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读写结合有效性的实践研究孟广琴

发表时间:2020/5/1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03期   作者:孟广琴
[导读]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的各个学科不断要求教学模式的创新发展,小学语文科目是学习各种科目的基础。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的各个学科不断要求教学模式的创新发展,小学语文科目是学习各种科目的基础。良好的文化素养和基本养成发展离不开小学语文的教学。因此,如何改变和创新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引起了各教育界的重视,读写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两者的融合将极大地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创造性,并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读写结合
        小学生各学科的学习与语文学习紧密相关,一般来说,语文成绩较为优秀高的学生在其他科目上不会太差。语文成绩提高助于整体成绩的提高,语文教学中将读写能力融合起来,以更加科学合理的安排读写,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文章的细腻文采,理解写作技巧,然后体会到文学乐趣。
        一、有感而发,引导学生写出读后感
        在阅读过程中,文章中的情感将使学生产生心理触动,这是阅读中的情感共鸣。情感共鸣是激发学生写作热情的动力,他们渴望表达内心的情感和阅读的感想,教师应利用学生“有感而发”的宝贵时机,引导他们读后感写作。例如,在课程《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中的阅读教学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尝试试读和朗读。

阅读文章后,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老师借此机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以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内心感想,老师可以从以下问题引导入手,例如:“阅读本文后你有什么感想?这篇文章中最感动您的是什么?”读后感成为学生表达情感、加强阅读理解、提高写作能力的一条捷径。
        二、想象外延,丰富学生的读写形式
        阅读给学生无限的想象空间,尤其是在小学时,学生的想象力和好奇心非常活跃,并且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这一特点,有效地实现阅读和写作在阅读教学中的延伸,将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获得独特的阅读和写作经验。例如,在课堂阅读教学《将相和》中,教师可以采取分角色朗读的形式来读出不同人物前后思想、情感的变化。分角色朗读往往能够使学生投入到文章情境中,更细心的去揣摩人物的情感、故事的走向变化。
        结束语:读写结合合的模式是语文教学的不断尝试和进步,也是推动语文教学的有利途径。要从阅读时间、阅读书籍类型等方面综合考量,以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读写能力和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张相乐.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03).
        [2]李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