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经验谈

发表时间:2020/5/1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03期   作者:韩蕾
[导读] 在现代教育发展呈现上升趋势的关键时期,在现代的教学中已经显现出很多的教学模式,也在不同的教育模式中展现出不同的活力。
         摘要:在现代教育发展呈现上升趋势的关键时期,在现代的教学中已经显现出很多的教学模式,也在不同的教育模式中展现出不同的活力,因此,在现阶段的中学数学教育中,一定要不断开发新的教育模式,利用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形式进行教学,促进学生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更好的展示学生的数学能力,凸显学生的数学素养,利用方程解决相应问题的时候也能更好的凸显方程的思想,实现问题的顺利解决。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教学;方程思想;解决问题;经验方法
        在初中数学的教育中,我们首先看数学的特性,其具有复杂性和逻辑性,在数学的教学中,学生们普遍觉得难,而方程这方面的内容是难上加难,因此,教师如何对初中的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们形成数学方程思维,建立方程的思想,进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提升,这是我们最需要关注的地方,也是学生们进行提升的重要方向,能有效地帮助初中学生更好的建立自我修养,帮助学生更好的突破初中数学这道坎。
        一、初中数学中利用方程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初中数学本身就是学生们在学习数学方面的基础,能为今后高中数学甚至是高数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学生们的智力和能力发展不完全的阶段,只有初中教师能更好的对学生进行引导,才能更好的帮助学生形成学习的思维,促进学生发展的方向,形成学生更强有力的学习基础,促成学生的发展。因此,学习方程,能更好的突破学生们的思维局限性,帮助学生能更好的利用现阶段的问题进行引导,促进学生在问题的解锁方面形成方程的思想,建立方程学习的新方式,帮助初中数学学习的进步和发展。
        二、初中数学利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探究
        初中的学生在思维的创新能力和活力方面不断的展示自己的长处,也将自身的能力不断的激发出来,但是对于初中的学生们来说,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将方程的思维运用在教学中,能更好的凸显学生的价值,展示学生的动力,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形成。因此,对于初中数学来说,教师要不断的创新教学方式,将利用方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上来,促进数学课堂的长足发展【1】。
        2.1利用创设情境的教学形式,开展方程教学解决问题的模式
        情境的创设能让初中生更具有情境管理的意识,帮助学生们更好的走进初中的数学课堂中,帮助学生们更好的解决方程的问题,加强方程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教师在引导学生们解决方程问题的时候,要着重将方程的概念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们理解,这样才能更加深刻的明了方程构建的意义,促进学生们解决问题能力的实现。例如,在进行方程概念解释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学生们在进行方程学习的过程中,会有很多的疑问,比如,学生不容易理解等号两边表达式之间的平衡关系,还有的学生难以从本质上真正理解方程概念,多是理解表面含义的未知数。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就要将问题情境带入到方程教学的解决问题中来,设置一个学生们可以理解的情境。就比如,假设一个天平处于平衡状态,左边放置有两块相同质量的橡皮泥与1个10克砝码,右边放置有两个20克、两个5克砝码,橡皮泥的重量是?教师可以拿真实的橡皮泥、砝码和天平将问题进行演示,促进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程度的加深,利用天平这个概念,帮助学生能根据天平的平衡性更好的给学生们将等式的概念延伸出来,让学生们更好的理解方程:等号的含义就表示天平平衡,即两块橡皮泥+10克砝码的质量等于50克.然后,设置未知数简化等式,取橡皮你拼音的首字母“x”代替表示橡皮泥的质量,简化后的等式为:2x+10=50。这样一来,教师就是将等号两边的关系,通过实物演示的方式在学生们的面前进行展示,促进学生们对符号的理解,将“象形代数”问题转化为“符号代数”问题,让学生体会到用符号代替数的简洁性,并逐步建立起方程的概念和认知【2】。
        问题的情境设置不仅仅有实物演示这一种,还可以利用教师所搜集到的教学视频,对学生们进行情境的带入,促进学生们对方程的理解。例如,在对“一元二次方程”这部分内容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播放教学的视频,将学生们带入到情境中去。

“初三年级准备去夏令营,教师总出来的人数一共是104个,学校租了中巴车和面包车两种车型,一共是8两,其中中巴车每辆车上可以坐19人,面包车每辆车上可以坐7人,请问学生们,学校各租了中巴车和面包车几辆?”利用这样的小视频或者是PPT的形式,将学生们引入到教学的情境中,更能让初中生更深刻的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内容,促进学生们进入数学课堂的动力,轻松愉快,且具有实效性【3】。
        2.2通过例题认真审题的形式,提升学生在方程方面的解决能力
         审题,是解决方程问题的关键,也是在解决方程问题方面的重要的决策,在仔细的审题中,才能将学生的学习方程、解决方程能力的价值体现出来,同时也能通过审题的形式,帮助学生将方程问题审清楚、弄明白。教师能给予学生一些例题,将学生们认真审题的能力促进,帮助学生们能更快、更准、更狠的解决方程问题,促进方程问题的快速且正确的解决方式。例如:教师可以出例题,桌子是由一张桌面与四条桌腿组成,其中削做张桌面需要0.3重的木材,一条桌腿需要0.2重的木材,现在共使用了3.3重的木材。向:一共做了多少张桌子?教师可以通过类似的例题,让学生找出其中的已知量、未知量以及其相等关系。以此培养出学生分析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教师们通过举例子,将例子进行难易结合,共同将学生们的方程问题的提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展示出来,促进学生利用方程解决生活中问题的实力【4】。
         2.3利用方程问题拓展思维,提高问题的实效性
         在初三期间,学习方程问题已经到了最终的总结和能力拓展的阶段,在方程问题的解决方面,教师和学生也有了自己的独到见解,因此,在此期间,教师可以利用活动的形式展示学生们学习方程的活力,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展现,同时要督促好学生在参加教师组织的活动以后,将活动的内容和方程解决思想相融合,帮助学生们展现兴趣的同时,也能提出自己所遇到的困难,将学生不能自主解决的问题,通过教师的形式进行指导和解决,帮助学生们形成总结提升的习惯,形成学习方程的学习思维,促进学生们在问题的学习上的循序渐进的性质,并且通过总结,能更好的容纳知识点,对方程问题进行全面的提升。
         三、总结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
         初中生对任何神奇的事情都会有极强的好奇心,老师要充分利用这点组织教学活动,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学活动的组织要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间题的能力为目的。同时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帮助教师和学生们共同分享经验以及解题思路,形成协作的关系【5】,同时,教师一定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在学生们对方程学习的过程中,展现出来的学习层次的不同,教师一定要针对学生学习的不同阶段和层次,进行分层指导,帮助学生们逐渐提升。
         四、小结
         总而言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用方程解决问题的内容需要老师付出更多的努力,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祝,采用丰富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对用方程解决问题的理解和掌握【6】。
         参考文献:
         [1]蒋红梅.数学《用方程解决问题》案例及反思[J].语数外学习(高中版),2012,第35期
         [2]伊万桂.数学教学中化归思想的渗透[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第13期
         [3]苏长卫,朱灿梅.少数民族地区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实践:"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教学案例[J].凯里学院学报,2009,第27卷,第6期
         [4]夏春春.初中数学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提升学生图形结合素养[J].中学教学参考,2020,第9期
         [5]黄勤健.核心素养理念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探究[J].考试周刊,2020,第9期
         [6]卢顺香.浅析情境构建在初中数学一元一次方程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20,第9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