压轴题,一般题目文字比较长,对学生来说比较难理解题意,这类题型的审题也一直是学生的难点。经过多年一线教学的我,平时对这类题的训练,首先鼓励学生要有一股“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敢闯劲,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还要有“攀蟾折桂,舍我其谁”的自信。其次,训练学生采用“三遍审题法”来审题。第一遍粗略读题,使自己大概了解题目所表达的意思;第二遍精细读题。要逐句逐字读,读的过程要动手用笔圈画题中的重要条件、重要语句、关键字眼等,以提醒自己注意,仔细理解题目中各个条件的含义并进行适当的知识或方法的联想,如这道题涉及到哪个内容,需要运用哪些性质定理,在平时老师的讲解中是如何解答的,等等。边阅读边分析题目的已知量和待求量,尽量边画草图边分析,并尽可能把题中的条件标注到图中,构建数学模型。第三遍是重读题,当想好整个问题的求解方法后,再回过头来重新审题,看看哪些已知条件已用,哪些还没用上,已用上的是否用得恰当准确,还没用上的已知量与待求量有什么联系,由这个已知量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等等。即再细敲深究题目,关键词句的理解是否准确到位,最后解完题后还要检验,看看结果是否符合题意、符合生活经验。
综上所述,审题习惯在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直接影响学生的解题速度和解题的准确率。所以在平时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审题习惯。而培养学生的审题习惯和审题能力,绝非一日之功,一跹而就,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参考文献]
[1]关文信等《新课程理念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11
[2]李向东《初中数学教学方法与管理策略》中南大学出版社 2017、08
[3]王妤. 初中数学学习优秀学生与普通生审题习惯的比较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