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在小学数学中高阶段教学中的运用浅析

发表时间:2020/5/1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03期   作者: 胡远志
[导读] 创新,现在不单指科技的创新,同时也是要求人才的创新。
         摘要:创新,现在不单指科技的创新,同时也是要求人才的创新。小学中高阶段是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所以在小学数学中高阶段的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创新教育的运用,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大部分的教师还是采用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但是新时代,素质教育成为了社会的热点话题,所以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要能够对教育方式、教育手段以及教育思想方面有所创新。此文章以小学数学中高阶段的教学为背景,针对苏教版的教材和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情况进行探讨,提出一些创新举措。
关键字:创新教育;小学数学;教学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推进和深化,“素质教育”这一概念在我国被人们深深的了解和信服,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以及教育手段没有办法适应现代的教育教学发展需求。小学数学属于基础性学科,时刻影响着学生的未来学习状况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传统的上课方式就是学生跟着老师的思维走,老师在墨守成规的按照准备好的教学方案进行,长此以往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就会得不到发展,学生就只会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完成作业,不去思考问题的缘由。现在普遍使用的一种方式就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教学,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学会自己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本文将把教育方式、教育手段以及教育思想方面的创新融入到以下五个方面进而展开探讨创新教育在小学数学中高阶段教学中的运用。
一、基础知识是创新教育的开端
        创新不是要异想天开,不是口头上的说说,创新需要的是具备一定的知识素养,因此,在小学数学中高阶段的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认为学生只要理解知识就可以的思想观念,学生不仅仅要局限于对这些知识的理解,还要做到能够熟练的把这些基本知识运用到实际中,为创新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如果只是通过僵化的方法学习知识,那么只能了解到数学知识的浅层意思,在应用的过程中就会频繁的出现错误。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学方式也应该有所创新,可以采取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对知识进行推测整理的方式,那么他们将对这些基础知识有更深的记忆,其中的内涵也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和掌握。学生还必须通过适当的数学练习巩固这些知识,对这些知识就会有更深刻的理解,在运用时也会更加的熟练。例如,在教授“长方体和正方体”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生活物品从而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还可以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纸盒裁剪开,从而进一步的熟悉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概念。采用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充分的加入到课堂学习中,还能够使学生更深入的了解基础数学知识,促进他们空间想象力的发展。在讲授完基础知识后,教师也可以充分的利用学生的思维导图进行巩固复习,这样不只是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也能够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更深刻的印象。
二、数学问题是创新教育的过程
        教师可以在小学数学中高阶段教学过程中,设计一系列从简单到困难的数学问题,能够逐渐的引导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设计数学问题就是创新教育的一个必经过程,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他们的信心,从而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还能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其中,享受学习带来的乐趣。小学数学中高阶段的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不只是要学生掌握知识,还要着重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教学方式也要有所创新,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创新思考能力、发散创新思维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方式的改变从设计数学问题的情景、解决相关问题、总结归纳问题三个环节展开。

在设计数学问题阶段,教师要能够把问题情境与教材内容密切的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并体验解题的过程,让学生在掌握新知识的同时能够运用到分析和解决问题上,达到及时巩固的效果。在解决问题阶段,教师要重点关注学生的数学阅读分析能力,能够根据问题的题目获取到有效的信息,从而找到解决的办法。在总结归纳阶段,学生要能够将新旧知识进行总结,建立自己的知识网络结构,增强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独立思考是创新教育的灵魂
        在小学数学中高阶段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是创新教育的灵魂,也是从根源上促进学生的提升,加强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大部分教师的教学思想还停留在课堂上以讲课为主,让老师的思维带着学生走,对于学生的问题更是毫不吝啬的给予答案,这样只会让学生形成一种依赖心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也得不到培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教学思想,时刻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给予学生更多地时间去自己寻找答案,要的不仅是一个问题结果更是得到这个答案的过程。并且对教学手段也要有所创新,不仅仅要利用多媒体一个教学手段,还要能够与情景教学和启发式的教学手段相结合,比如学习图形这一节时,可以让学生观察教室中物品的形状,然后在多媒体上展示一些不常见的物品形状,再让学生自己观察这些图形具有哪些特点,在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出这些图形,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实践教学营造创新教育的氛围
        教师的教学思想不能只局限于学生对当时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思想的创新就体现在教师在让学生在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后,能够将所学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并且把新学到的知识融入到已经学过的知识中,给学生营造出一种良好的创新氛围,促进知识框架的完善,提高学生在数学方面的综合能力。同时,在小学数学教学的中高阶段,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也要创新,其创新就体现在教师在运用把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与课堂教育教学内容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的同时,还要能够培养学生的积极性,采用探究式、案例式和鼓励式教学手段相结合,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把抽象的数学问题转换到实际中,还能够让学生在探讨中激发自己创新思维,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且勇于发言,深深的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融入到了课堂中,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教师要具备创新教育意识
        为了促使小学数学中高阶段的创新教育成功进行,教师就要改变以前的只要教课本知识就行的思想,要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地拓展自己的知识素养,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一则,教师的教学思想要创新,不只是针对数学专业知识的学习掌握,教师还要不断地进行多方面学习,还包括阅读有关学生心理方面的。这将有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交流,也有利于教师对于数学教学领域的探索和创新。二则,大部分的教师广泛的吸收优秀的教学案例,不假思索的应用于自己的教学过程中,这种教学思想是不对的,是需要有所创新的,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一套授课方式,教师在采取其他教师的经验时,既要考虑到当时的现状,还要对自己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思想有所创新,这样才能促进教学的进步。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创新教育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还要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也要求教师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能够在教育教学中有所创新,这种创新包括教学思想、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方式的创新。在小学数学中高阶段的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主动探索数学的奥秘,还能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而且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吴志慧.创新教育在小学数学中高段教学中的运用浅析[J].好家长, 2019(4).
[2]喻再华.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明日,2019(9):0395-0395.
[3]郭丽萍.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8(1).
[4]周金芝.创新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新探[J].中华少年,2018(3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