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德育教育在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发表时间:2020/5/1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03期   作者:唐艳
[导读] 初中德育工作采用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处事方式,难以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摘要:初中德育工作采用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处事方式,难以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所以,要从家庭教育方面改变,让学生从小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做一个精神富裕的人。本文基于谈德育教育在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展开论述。
关键词:德育教育;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重要性
引言
        要明确德育教育在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价值,不仅能够使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效果得到提升,还有利于提升班主任的个人素质,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同时,要采取一定的策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强调德育教育。教师要对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怀,在尊重和理解学生的基础上,营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1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中激励策略意义
        以往的德育教育中,学生是德育教育接受主体,而教师则是教育主体,二者处于一种教学对立面。无法进行教学中的有机结合,教学效率就会受到限制。同时德育教育也是如此,班主任进行德育教育,学生被动地接受,有的学生对于班主任甚至会产生一种抵触情绪,不利于德育教育的展开。因此初中班主任就必须对教学模式进行合适的转变,通过一些策略让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上融合一起,不再是两个教学的对立面,在课堂学习上结合起来,成为学习共同体,能够将德育教育的激励措施具体落实。因此在德育教育中采用激励策略,就是一个重要的教学桥梁,通过激励策略对学生进行教学鼓励,能够树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更有利于初中的德育教学质量。在课堂上以主体的地位进行学习,提高了学生在德育教育中的主动性,就能够显著提升德育教育的水平。激励策略的实施,其主要就是为了鼓励学生向更高的层次前进,是完善初中生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
2转变班主任观念,加强对德育教育的重视
        在当前的初中班级管理过程中,许多班主任仍然通过传统的管理模式开展对学生的管理工作,这样往往效果不佳。同时,对学生过分严厉的管束会导致学生的叛逆心理更为严重,所以,要发挥德育教育在班主任中的作用,转变班主任的观念,使德育教育能够渗透进班级管理中的每个环节。要让班主任意识到,要研究学问首先要育人,使班主任不仅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时刻保持德育教育观念,给学生做好榜样,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实践德育教育的理念。
3优先帮扶中等生、后进生,帮助初中生树立自信心
        有效且高效地进行初中生的德育教育管理工作,要通过为学生制订具体的培养计划来实现学生责任感、规则观念的形成,同时要让学生知道如何拥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优秀的学习习惯,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得更加优秀。对学生来说,这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对独生子女或留守儿童家庭来说,学生自信心的树立是至关重要的。学生只有敢于面对自己的弱项,发展自己的强项,才能在学习生涯中不断树立自信心,获得更大的突破。这就需要家庭和学校积极配合,加强沟通,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然而,现在的独生子女和留守儿童越来越多,很多家庭出现溺爱子女的现象,有的学生养成了娇气、自私、霸道的性格,所以家庭德育教育管理氛围对一位学生的成长也很重要。初中班主任应该照顾学生的自尊心,多鼓励学生学习课堂知识,并通过制订一定的措施激励他们进步。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多照顾学生的感受,深入挖掘造成学生偏科的原因,并为他们提供合理的建议,从而让学生取得更大的进步。同时,班主任要和家长多沟通,让家长以身作则,尽量给学生创造和谐、融洽的家庭环境。初中班主任要协调一致,共同促进学生德育教育管理工作,从不同角度、不遗余力地通过各种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4创新思维,道德教育也要个性化
        营造道德教育的氛围,学生们在这个环境中生活和学习时,才能潜移默化的被影响。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教师要因材施教,选择不同的方法来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例如有的学生主要是自制力差,对自己自身存在的缺点认识不足,对老师的批评会产生厌恶憎恨心理,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首先应该和学生谈心,争取能够和学生做朋友,然后再指出学生存在的不足,鼓励学生树立做一个好学生的念头,充分发挥学生的力量,在给学生安排同桌时,尽量选择一个责任心比较强,学习成绩较好且乐于帮助别人的同学,能够和他相互帮助,在和学生交流过程中尽量不要采用批评的语言,而是重视关心他,激发他的自信心和进取心。初中阶段学生大多会处于叛逆行为,希望能够引起他人的关注,甚至还会有敌对倾向,面对家长和老师的批评会感到丢脸和不被理解。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给学生安排一个职位,既满足了学生的被关注的需要,也能够激发学生的进取心和责任心。因此教师在进行道德教育时一定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教育方式,不仅能够使教育效果事半功倍,也能够使学生的素质道德发展不断提高。
5尊重并理解学生,用爱去关怀学生
        作为一名合格的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要用爱和关怀来教育和感化学生,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爱,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除此之外,教师与学生之间要相互理解,才能够进一步推动班集体的优化,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能在出现问题的时候积极与教师沟通,教师也能够在学生中树立威信,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例如,初中阶段学生较易发生叛逆性的问题,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尊重,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教导犯错误的学生,避免学生的叛逆心理进一步加重。
结束语
        随着教育的改革,学生素质方面的教育,道德方面的教育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学校和社会更注重的是学生道德方面的发展,因此在初中阶段,教师进行班级管理时越来越多的把道德教育融人其中,争取做到全面性,针对性,差异性的对班级同学进行道德教育,从而提高班级德教的水平,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盛立波.初中班级管理中德育教育开展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8):18.
[2]程守民.新时期初中班主任如何开展德育教育工作[J].华夏教师,2019(21):87.
[3]王珑和.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有效策略分析[J].学周刊,2019(25):1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