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构建网络化、数字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氛围,是我们共同面临的一大课题。为了更好的适应职业教育教学发展的需求,我院积极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创新发展,对于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致力于研究信息化技术在PLC应用技术课程中的应用于实践,已达到高效课堂。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信息化建设
一、研究现状及趋势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实现职业院校教育现代化的突破口,也是构建现代教育体系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举措。近来,随着我国新一轮“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等一系列战略规划的先后出台。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已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战略选择。随着当前信息技术和信息化时代的不断发展,职业院校为了促进自身的持续性发展,应当根据当前时代的潮流来创新管理模式和学校环境,运用当前较为先进的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和管理方式来推动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进程,使得学生在职业院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受到深刻的影响,从而提升其自身的信息技能,促进职业院校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发展。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传统教学模式的低效率弊端日益明显。如何应用信息化手段来提高课堂效率,这是当前教育工作者需要解决的问题。《PLC应用技术》是职业院校电工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为了克服传统授课形式的弊端,提高教学的质量,进行《PLC应用技术》信息化教学模式是必然的。
本论文通过对《彩灯的PLC控制》的课程设计来研究信息化教学的应用。本着“关爱、理解、欣赏”的育人理念,以“实用、适用、够用”为准则选取教学内容,以“工作过程系统化”编制教学情境,以“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实施教学。教学设计秉承“学生中心、能力本位、工学一体”的教学理念,借助信息化的教学平台,通过教学分析来说明教什么、学什么,教学策略教学过程,说明如何教、如何学教学反思来总结教的怎么样、学的怎么样。在教学方法的应用上,教师结合信息化的平台,各种软硬件设备,微课视频,动画等资源,实现PLC应用技术教学过程的信息化,让学生处处感受信息化给课堂带来的改变,使课堂变成高效课堂,快乐学习的课堂。
二、信息化教学手段在课程中的应用
1、教学资源的多样性
课程的教学内容选自瞿彩萍主编,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的《PLC应用技术》的课题五中的第七个任务—彩灯的PLC控制。通过对教材分析,以云班课为学习载体,发布学习资源,使用云班课推送重要知识点,辅助突破教学重点。使用学生感兴趣的动画巩固知识点,在课前为学生准备了学生工作页、任务单等教学资源,以辅助完成教学目标。
2、教学形式的多样性
设计信息化教学课堂,本次课任务驱动法为主要教学方法,三段—四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借助信息化教学手段,辅以情景模拟、角色扮演、赛练结合、小组合作,让学生学中做、做中学。学生使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分析归纳法完成学习任务,充分利用信息化资源,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将教、学、做融为一体,从而完成学习任务。
根据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将三维目标分配到课前、课中和课后。通过云课堂平台数据分析,了解学情并完成分组,实现课前教学。课中实施个性化快乐教学,强化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本次教学任务。课后做到学以致用,利用微课衔接创新创业课堂,培养学生创业能力。
3、教学方式的交互性
为了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课前运用云班课推送相关视频和资料以及导学题,目的在于让学生提前预习本次课的学习内容,了解学生知识学习的障碍区,从而进一步完善教学重难点,调整教学策略。
课中阶段,依据学生心里差异及现有的知识水平,借助信息化教学手段,通过四步开展教学互动。第一步,观看微课明确目标。播放微课,引导学生观察炫酷的彩灯效果,引出岗位要求:你能胜任灯光设计师的工作吗?提出学习任务,明确教学目标。请学生设计一个控制程序,8盏灯正序逐个点亮至全亮、反序逐个熄灭至全熄灭再循环。并使用“彩灯模拟控制”模块完成硬件接线和调试。采用视频的形式介绍彩灯的效果,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明确自己要完成的任务,提升求知欲。第二步,回顾问卷学习指令。播放Flash动画,引导学生学习加1指令(INC)和减1指令(DEC);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完成学习任务单。第三步,专家点评确定程序。角色扮演,明确各小组成员任务,编程员讲解控制程序,逐条分解任务程序,引导学生思考控制灯亮灯灭程序设计,循环控制的方法,组织学生上台讲解原理并说出创新点。由企业的专家做出评价。运用视频完成点评环节,目的在于让学生更加深刻的掌握整个程序设计的框架,为后续的教学任务奠定基础。寓教于乐,达到学中有乐,学中有趣的教学效果。在学生理解设计理念后,教师针对性讲解程序的输入,为系统调试打下基础。第四步,输入程序练习技能。首先进行安全教育,观看典型错误案例;教师示范操作,并将教学视频上传至教学平台;教师鼓励组间相互交流,相互帮助完成程序输入及调试。期间根据平台记录的学习成果进行考核,综合教师学生系统的主客观考核,获得学习效果和学习目标的对比雷达图,通过数据分析,统计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在实训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主动发展”为中心教学思想,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促竞争,争表现,反转课堂,由学生指导学生,学生的认知需求和创新欲望得到诱发,学生学习主动参与性创新性得到发展。
课后阶段,信息化拓学。通过云班课平台和微信群进行教学互动,讨论问答、梳理知识、引导思考、拓展提升以及教学评价,本次课程评价结合企业标准,组内评价、组间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评价内容以教学目标为依据,侧重学生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此外,运用云班课推送相关试题及照片并下发课后任务书,目的在于使学生能温习所学知识,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
三、总结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基于云课堂教学平台,构建师生互动的教育模式,解决在本课中通过生活场景导入、知识学习实践操作等,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突出教学重点,攻克难点。
参考文献:
[1]陈龙,《教育信息化提升专业课程的实践研究》,《教育科研》2018(6)。
[2]杨恒敏,浅谈信息化手段在教学课堂中的应用,《课程教育研究》,2018年第38期。
[3]金新德,基于PLC应用的信息化教育分析,《自动化技术与软件应用》,2016年14期。
[4]吴慧君,基于信息技术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探索,现代农村科技,201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