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步语文课堂,扎实表达训练

发表时间:2020/5/1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03期   作者: 周芳莉
[导读] 不记得是哪位名师说过这样一句话:“理想的语文课堂,应当像在钢琴上行走,每一步都是音乐”。
        不记得是哪位名师说过这样一句话:“理想的语文课堂,应当像在钢琴上行走,每一步都是音乐”。要想欣赏到语文课堂的独特风景,还得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慢下来,特别是低年级,更考验我们的语文老师,慢慢地上课,慢慢地引导孩子读书,慢慢地等待孩子表达,因为慢工才能出细活,慢工才能出精品。
        纵观部编版新教材,不仅关注语言的学习,更强调语言的表达,在语言表达中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因为,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核,我们只有“慢”步语文课堂,在一个个言语实践中,扎实表达训练,才能去丰盈学生的语言积累,去训练他们的思维发展,让语文课堂充满语文味。
       
         “慢”步语文课堂,规范表达训练
         
        在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二课《我是什么》是一则科普童话,对水的脾气有这样的语言片断描写:“有时候我很温和,有时候我却很暴躁。我做过许多好事,灌溉田地,发动机器,帮助人们工作。我也做过许多坏事,淹没庄稼,冲毁房屋,给人们带来灾害。”文中“灌溉田地   发动机器   淹没庄稼  冲毁房屋”是课后作业要求孩子们读一读,记一记的。这些词语在课堂上通过看图理解后,孩子们记起来也并不难。但仔细推敲词语的结构特点,这些词语全是动词在前,名词在后。那这样的规范表达是需要我们在文本中让学生练习表达的,于是,我们搭建出这样的训练支架让学生来表达:水还会做哪些好事?水又做了哪些坏事?其实真实的课堂呈现出来的是孩子们单一乏味的表达,水可以浇花,浇禾苗,让植物不被干死;水可以洗澡,洗车,水可以吹翻船,淹死人。而这样的表达只能叫口语表达,而不能叫课堂规范语言的表达,从写作的角度来说,更不是书面语言的表达。然而,发现这一现象后,就需要我们老师慢下来,引导学生以文本中的规范语言为例子,学着文中的词语来练习表达,浇花,浇禾苗,我们可以慢慢引导学生来说,那就是“浇灌花朵”“滋养生命”“滋养万物”“缓解旱情”来表达;洗澡,洗车要说“沐浴身体”“清洗车身”而吹翻船、淹死人可以说“吞没船只,吞噬生命”。
        这样的词语训练也许对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但我们也在有意识地在规范孩子们的书面表达,使他们口中的语言不再苍白无力,在平常口语化的表达基础上有所增长。
         
         “慢”步语文课堂,拓展表达训练
         
        “慢”步语文课堂,需要我们的每一个语文老师立足教材,用心聆听学生,抓住孩子们似懂非懂的盲点疑点,有的放矢展开教学。孩子会的我们不教,孩子不会的我们一定要讲得透彻。
        如在第二单元《场景歌》的教学中,我们在课堂抓住“一方鱼塘”“一道小溪”两个数量词进行拓展表达。一方鱼塘我们先利用图片让孩子认识这里的方,指鱼塘的四四方方,然后引导学生想象表达,生活中这样四四方方的你还可以表达哪此你看到的场景呢?孩子们会说:一方水塘,一方荷塘,一方水库。此时,我们的教学并未停止,我们的老师及时站出来,为学生继续拓展这样的俗语: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筑一方城。这样的俗语孩子们还可能有些模糊,有些朦胧。这时,我们的老师更是在黑板上画出简易的板块图帮助孩子们理解。

同样,“一道小溪”的教学,我们也先利用图片让学生形象感知为什么这里用“道”,而不用一条小溪呢?让“道”的画面感植入学生眼球:小溪像道路一样曲曲折折,小溪像道路一样伸向远方。在生活中,你还会用一道来表达什么呢?孩子们脱口表达到:一道题,一道战壕,一道彩虹,另一位孩子马上补充表达:一道弧线,一道阳光。更有孩子在前面孩子的思维启发下,引入诗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这样的拓展表达不仅是诗意的,更是惊艳的,是令我们老师都震撼感动的课堂。这样的拓展表达我们不仅关注语言的建构,更关注学生思维的深度、广度的训练。
         
         “慢”步语文课堂,趣味表达训练
         
        同样,19课《雾在哪里》也是一篇有趣的科普童话故事。作者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雾”这一人们熟悉的自然现象,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形象地展现在孩子们的眼前。笔者自己在读这篇课文时都被雾的神出鬼没和顽皮淘气深深吸引,何况是孩子,他们更觉有趣。同时,本单元的语文园地中的“字词句运用”更是引导孩子们去品读句子的趣味性——调皮的风拿了我的手绢,擦过了汗,扔到了地上;又拿了妹妹的圆帽子,当作铁环滚走了。
        抓住教材特点和这一单元的核心训练点,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紧紧抓住课文第三自然段,就地取材,慢慢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趣味表达。
        雾说:“我要把大海藏起来。”于是,他把大海藏了起来。仔细阅读课文,我们不难发现,课文有一个很大的漏点,根本没有写清楚雾是怎样把大海藏起来的?只给了我们一幅很形象很生动的课文插图:雾像个淘气的孩子,鼓足腮帮子,正在轻轻哈气。这样的插图正是编者给我们搭建的一个很好的支架呀!于是,我这样引导道:孩子们,请仔细观察图片,发挥你的想象,雾到底是怎样把大海藏起来的,比一比,谁的表达最有趣?
        孩子们静思默想了一会儿,纷纷举起小手这样表达道:
        雾给大海洒下一片轻纱,像渔翁给大海撒下渔网一样,把大海藏了起来;
        雾像一个神奇的魔术师一样,给大海洒下了许多白色的烟雾弹,大海就藏起来了。
        雾给大海穿上了一件隐身服,大海一瞬间就隐身了。
        班里的“小凯叔”更是说,大海不是像敕勒川的天空一样辽阔吗?我想说,雾似穹庐,笼盖四海,雾就像给大海准备了一个白色的大盖子,把大海给盖住了。因为前一课,我们才学了《敕勒歌》,聪明的家伙马上就灵活地举一反三在这里了。这样的表达让孩子们都目瞪口呆,赞不绝口,真好!
        班长邓靖腾更是不甘示弱:我觉得雾就是银河系里的白马王子吧,不然它怎么敢这样胡作非为呢?一会藏大海,一会藏天空,还把太阳都藏起来了......
        听着这样大胆的,有趣的表达,课堂上的老师,孩子都是享受的呀!一节课,我就这样抓住趣味表达这一核心训练点,与孩子们一起玩味语文课堂,也享受这样的语文课堂,因为这样的课堂既有语言灵动的获得,也有思维的天马行空训练,这样的课堂孩子们开心,笔者也开心。
        让语文课堂慢下来,课前把时间慢下来,静读教材,课中把时间慢下来,训练学生,只有这样才能让师生在课堂中共享语言魅力,让我们的语文课真正散发出真实、朴实、扎实的迷人光彩!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