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教学通过网络课堂实施家校合作的探索

发表时间:2020/5/1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03期   作者:秦立山 王川 赵迎春
[导读] 家校合作”是指家庭与学校以沟通为基础,各显特色,相辅相成的教育模式,尤其是随着2020年防疫工作的开展,“停课不停学”的线上教育更是依托家校合作拓展了新的维度与高度。
        摘要:“家校合作”是指家庭与学校以沟通为基础,各显特色,相辅相成的教育模式,尤其是随着2020年防疫工作的开展,“停课不停学”的线上教育更是依托家校合作拓展了新的维度与高度。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家校合作在体育教学中的现状,具体探究了在网络课堂上在体育教学中践行家校合作的实践,以期挖掘出能实现初中体育课程与家校合作的有效策略, 全面提升初中生体育与健康,培养学生达到良好锻炼习惯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体育;网络课堂;家校合作;实践探索
        初中体育教学中实施家校合作意味着在此过程中学校和家庭的合作和沟通是双向的,除常规的学校体育教学外,学校也顺应新时代教育模式,尝试通过网课教学模式指导学生的家庭体育锻炼,真正突破时间和地点的限制,通过文字、声音、视频、游戏、互动操作等的及时反馈进行调整,有效地提高运动科学性和进行有针对性的锻炼,实现家校双方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协同合作和优势互补。
        一、家校合作在体育教学中的现状
        1.家校沟通基础薄弱
学校与家长的传统沟通方式主要有家长会、家访、纸质通知等。总体而言,家校信息沟通和交流的基础还比较薄弱,没有建立强大有效的双向沟通渠道,家长和老师之间缺乏互动和反馈,制约了家校合作机制发挥作用。
        2.学校和家庭对于体育教育的重视度不足
        在我国现行的教育评价体系下,长期存在着“重文化,轻体育”的现象。家校合作目前大部分也只停留在文化考试科目的交流上,体育教育的重视度远远不及其他与升学有关的科目。
        3.家校合作的制度建设流于形式
        由于家校双方对于家庭参与体育教学的认识不足,担心体育锻炼影响孩子学业成绩或在体育锻炼中发生安全问题等其他因素,体育教学中家校合作的制度建设难以推进,监督和反馈制度无法健全,家校合作流于形式,锻炼难以落到实处。
        二、依托网络课堂实现体育教学家校合作的策略
        1.利用网络发布家庭体育作业
        布置科学适量的体育家庭作用,让学生和家长都参与到体育锻炼中不仅能够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发展,也能够使家长在学生人格健全的过程中发挥更好的引导作用。通过家长在网络平台(如微信公众号、抖音APP、小程序等)上查看并参与每天的家庭体育运动,由此保证学生的体育锻炼量的同时,也能使家长在监督学生完成体育家庭作业的同时实现学生锻炼和家长锻炼的结合。
        其次由于学校和家庭在初中生的体质健康提高上是平等的合作关系,因而家校双方以相互尊重的方式进行沟通交流,通过线上和线下的方式畅通双方沟通的渠道,共同制定锻炼计划。值得注意的是依托网络的课堂教学活动脱离了班级的组织形式、教学缺乏师生互动,,因而对很多体育教师都是较大的挑战。所以教师必须对于消极参与的家庭要持续地进行宣传和劝导,同时向学生和家长普及促进体质健康的知识和技能,将体质健康教育的理念从学校扩展到家庭,增强家校双方的沟通和协同能力。


        2.推送科学的体育与健康的指导
        体育运动缺乏科学的指导可能会对学生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而网络教学传播的优势可以减弱盲目运动的危险。学校在推送体育家庭作业的同时附上相关运动的科普和多角度的正确示范视频、模拟游戏等,这样家长在平台上查看作业的同时能够查阅到相关的内容并按照科学的方法对学生的家庭体育作业进行指导。在当前“战天斗地抗疫情”的紧迫形势下,体育学科以其独特的专业优势,为广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勇担使命,全体体育教师更是面对新的挑战,探究了网络背景下家校合作的新教学模式、教学思维,积极转变契机,同心协力全面落实体育教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用专业知识和行动下好抗疫“全国一盘棋”,完成好这场“生命教育、信念教育、科学教育、道德教育”。比如自建“网络课程”资源,开设“初中生体质健康达标测试”、“篮球”、“太极拳”、“健身健美”课程,根据体育课程特点统筹搭建课程框架,导入学习课程,植入班级学生数据,保障网络教学顺利开展。同时针对“抗击肺炎,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地方”的防疫要求,还可以发布相关的指导手册,引导学生能够按照徒手或利用简易器械,在室内或自家庭院进行力量、柔韧、耐力、速度等身体素质练习,还可以按照不同专项进行基本技术练习,加强专项基本功,达到居家锻炼强身健心的作用。
        3.健全反馈、监督和激励机制
        为了防止家长和学生的消极参与、应付式锻炼,学校应健全监督和激励的机制,如布置体育运动作业时利用短视频等优势进行打卡分享、家长上传学生锻炼过程中的数据、利用运动APP进行运动薄弱的分析等。除此之外,还要畅通家长反馈的渠道,对家长反馈的问题及时进行回复,使传统的家长被动接受信息的沟通方式转变为家校双向畅通的沟通方式。然后教师及时对于家长反馈的信息和数据进行统计和对比分析,并形成相关的图文数据、评语和改进方向再反馈给家长,让家长能够清晰地通过数据看到学生的成长轨迹,真正立足学情调整学生的运动量和运动方法,切实有效地提高体育教学家校合作的质量和有效性。
   综上,依托网络教学形成的初中体育锻炼模式,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保证中小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有力保障,能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养成终身体育教育,真正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家庭的和谐。在依托网络开展家校体育锻炼的过程中,无可避免地出现了线上学习平台网络的拥堵,因而教师要灵活切换网络学习通道,严格课堂管理,保障教学质量。如此才能形成体育锻炼的线上课堂考勤、发布学习任务、实时互动、辅导答疑,线下居家体育锻炼打卡的有效模式,真正形成“不停教、不停学、不停练”线上线下远程互动的网络体育教学模式,高标准保障了延迟开学期间初中体育教学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杨娟.创新初中体育教育方式不断提高体育教学质量[J].学周刊,2020(05):149.
        [2]王麟,郭超.基于网络教学平台辅助下的毽球课程教学改革[J].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0(01):99-103.
        [3]李芳,曾祥燕.高校与中小学教师合作共同体建构的现状审视——以衡阳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校校合作”平台为例[J].当代体育科技,2019,9(27):140-142.
        [4]马正文.中小学学生体质健康素养现状与对策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38):201.
        [5]张杰.体育网络课堂教学的应用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2009,28(08):178-17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