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少年,琅琅书声——浅析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及策略

发表时间:2020/5/1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03期   作者: 楼丽丽
[导读]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朗读已经成为教学阶段的重要一部分。有效地朗读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情感,还能够加强学生的语文能力。
        摘要: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朗读已经成为教学阶段的重要一部分。有效地朗读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情感,还能够加强学生的语文能力。就此,本文重点分析了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和有效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重要性;策略
        引言:朗读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但在传统的教学中,许多教师过于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从而忽略了朗读在教学中存在的重要意义,这种教学会使学生的精神过于紧绷,从而失去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就此,本文重点分析了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和有效的策略。
        一、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俗话说:“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而在日常的小学教学中,教师都不太重视学生的朗读工作。朗读能够使学生打开自己的情感,更加高效地理解课文中的知识。而朗读一词的意思就是要大声朗读,只有“读”才能够使学生体会到作者蕴含的情感。但“读”不是随随便便地读,而是要能够精度、正确地读。在教学中,由于每个学生身体和心理上会存在或大或小的差异性,而这些差异可能来源于家庭环境的影响。不同的家庭教育所造成的孩子的性格也是各不相同。这种现象就会导致教师对每个学生的侧重点和把握能力也有所不同。即便如此,教学是不分年段的。不管小学的哪个阶段,哪个年级,教师都应该有效地把握好学生朗读的工作,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为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帮助学生去理解和体会作者的情感。好的朗读犹如一首动听的歌曲,学生能够飘荡在音符的每个缝隙之中,去体会和融合作者的教学情感,感受情感的变化。因此,朗读对于语文的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要能够有效地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好相对应的教学工作。
        二、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策略
(一)创造情境,培养朗读兴趣
正所谓“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兴趣能够拉动学生与知识之间的距离。对于学生来说,感兴趣的文章能够促使他们更加专心地朗读,提高自己兴趣的同时,还能够加强自己的语文朗读能力。但是,在小学目前阶段,他们认识的字有限,有时不能声情并茂地朗读,只是停留在口头上,枯燥、乏味、单一的形式,就渐渐让他们丧失了兴趣与激情,失去了兴趣的他们就会被身边的事物吸引,进而降低了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能够适当地引入情景的教学,通过音乐、图片、视频等形式的引入,促使学生能够融入朗读的教学中来。
例如:教师在进行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草原》的教学中,就可以结合情景来进行教学,该篇主要描绘的是草原中壮阔的景象,以及作者对草原的喜爱之情。所以在进行情景教学时。首先,教师可以在网络中寻找相关的资料照片。接着,在课堂上将寻找到的草原图片出示给学生看,在学生观看的同时,还可以播放背景音乐,带领学生进入草原的氛围中,让学生想象草原上有绿油油的野草,碧蓝的天空,奔驰的骏马和一个个矗立的蒙古包,用耳朵和眼睛去感受那个美好。又或者在进行二年级下册古诗《村居》的教学中,该古诗主要描写的是农村的春天,那么,教师就可以通过结合互联网出示与春天相关的景象。如:燕子、柳树、风筝等,通过这些具有代表性的景物,能够让学生用心去感受春天的场景,在自己的中勾画出一幅春天的画卷。并伴着春天的音乐,能够看到万物复苏的景象,在不远处还有孩童赶着牧牛和纸鸢正在向我们走来,仿佛完全融入春天的景色中,体会到作者对春天深深的爱意。利用情景的方式来进行学生的教学工作,能够使学生融入教学的环境中,建立新的思维,通过不同的情景创设能够体会不一样的情感。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还能够加强学生对情感的理解。
(二)结合生活实际朗读,体会思想感情
俗话说“学生的教育离不开父母与教师的有效引导”。小学阶段的学生大多还处于启蒙的阶段,思维力还没提高,就容易被身边的环境所影响。这时候,就要求教师要积极做好带头作用,通过合理有效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首先,通过朗读发声手把手指导学生练习,给学生打个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其次,现代互联网技术这么发达,在互联网上搜索相关的朗读家录音成品,让小学生跟着一同阅读。就t二者而言,都有一个共同的优点,都能够纠正学生的字音。但值得注意的是,“范读”不能够作为主要的教学形式来使用,“范读”只能够是引导学生进入教学的工具。随着年龄的增长,教师应该放手,让学生自由阅读,如果有朗读好的学生,在早读时,可以带头进行朗读,通过合理有效的带头朗读,能够带动班级的其他同学。让每个人都纷纷的效仿,最终也能够带着情感进行朗读每一篇课文。
例如:在进行小学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盼》的学习中,教师就可以结合生活的实际来进行有效的教学工作。该篇的开头就已经引出了一个“盼”字,盼望所体现的思想是那么的迫切。而教师就可以根据这个“盼望”这一词,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是否有过盼望的经历?”,当这个话题一出学生们都纷纷的讨论了起来。有的学生则盼望着生日的到来,有的学生则盼望着节日的到来,还有的学生则盼望着能和父母去一次旅行等。可以盼望的东西有很多。而通过教师设立问题的形式来进行教学,能够让学生回忆起当时的心理活动和情感。当教师进行完这课的学习后,则可以再次让全班学生进行该篇课文地朗读。让一个读的比较好的学生来带头,引领其他学生能够找到自己思想情感。随着朗读的进行,不一样的是学生比之前朗读的情感更加的丰富。利用这样的方式来进行学生的朗读教学工作,不信能够提高学生对课文情感的理解,还能够加强自身的语文学习能力。
(三)利用表演的形式,提高学生对课文情感的理解
我国是文化大国,不仅有五千年的文化历史,还有着丰富的艺术。而朗读也是艺术中的一种,这种艺术存在的形式比较特殊,但是,却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必须掌握的。在传统的教学环境中,讲台是老师的专属,但随着时代的进步,讲台也可以成为学生表演的舞台,尽情地让他们发挥,想象这是他们的主场,在不断地表演中体会到作者的情感。这种方式能更有效帮助学生开拓想象力,挖掘潜力,更能让他们更快地融入这个集体,使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在相互配合中,完成教师布置的目标。大声地朗读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声音能够穿透其他听者的心灵,不仅自己能够理解文中的情感,还能够帮助其他的学生理解教材中的知识。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的这篇课文,教师就能够在教学时融入表演的方式。首先,让学生通过学生按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有效的分组工作。有的学生表演慢性子裁缝,而有的学生则表演急性子顾客。该文的故事主要讲述了:急性子顾客让慢性子裁缝做衣服,结果到最后慢性子裁缝还没裁剪的事。而学生在大声朗读表演的过程中就能够体会到其中所要表达的情感。能够明白其中的道理,告诉我们做事情要讲究效率,只有赶紧把手头的事情做好了,才能够去做其他的事。表演是需要对人物有更深入地了解,才能够表现出那种情感状态。而表演也是一种学生喜爱的游戏方式,通过有效的表演,能够促使学生提高自身的朗读兴趣,在不断地朗读表演中,深刻地理解文中所要展现的思想情感。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教学过程,只有通过朗读才能够让学生加深体会文章中的思想。因此,这就需要教师要能够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对应的措施。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感受更多文章中所要表达的情感思想。加强自己的语文朗读能力和语文理解能力。

        参考文献
[1]蒋圣艳.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的策略探究[J].名师在线,2019(34):60-61.
[2]周克祥.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小学语文朗读教学[J].基础教育参考,2019(23):46-48.
[3]梁守燕,王莉,魏风云.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9(47):73.
[4]杨凤雯.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分析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45):110.
[5]张艳.探析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与指导策略[J].小学教学研究,2019(30):28-30.
[6]魏志琴.以读为引,提升学生语文能力——谈朗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华夏教师,2019(29):41-4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