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在我国幼儿教育事业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幼儿教师也逐渐向着更加专业化的方向发展,目前在教育行业中对幼儿教师专业伦理的研究也在不断的深入。根据幼儿教育的需求来看,幼儿教师专业伦理建设在幼儿教育中受到了一定的重视,其作用也得到了普遍的认可,本文对幼儿教师专业伦理的特点及内容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基于此提出了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幼儿教师专业伦理建设可以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新时代教育背景;幼儿教师;专业伦理;建设
引言
幼儿教师专业伦理是幼儿教师为履行教师职责、维护专业声誉、满足社会需要,在从事保教实践中所应遵守的一系列行事准则或规范,其主要用意在于提供幼儿教师对其作为一位教师的相关行为准则,并在行使教师职权时能有一套伦理的参照点。幼儿教师的言行不仅直接影响幼儿,而且也会波及同事、幼儿家长、社区或者社会,进而形成一个影响范围广泛的效应系统。幼儿教师在与这些群体互动中时常会产生不同的价值取向冲突与伦理两难的情况。专业伦理正是可以帮助教师理清价值取向,同时提供问题解决的衡量标准,约束和规范其在处理矛盾冲突时的行为,以维持专业团体成员的专业表现。此外,专业伦理规范的建立与实践也是提升专业服务品质、促进专业团体成员专业发展的关键。近年来,专业伦理的研究开始受到广泛关注,但关于幼儿教师专业伦理的实践研究还没有真正形成。只有进一步解决幼儿教师专业伦理中的诸多问题,将道德规范逐渐内化为教师自身的专业伦理,并建立和完善幼儿教师专业伦理,方能推动幼儿教育向更符合人性化的方向发展。
1幼儿教师伦理建设的内涵及意义
艾森伯格说:“当一个工作团体对其服务对象的权威或影响力愈大时,伦理就愈重要。”幼儿教育是整个团体的工作教育,其教育需要包含的不可或缺的元素,就是伦理。幼儿教师专业伦理指的是幼儿教师在从事幼儿保育和教育过程中所应遵守的一系列行为规范或行事准则,以及在这些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幼儿教师的专业伦理如果缺失,会使教学品质下降,专业素养的匮乏会使幼儿教师的角色认同遭到质疑,行为价值认同得不到认可,职业倦怠感突出,职业认同感会不断弱化。近年来新闻媒体报道各种虐童案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与重视,致使幼儿教师能否“教育”好幼儿遭到质疑,幼儿教师是否存在“师德”引人深思。之前广大学者研究的教师专业伦理,通俗上讲仅仅是研究教师职业道德,这样显然是不够的,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幼儿教师采取的方法手段需要因幼儿年龄层的不同而做出调整,幼儿教师需要用合理的逻辑以及幼儿的行为选择做出正确的理解与判断,所以为了推动有效的幼儿教学活动,幼儿教师必须具备专业的伦理规范。
2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幼儿教师专业伦理的建设
2.1确保幼儿教师专业伦理规范的可操作性
现今在我国幼儿教育中其所制定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主要依据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等,但是在实际中由于相关规范内容对教师专业伦理的界定较为模糊,因此也使得相关规范在实际中对教师行为的约束力不强,且操作性较差。以《教师资格条例》为例,其中一项条款表明“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属于违反教师职业道德,但是在此项规定中对影响恶劣的认定并没有明确的表示,其程度无法进行确定,因此也使得教师行为无法得到更好的管控。针对此种情况,在幼儿教师专业伦理规范的建设上需要考虑内容的可操作性,通过对幼儿教师专业伦理规范进行高度细化的方式来避免规定出现模糊不清的问题,通过清晰明确的语言表示来确定教师专业伦理规范的内容,以此来提高教师专业伦理的约束能力,使其可以更好的得到落实。
2.2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伦理理念
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除了在校时掌握专业的伦理知识,在工作中也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扩充自己的专业知识。幼儿教师可以通过“国培计划”、“省培计划”、县级培训、园级培训等各类培训,学习知识,形成专业伦理理念;还可以通过与领导、同事、同行进行对比学习,找到自身不足,体悟、总结幼儿教师专业伦理理念。只有通过多种途径加强自身专业伦理修养,学习专业伦理知识,在教学中以及生活中拥有具体专业伦理观念,才能展现出实际的伦理行为。幼儿教师专业伦理的发展不仅仅需要入职前的知识学习和入职后的技能培训才可以养成,它还需要幼儿教师无论是职前还是职后长时间地领悟教师伦理理念,才能做到符合其伦理的行动。幼儿教师在入职前,需要形成伦理认知、养成伦理信念;入职后,工作单位应加强幼儿园教师专业伦理知识、能力与精神的培养,在课程设置上应渗透幼儿教师专业伦理;而后,幼儿教师专业伦理的进一步发展是利用幼儿教师的专业伦理知识、教育教学实践经验以及专业伦理的培训和不断提升,来实现专业伦理理念与专业伦理行为的结合与进步。
2.3新时代幼儿教师专业伦理的价值选择
幼儿教育活动是一种特殊的价值活动,正确的伦理价值观能够指引幼儿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少走弯路,也能促进幼儿教师的自我成长。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幼儿教师专业伦理建设应结合实时情况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为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指明方向。长期以来,社会公众对教师职业的价值认识始终停留在工具价值层面,即仅仅强调师对道传承的工具作用。此种工具价值观蔓延至今,且已渗透在幼儿教师专业伦理的建设中,表现在仅将专业伦理看作是对幼儿教师道德的约束和规范,忽视了教师自身的主动性和现实需要,导致有悖伦理的行为时有发生。新时代教育关注人的发展,教育的各方面也应落实到主体自身的生长上,突出其本体价值。当教育价值客体满足教育价值主体需要时,主体才会发自内心地认可且接受来自客体所提出的要求。换言之,当专业伦理满足幼儿教师发展的需要时,这一群体便会认可其中的规范,并在实践中自觉贯彻相关要求,从而在促使自我提升的同时也能满足其他相关主体的发展需要,包括幼儿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对幼儿教师专业伦理进行价值定位时,要有正确的价值取向或价值选择,努力挖掘专业伦理对核心主体的发展意义,即师幼的共同发展。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学前教育事业迎来春风之际,我们需进一步理清幼儿教师专业伦理的价值选择,以便为学前教育事业的长效发展保持强大的内在动力。
2.4推进幼儿教师专业伦理一体化发展
幼儿教师专业伦理一体化主要是加强对幼儿教师职前、入职、职后的教师专业伦理地培养,在此过程中可以使幼儿教师对专业伦理的认知得到良好的衔接,而这也可以使幼儿教师专业伦理建设得到进一步完善。专业伦理素养是幼儿教师伦理发展的中心环节,首先,需要保证幼儿教师在入职前接受过与教师专业伦理相关的专业教育及培训,并对相关专业知识有较好的掌握。其次,需要加强幼儿教师入职及职后的教师专业伦理培养,这样可以促使其将自身所学的专业知识在职业中及时地进行内化,达到提高个人专业伦理素养的目的,使教师专业伦理建设可以顺利的推行。
结语
以上对现今在幼儿教育发展的过程中教师专业伦理建设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从中可以了解到在教师专业伦理建设中所取得的成就及效果,并提出了其在实际中存有的不足及发展需求,以此作为依据阐述了如何更加高效的进行幼儿教师专业伦理的建设。同时,以上所给出的进行幼儿教育专业伦理建设的建议还需以实际条件为基准来进行科学合理的应用,以此来确保专业伦理建设的实行可以契合幼儿教师的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徐珊璐,步社民.幼儿园教师应该有伦理底线意识[J].今日教育(幼教金刊),2017(3):12-15.
[2]李园园,步社民.伦理敏感: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能力[J].幼儿教育,2017(z3):60-63.
[3]陈丽玲.从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中看师幼伦理关系的提升途径[J].广西教育,2017(45):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