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

发表时间:2020/5/1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03期   作者: 谢强
[导读] 目前数学“学困生”过多已成为制约农村初中数学整体教学质量全面提高的瓶颈。
        【摘要】目前数学“学困生”过多已成为制约农村初中数学整体教学质量全面提高的瓶颈,如果学校教育忽视了数学“学困生”这一特殊群体,那学校就根本谈不上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转化数学“学困生”,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充分调动他们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教育教学活动,与培养学优生一样重要。那么研究初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及转化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农村初中 数学“学困生”  成因   转化
        西乡县第五中学虽座落在县城内,但生源学生情况复杂多样(东至三花石--西至十里)80%的学生来源于农村家庭。近几年来,虽然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 2018、2019中考成绩连续两年在汉中市公立学校排名第一。然而,我们也清醒地意识到,我们学校的数学成绩与陕西省五大名校还有很大的差距,在学习方面还有一大批没有“脱困”的学生。为了向陕西重点中学靠拢,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学有所获,我们必须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且时刻关注数学“学困生”的成长。如何让基础薄弱的数学“学困生”走出来成为最好的自己,是我们面临的一项十分急迫而艰巨的任务。接下来让我们先来关注数学“学困生”的成因。
一、学生家庭环境方面
当前的农村家庭,绝大多数孩子的爸爸、妈妈在外地务工不能直接管理孩子的学习、生活,把孩子的管理留给了孩子的爷爷、奶奶去管理,而爷爷、奶奶的管理只能满足孩子吃饱、吃好、穿暖等问题,而不能在数学学习方法、学习效率等方面给予适当的引导,从而导致大量的留守儿童在辅差工作上得不到很好的帮助,逐渐形成了众多的数学“学困生”。
二、教师教育教学方面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初中数学教学仍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下列情况:(1)教师教学上进行“一刀切”。课堂教学中教师面对五、六个知识点,常常实行“一刀切”,很少考虑到高、中、低不同水平的学生情况。这种统一的要求,必然会出现大量数学“学困生”。(2)教学方法上,课堂上教师讲得过多,学生思维完全处于被动应付状况,缺乏积极主动思考,忽视知识的生成,长此以往一部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上出现片面而又得不到老师的及时矫正,渐渐转变成了数学“学困生”。(3)课堂、课后作业部分学生抄袭作业现象严重,作业有效度低,从而不能客观反馈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教师难以对数学“学困生”作针对性的辅导。
三、数学“学困生”自身方面
(1)数学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基本技能不熟练,数学活动经验积累不够。(2)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上课时不专心听讲,不记数学笔记,经常做小动作,甚至干扰课堂秩序。(3)数学学习目标不明确,对数学学习没有兴趣,学好学坏无所谓,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周末也从不阅读与数学有关的书籍。

(4)没有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主要体现在把课堂、课后作业当作任务,做作业马马虎虎,敷衍了事,针对作业、考试中出现的错误不关心、不该正。
        我通过教学实践找到了数学“学困生”的主要成因那么我们又如何来转变这些数学“学困生”呢?接下来我想谈以下几点想法。
四、提高教师自身修养,给予数学“学困生”更多的“关爱”
        课堂上教师想方设法让学生跟着教师走,可适当运用多媒体课件中的图像、声音、动画、音乐吸引学生,采用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游戏、竞赛、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始终吸引学生注意力,遇到开小差的,做小动作的,及时把他们拉回来,进入正题之中。课余教师可通过故事、名人轶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经常关注他们的学习生活,找他们谈心,给他们更多的关心和爱护,解决他们生活学习上的困难,做他们的良师益友,让他们感到生活温暖,感到自己不是“孤独者”,感到身边有很多人在关注他们,希望他们成才,从而从心灵深处唤起他们奋发向上的决心和毅力。
五、针对性辅导,培养数学“学困生”自信心
一个数学“学困生”非一时一日造成的,要想数学“学困生”真正解困,必须通过教师或家长针对性地辅导。这就要求老师和家长对其进行耐心辅导,让他们达到基本标准。老师和家长为此肯定要花费巨大的精力,老师可以将有相同问题的数学“学困生”集中起来讲授,讲解时,慢一点,多讲几遍,在数学“学困生”中引入竞争机制,还可以请学习能力强、有爱心的学生帮助辅导,做“小老师”。同时还要注意帮助数学“学困生”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教会他们如何学习。我想只有真正解决了或者减少了数学“学困生”学习中的困难,数学“学困生”才会真正有自信、有目标、有行动。
六、家校合作,培养数学“学困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非一朝一夕做得到,特别是数学“学困生”自律能力较差、自主学习能力较弱的实际情况下,教师和家长应该密切沟通,从课前预习、课堂听讲、课后作业、复习等各个环节入手,指导和督促孩子进行反复训练思考。家长不能只给孩子创造学习条件,而平时不关心孩子,不辅导孩子,到考试成绩差时,狠狠批评,方法简单粗暴,不利于孩子成长,也不利于孩子学习的提高,家长应该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鼓励指导孩子,只有家校合作,教师、家长坚持不懈地督促和引导孩子发展并巩固,才可能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取得优异的成绩。
总之,如何寻找、解决、转化初中数学“学困生”的问题是一项大工程,但我对转化数学“学困生”的工作有信心。我要从平时开展耐心、细致的工作,持之以恒,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爱心去感化他们,感染他们,用自己的努力,使他们由被动学变为主动学,争取早日成为最好的自己。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年7月;
2.《中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研》[D]云南师范大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