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提高中学生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历史教学实践探究

发表时间:2020/5/1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03期   作者:潘孝约
[导读] 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灵溪镇第十中学 浙江省温州 325800
        摘 要:新课程下的初中历史教学要求重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而在初中历史学科中,要求学生形成的核心素养主要概括为:学生在接受历史教育过程中掌握基本的知识、关键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并且通过学习历史知识具备运用历史知识、历史思维方式和观点去解决现实社会中遇到的问题。
        关键字:初中历史、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当今教育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近年来教育界研究的热点话题。我国拥有着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是我们学习历史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我们培养历史文化素养的重要源泉。学好历史文化知识对于我们提高文化知识、提升人文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这是我们培养历史核心素养的关键,也是学会运用历史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重要举措。
        一、当前提高核心素养背景下对历史文化素养的要求
        初中历史教育包含丰富的历史知识,蕴含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积淀,拥有着丰富的思想价值和人文价值。当前初中历史教育阶段重点培养中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旨在通过学习历史知识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思维方式、对古文化崇敬的情感态度以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且学会运用历史思辨方式解决社会实际问题,这是当前素质教育背景下要求初中生应具备的历史核心素养。通过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有利于对学生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学生理解历史文化常识、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具备高尚的爱国品质和历史责任感。
        二、初中历史教学问题现状
        目前的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学方式仍然主要以老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要求学生背记课本重点和难点知识,多重视历史意义的阐述和历史规律的总结,教师在教的过程中注重讲授知识点,而并没有教给学生“怎样学”的方法,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材内容较为枯燥,平铺直述,导致学生学习效果较差。实际上学生需要通过学习足够丰富的历史资料,将历史知识相互理解,融会贯通。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可能会让学生陷入死记硬背的状态中,对历史知识片面理解的认知中。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要为被动的学习,主动的参与能力较差,很难对历史拓展资料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求知,不符合历史教育学科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旨。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传统的教学模式降低了学生的积极性,不能很好的引导学生的兴趣点,长期的被动学习导致学生兴趣不高,对历史知识的探索能力不高。
        三、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历史教学策略探究
        教师应转变传统应试教育下的教育教学方法,转变思想方式,促进学生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一)拓展历史阅读,丰富历史认知
        传统的教学局限于书本内容,结构单一,内容枯燥,学生的兴趣能力不足。因此教师在以本单元或本节课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为依据,从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适当拓展适合本阶段学生了解的课外阅读材料,开阔学生的历史视野,帮助学生对知识点识记和理解。

通过学习史料,让学生进一步思考,提升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文学积累。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向学生提问历史拓展阅读资料中的背景,并将史料和本课内容进行衔接,剖析人物、事件背后所蕴含的情感、历史知识、因果关系,从而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面。在对历史知识进行总结、归纳、提取信息的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一方面素材的选择要符合本阶段学生的心里和生理年龄,另一方面素材的选取可以从历史故事、成语典故中拓展,这样可以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关注。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以精彩的开场白开启本堂课的内容,例如一部热门的历史电视剧、一首蕴含历史文化故事的的歌曲,都能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求知欲望。例如,在讲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一课“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社会经济的繁荣”一课时,在讲到清朝的建立和统一多民族国建的巩固中,可以准备一段清朝历史影片供学生欣赏,然后结合影片讲授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怎样建立的,在充满趣味性的课堂中带领学生了解朝代的兴起和衰落,积累历史知识文历史文化素养。
        (三)以历史文化为背景,提升学生民族情怀
        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拓展阅读,运用史料辅助教学,让学生观看虎门销烟、鸦片战争等影片,了解中国近代史危机,通过这些历史事件的学习和了解培养学生爱国的思想情感和民族精神。通过将历史时间和现实问题的结合分析,让学生对比分析现今问题的产生,从而增强爱国情感。例如,组织学生搜索有关日本侵略中国的史料、南京大屠杀的恶行、“七七事变”等历史资料。通过学习,教师将史料和现实相结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让学生从问题中获得启迪和感悟,认识到我们民族遭受的欺辱和压迫以及和平的来之不易,新中国的建立来之不易,激发学生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总之,创新中学历史教学模式是当下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新的教学方法也需要在实践当中不断探索和研究。培养中学生历史责任感、家国情怀以及思辨的历史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当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中心,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创新教育模式的意义,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历史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彭婷.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对历史核心素养的解读[C]. 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20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重庆会场)论文集.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20:337-339.
        [2]胡泽先. 新高考背景下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现状及其改进方法[C]. 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20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重庆会场)论文集.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20:741-744.
        [3]王海军.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探讨[J].学周刊,2020(10):79-80.
        [4]陈发金.探析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与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J].名师在线,2020(06):19-20.
        [5]邓秀桃,喻照安.核心素养指向下的中学历史教学策略摭谈[J].中学历史教学,2020(02):26-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