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教育教学的发展也有了创新。在新课改的实行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学要发挥其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点,将传统文化融入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为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奠定基础。同时,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也是时代赋予语文教学的新任务,需要其承担传承传统文化的重任,扩大传统文化在我国的影响力,使其在多元文化中脱颖而出。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策略
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为了全面贯彻十九大精神,我国教育界也在不断地研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在教学中融入更多的传统文化因素,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语文是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提升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学科,因此语文教学是渗透传统文化的主要阵地。如今,青少年的生活已经离不开互联网,在纷杂的互联网世界中充斥着各种信息,由于学生的辨识能力不高,他们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主动承担起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丰富学生文化素养的任务,进而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主动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者。
1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
就初中语文教学来讲,因为课本和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往往会涉及传统文化,中考经常考查的内容也包括了文学名著、成语典故以及古诗文,等等,这些全都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如果教师的教学理念及采用的教学模式、教学方式都不正确,不仅不会大范围传播传统文化,还会导致学生内心出现严重的抵触情绪。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始终坚持应试教育的教学理念,仅仅介绍考试大纲的部分内容,课堂教学中也只是采用机械化的解题方法,并没有深入分析问题,这样就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很有可能使学生感觉到知识是枯燥乏味的,难以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通常,初中语文教师容易忽视学生的课外活动,也很少会利用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播。尽管有些教师自身具备传播传统文化的意识,但是却采用了不正确的教学方式,比如:仅仅具备形式化的教学活动,难以提高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在这种情况下,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想要科学有效地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必须要创新教学模式、教学方式以及教学理念,只有这样才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2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
2.1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弘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
随着新课标的改革和推进,教师在进行教学引导的过程中,要摒弃传统教学观念与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尊重学生的性格特点,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引导,使学生能够主动地进行学习,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所以,教师要在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教学引导的过程中,必须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及时转变教学观念,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来进行教学引导,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天净沙·秋思》这首古诗词当中,教师就可以围绕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利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引导,使学生能够在快乐中进行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能够深刻地感受到作者的思乡情怀,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联想自己的家乡,培养学生浓浓的家乡情怀,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2传统节日文化的渗透
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节日主要包括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但是如今随着洋节的影响越来越大,很多青少年以过洋节为潮流,而忘记了传统节日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语文教师有责任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例如,《春酒》这篇课文写到了我国农历春节的相关习俗。在教学之前,笔者以提问导入:“同学们,你们在家里通常都是怎么庆祝春节的呢?”一听到这个问题,学生就在底下纷纷议论起来,笔者乘机再抛出另一个问题:“看来大家对春节都很期待,那有没有同学知道春节的来历是什么呢?”学生缺乏准备,不知道如何回答这个问题,于是笔者利用多媒体出示提前准备好的资料,向学生介绍春节的由来。看过老师的介绍后,学生们了解了春节是由上古的原始信仰、祭祀、天象以及历法等演变而来,古人根据历法确定了四季轮回的起点和终点,进而确定了“年”的概念。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再理解这篇课文就会更加容易,也能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教材中有关传统节日的内容,向学生介绍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在庆祝传统节日时不再糊里糊涂。
2.3以教材为立足点,发掘传统文化的内涵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渗透中国传统文化,就要熟练地掌握语文教材,以语文教材作为出发点来进行教学方面的研究和渗透。教师要通过各种教学途径来进行语文教材资源的合理运用,寻求教材当中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来进行教学的引导。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积极的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完善自身的教学观念,深入细致的研究教材当中的优秀传统文化,从而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有效的梳理和引导,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并且在教学引导的过程中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学生的兴趣点来进行教学的拓展,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使学生能够在发展的过程中进行提升和拓展。学生在全神贯注的进行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了解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就会在潜移默化当中提高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
结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几千年来人民智慧的结晶,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生存繁衍的有效见证。当代青少年有必要了解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师能做的,就是将传统文化与语文课堂教学融合,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拥有通古今的视野,知礼义的能力,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陈丽.浅议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学周刊,2019(17):69.
[2]李伟.试论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才智,2019(13):186.
[3]鄢倩倩.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C].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卷一),2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