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初中课程之中,物理学科居于重要地位,初中生对物理知识进行学习的实际情况直接影响其文化素养的高低。所以,物理教师需帮助初中生所学知识加以掌握,促使其在课堂之上对所学知识加以掌握,并且形成相应的物理能力以及物理素养,这对初中生日后学习以及发展十分有利。本文在分析导学案在物理教学当中的运用目的的基础上,概述导学案具体设计原则,之后对导学案在物理教学当中的设计运用展开探究,希望能对课堂教学起到一定指导作用,同时给一线教师提供些许帮助。
关键词:初中物理;导学案;课堂教学
前言:实际教学期间,物理教师为促使教学质量不断提升,让初中生对重点知识以及难点知识加以全面掌握,通常会布置一些内容来让初中生在课前进行预习以及自学,之后在这一基础之上展开拓展教学。然而,初中生进行自主学习期间会遇到不少问题,初中生觉得自学只是对知识的简单熟悉,没有进行深入研究,认为教师在课堂之上还会讲述,所以缺少自主探究这一能力,只对知识进行浅层了解,并未对知识进行深入探究,进而导致课前自主预习流于形式,而且效果并不明显。然而,借助导学案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对上述问题加以有效解决,教师可把教学内容与学生能力当作依据对导学方案加以设计。通常来说,导学案可分成两个部分,即导与学。其中,导就是把教师当作主体,对教学提纲以及内容加以设计来对初中生进行合理引导,而学则把学生当作主体,促使其展开自主学习,这样一来,可以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理解,便于其对知识进行扎实掌握。
一、导学案在物理教学当中的运用目的
(一)树立起以生为本这一理念,促使学生展开自主学习
借导学案能够将教师在教学期间的重点由教材研究逐渐转移至学生研究之上,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之后,展开交流讨论,最后在课堂之上获取知识。而在此期间,学生可以变成课堂主人,并且树立自主学习这一意识,发挥出自身主观方面的能动性。所以,在物理教学当中对导学案加以运用,能够帮助学生展开自主学习。
(二)借助导学案来帮助学生展开合作探究
在导学案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呈现较为完整的一个知识结构,并且借助一个问题来让学生对相应知识进行逐层突破,同时这些知识可以在物理教师具体引导之下通过板书形式加以呈现。物理教师在初中生借导学案进行学习期间,可指导其对笔记加以整理,并且和其他学生一同展开合作学习。
(三)借导学案来减轻物理教师负担,不断提高课堂质量
对导学案运用期间,尽管物理教师在前期需做大量工作,然而通过前期制作以及整理,会让后期工作变得较为轻松。在后期,物理教师只需适当删减一些教学内容即可。所以,物理教师后期工作量会减少很多,初中生学习内容同样可以得到相应简化,促使其学习效率不断提高。同时,还能让初中生从被动学习逐渐变成主动学习,进而促使教学效率以及质量不断提高。
二、导学案的设计原则
实际上,导学案是把新课标当作指导,把素质教育的落实当作目标,物理教师对引导学生以及培养其自主学习这一习惯的方案进行编写,这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初中生进行学习的重要工具。物理教师在对导学案加以编写期间,需要遵循主体性以及主导性这两个原则,这样才可设计出与初中生实际情况相符合的导学案。
(一)主体性的原则
学生乃是导学案的运用主体,因此在对导学案加以编写期间,必须要对学生具有的主体性加以明确,把学生当作立足点,对学生如何学,学什么这些问题加以考虑。同时,教师对导学案加以设计期间,必须要相信学生,给初中生预留充足时间以及空间,并且设计一些探究情境,促使学生发挥出自身的能动性,引导其展开自主学习以及合作学习。
(二)主导性的原则
其实,导学案乃是初中生进行学习的重要工具,若想发挥出此种作用,教师在对导学案加以编写期间,必须要体现出“导”这个原则,教师不能在导学案当中对知识加以简单罗列,也不能编写传统教案。因此,在对导学案编写期间,物理教师必须要进入到“导”这个角色当中,通过对学生实际学习情况进行了解以及研究,结合具体教学内容,遵循循序渐进这一原则来对问题加以设计,引导学生从浅入深的对知识进行学习以及思考。针对学生学习,引导可分成两个方面进行认识。第一,针对知识内容,需要融合在问题的设计之中。第二,针对学习流程方面的指导,比如,课前怎样预习、在课上怎样展示、在课堂教学当中,怎样提问以及交流等问题,全都可在学案当中给出一些明确要求。
三、导学案在物理教学当中的设计运用
(一)进行课前导学
对于初中阶段的物理教学,进行课前导学时,初中生可通过课前预习导学以及自主导学,在课前对所学知识加以熟悉,并且对一些物理知识以及概念加以了解,进而为之后的课堂学习奠定基础。具体学习期间,物理教师通常为培养初中生自学能力以及提升课堂教学整体效率而对导学案加以运用,以此来指导初中生相应的学习方法以及步骤。
物理学习属于循序渐进的一个过程,而在此过程之中,要不断联系以及回忆之前所学知识,这样才可把新知识和旧知识进行有效联系。因此,在对新知识进行学习之前,物理教师需先对学生是否具备对新知识进行学习的能力以及技巧加以考察,这样便于初中生借助导学案进行自主学习。例如,开展“电功率”的导学之时,教师可让初中生对之前所学的功率这一知识进行回忆,之后在引出电功率这一知识。在导学案当中,教师可提出以下问题:在单位时间当中,物体做的功叫做什么?做功时间与功率值存在什么关系?这样一来,可以让初中生对之前所学知识进行回忆,并且主动思考以及探究功与功率之间的关系。
物理知识是源自现实生活的,尽管比较抽象,然而却有迹可循。借助预习能够让初中生发现知识间的具体联系,并且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逐渐形成相应的知识体系,把新旧知识进行融合。在导学案之中,预习属于重点内容,物理教师可让初中生在现实生活当中多多进行观察。比如,进行电流教学期间,物理教师可让初中生对家中电器铭牌上的功率值以及电压数值进行观察,结合现实生活展开教学。在开展惯性教学期间,物理教师可告诉初中生,在坐车期间,尽量感受刹车以及拐弯,进而对惯性知识进行理解[1-2]。以学为辅,以导为主,对导学案加以不断理解以及补充,并且有针对性地加以梳理以及点拨,可以让初中生主动积极的投入到物理学习当中。
(二)开展课内导学
初中生在对物理知识加以学习期间,需不断进行练习,以此来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以及强化。因此,在对课堂之上的导学案加以设计之时,教师需重视学生理解以及练习。针对课堂之上导学案的具体设计,物理教师可分成讲解、习题练习以及总结这三个部分。物理教师首先对新知加以讲解,同时在讲解期间借助道具以及实验来对问题加以直观说明,在此期间,初中生可及时提出疑问[3-4]。进行习题练习主要是对新知展开练习,物理教师可对新知应用设计相应的简单习题,以此来让初中生进行自主完成,这样可以考查初中生对于所学知识的实际掌握情况。而总结则是对知识讲解进行归纳。例如,对重点概念以及公式进行总结,以此来强化初中生的记忆,并且对教学进行相应的整理以及总结。例如,开展“摩擦力”教学期间,物理教师可在课堂之上对简单道具加以运用,以此来让初中生了解摩擦力是真实存在的,同时在此基础之上,可以把摩擦力这个概念引出来。摩擦力就是两个相互接触物体发生相对运动之时,接触面所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进行概念讲解期间,物理教师可提出以下问题:通过概念可以看出哪些因素可以对摩擦力产生影响?如何加大有益的摩擦力?怎样减小一些有害的摩擦力。这样一来,可加深初中生对摩擦力的理解[5]。
(三)实施课后导学
开展课后导学是针对初中生课上所学情况,及时在课后进行拓展延伸的教学。课后导学主要针对较为重要的一些知识来说,很多学生都难以理解一些难点知识,不同学生在理解方面存在差异,接受力较强的初中生通常想要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层探究,但接受能力比较弱的初中生通常学得十分吃力。因此,在课后,教师有必要借助导学案来对物理知识进行强化以及拓展。物理教师在对导学案加以设计之时,可增加一些让初中生实施自我评价以及总结的环节,主要针对一些重要知识进行设计,这样可以帮助教师对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加以全面了解。开展课后导学期间,物理教师可设计一些难度较大的习题,以此来对初中生实际学习状况进行考察,之后有针对性的对教学计划进行调整。对于多数学生在学习期间存在的一些问题,教师可实施二次指导,针对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物理教师可实施单独辅导。这样一来,可以让所有学生在学习期间有所收获,促使其学习效率不断提高[6-7]。
结论:综上可知,在物理教学当中对导学案加以运用,主要是为了树立起以生为本这一理念,促使学生展开自主学习,借助导学案来帮助学生展开合作探究,并且借导学案来减轻物理教师负担,不断提高课堂质量。物理教师在对导学案加以设计之时,需遵循主体性以及主导性这两个原则,在不同课型以及不同的教学阶段之中对导学案加以运用,以此来激发初中生的物理兴趣,促使其主动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之中,进而对课堂效果加以保证。
参考文献:
[1]李茂静.谈导学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作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8,4(06):250.
[2]杨毅.“翻转课堂”与“导学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8,4(05):238.
[3]黄远维.如何利用导学案提高农村初中物理教学效率[J].课程教育研究,2018(07):167-168.
[4]林静静.浅谈初中物理导学案设计中的几个关键点[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8,47(02):3.
[5]雷丹.基于“导学案”的初中物理教学模式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7(13):184-185.
[6]孙维龙.导学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求知导刊,2015(24):68.
[7]王志伟.例说初中物理导学案的问题设计[J].湖南中学物理,2014,29(11):31-3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